APP下载

求真教育 只为更适合的教育

2018-05-14朱永坤

华人时刊·校长 2018年3期
关键词:求真差异资源

朱永坤

“求真弘义”是百年义庄的校训,是学校的“魂”,是学校文化发展的DNA。“追求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是我们的办学理念,理念是一切行为的先导。

十二五期间,我们制定了《践行“行知”教育思想、探索“求真”教育新路》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为学校整体描绘制定了发展思路和路线图,依据规划我们申报列项省级课题《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下学校“求真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的研究》,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这一省级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求真教育、乐雅童年》的课程体系,勾勒起了学校内涵发展的“骨架”。进入十三五我们又制定了《求真教育,让义庄以更稳健的步伐走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市级列项了《让核心素养落地的求真微课程研究》。如果说“求真弘义”是“魂”,那么十二五形成的“求真教育、乐雅童年”课程体系则为“骨”,十三五我们研究的《让核心素养落地的求真微课程》是想要让我们的学校长“肌肉”。

求真教育是对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传承与发展,先哲庄子曾说过,“真者,精诚之至也”“真者不假于物而自然也”。自古以来,先哲们就“以真为骨”“以真为道”。“真”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是一种至纯至美的精神境界。求真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育人模式,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是立德树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求真教育就是帮助受教育的每一人,给他们认识自己、革新自己、成就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子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求真教育便是更适合的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印度哲学家奥修有句名言——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腰带合适时,腹部就被忘记了;心灵正确时,所有的是和非,赞同和反对全消失了。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试想一下:我们当下的教育是适合每个学生吗?是教育适合学生还是让学生适合我们的教育?试想一下:现在我们的教育是在培养学生还是在培养考生?试想一下: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我想教育的本质首先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一种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

对一个校长或者对一所学校而言,我们办学的意义究竟又是什么?我以为我们应当帮助孩子寻找他的成长之路,并以孩子认同的节奏一路向前……

追求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它是一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一场革命,是一场“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走向“学生中心”“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一场革命。

首先,教育应当正视学生的差异。我们知道,教育的功能是把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对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变化,全世界都认为教育是最后的手段。因此教育就要研究自然人,教育就要研究尊重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自然人的不同要求。

那么自然人有哪些特点?我觉得第一个特点就是差异性。我们知道,遗传决定了人的差异,除此以外,后天的环境资源也决定影响着人的差异,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上苍给他配备了四种资源,第一种政治资源,第二种社会资源,第三种文化资源,第四种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指的是权利,社会资源指的是人际关系(即父母的人际关系),文化资源指的是父母受教育的程度,经济资源指的是家庭的动产与不动产。如果这孩子四大资源都没有优势,我们把这些学生称为弱势群体。

那么学生是有差异的,我们对有差异的学生是提供标准的教育好呢,还是提供适合的教育好?人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外形上,有高有矮,有胖有瘦,这是看得见的差异。人的差异由于资源配置不同,他的情商、智商也决定了他是有差异的,这是我们肉眼观察不到的差异。一个老师选择三尺讲台的时候恐怕就要做好一个心理准备:我们将终身面对差异。面对差异不应该埋怨,埋怨会让学生变得灰头土脸,埋怨会让老师产生职业的倦怠。与其埋怨差异,不如研究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样我们的学生在课堂里能够听得懂,他就告别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了。

其次,教育应当尊重学生的情感。学生是有情感的,我们的教育更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我曾听冯恩洪讲过美国教师教数学的故事:这是一节个位数加个位数的数学课,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题,问:3+5等于多少?偏巧老师叫到了一个黑人男孩,这个孩子紧张的结结巴巴,说:3+5大概,3+5大概等于7。面对这样的低级错误美国老师还是为这个黑人男孩鼓掌,快步走到这个黑人男孩的身边,揉了揉他的头,按了按他的肩,然后示意他坐下,那个老师接着说:你真了不起,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面对14岁的孩子算不出最简单的数学题,要你说出“你离成功只差一步了,该有多么困难啊。这个男孩在这句话的鼓励下,他受到了一点暗示,他又举手了,这次是他主动举手的,他说:3+5大概等于8,那个老师兴奋地鼓励他,孩子,如果你把大概两个字去掉,你就更了不起了。

这件事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学生是有灵感的。回答错误的学生也有追求自我尊重的需求,我们老师应该给每一个学生体面与尊重。冯恩洪又介绍了一节美国老师上的美术课,这节美术课是画马,美国老师教画马,自己是不画马的。他讲清了第一个要点,注意观察点的选择,你是平视呢,还是仰视呢,还是俯视呢?第二他讲清了注意马的结构比例。两个要点讲完以后解散了。美国学校没有一个校园有标准的田径场。但是这个学校院子里真的栓着三匹马,孩子们有的在二楼阳台上俯视画马,有的趴在草地上仰视画马,有的站在平地上平视画马。最后交上来的作业孩子画的马没有两张一模一样的。其中一个孩子他画出的马是六条腿的,面对着这样的错误,老师是这样总结的,我们这位小朋友很有创意,他画出了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六条腿的马来,不过今天不存在不等于将来不存在啊。在座的同学们,如果你们谁通过改变遗传基因,繁衍出了六条腿的马来,你不要忘了去申报诺贝尔奖啊!面对这样的错误美国老师给我们做出了尊重学生情感的最好诠释。

再次,教育应当释放学生的潜能。人都是有潜能的,总分第一的学生不等于没有弱势智慧,倒数第一的学生不等于没有强势智慧。

對“全面发展”是否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全面发展分成两个部分:优势潜能要卓越发展,弱势潜能有所发展。不同的面都要发展,而不是说不同的面都要发展得最好。

适合的教育要给学生发展的选择权,学生走进校园不能没有服从,但是学生走进校园不能只有服从、没有选择。但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在校学习的选择几乎是没有的。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所谓的选择也不过是每周一次的学生社团活动罢了。现在不少学生厌学,关键是体验不到智力活动的快乐。有位学者曾尖锐地批评基础教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堪称是最成功的商业悠忽。很多聪明的孩子在教育过程中,一半被家庭毁了,一半被学校毁了。其言之锐,启人深思。教学要求超标,教学时间超限,课外作业超量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学者史蒂文斯认为,“低水平的频繁考试和高度竞争是造成老师和学生负担过重、快乐感下降的深层原因。”适合的教育一定要有让学生诗意地栖居之地,通过打造充满着爱、洋溢着情、体现着乐的校园氛围,营造出“名师出高徒、兴趣出高分、激励出高兴”的良好氛围。

老师们,我们的教育已经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学习不再是一动不动地坐在教室里听课,项目学习、场馆学习、游学、研学……已经深受儿童的喜爱;这个时代,课程不再是按部就班一课一课地教教材,全课程、微课程、始业课程、戏剧课程、游戏课程……让课程如同超市,供师生自由选择;这个时代,教学不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日复一日,网络学习、慕课、翻转课堂、大数据……已经迅速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无处不在的学习场,让学习形式变得千姿百态。面对“新学习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育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它需要我们的领导、校长、老师有足够的智慧来接受挑战。

(江苏省常熟市义庄小学)

猜你喜欢

求真差异资源
相似与差异
张锦绣
阎生德
我给资源分分类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