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黄栀子组培苗的瓶外生根

2018-05-14涂庆华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

涂庆华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生物科学技术的迅猛推进,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当今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得以广泛推广与应用。该技术属于一项经济效益较高的生物性技术,同时也是植物新品种迅速繁殖的创新手段,具有繁殖速度快、繁殖系数大、苗木整齐、节约成本等特征。因此,文章围绕黄栀子组培苗的瓶外生根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实用价值与研究意义。

[关键词]栀子组;培苗;瓶外生根;栽培技术;植物繁殖

[中图分类号]S567.239 [文献标识码]A

黄栀子又被称之为林兰、山栀,系茜草科栀子属植物。近年来,试管苗瓶外生根技术被成功研发,尤其是在组培工厂化育苗快速发展的带动下,试管苗瓶外生根的相关研究愈来愈广泛,如技术方法、解剖学、生根生理等,但目前针对观赏类与药用类的黄栀子组培苗瓶外生根的研究较少。为此,文章拟以黄栀子为例,通过采用瓶外无土生根实验,深入研究无土栽培对黄栀子组培苗生根的影响,旨在最大程度压缩黄栀子组培苗的生产成本,并为相关研究或产业化生产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或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的材料

采用本实验室黄栀子无菌丛生苗,并用带有叶片的黄栀子茎段作为本次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黄栀子组培苗增殖及生根的外部因子影响。BA与KT的影响。将MS作为基本的培养基,并加入5g/L的琼脂粉、30㎎/L的蔗糖和0.1㎎/L的NAA,把pH值定位5.8;注入40ml培养基到150ml的培养瓶之后封盖,并用高温灭菌。然后取2片叶单体接入到瓶中,并培养观察40天,且每个处理均设置3次重复。其中,BA与KT的浓度依次为0.2㎎/L、0.5㎎/L、1.0㎎/L。培养的温度范围为23OC-27OC,湿度为70%,光照强度1600Lux,且每天的光照时长达16h。

糖浓度的影响。在琼脂粉7g/L+NAA0.1㎎/L+BA1.0㎎/L+MS的培养基中(pH值为5.8),分别加入0g/L、10g/L、20g/L的蔗糖。培养的条件与方法同上。

光照强度的影响。从琼脂粉7g/L+NAA0.1㎎/L+BA1.0㎎/L+MS的培养基中(pH值为5.8)中取出40ml,并注入到150ml的培养瓶之中,将光照强度设置为800Lux、1600Lux、2400Lux。培养的条件与方法同上。

1.2.2 栀子生物反应器的具体培养。把15个外植体均接入到3L的柱形体生物反应器中,培养基为蔗糖307g/L+NAA0.1㎎/L+BA1.0㎎/L+MS的培养基中(pH值为5.8),1L的注入量。具体分为浸没式的黄栀子生物反应器培养、接触式与间歇浸没式的栀子生物反应器培养,其中空气的注入量要达到0.1vvm,温度在23°C-27°C,光照强度保持在2400Lux,且每天的光照时长为16h,培养40天,每个处理要重复3次。

1.2.3 黄栀子瓶外生根及幼苗的驯化。在黄栀子的瓶外生根培养实验中,选择25.2㎝(长)、18.2㎝(宽)、6.0㎝(高)为1.6L的四方形容器,并将1L的营养液倒入其中。支持物质为珍珠岩与泡沫板。

黄栀子生根的营养液pH值影响。分别将营养液的pH值调节为3、4、5、6,并保持10天更换一次,用电导率仪和pH计测量营养液的EC和pH。培养的条件与方法同上。

黄栀子生根的营养液电导率影响。分别将电导率调节成0.5、1.0、1.5、2.0,pH值定位5.0,且10天更换一次液体,并对营养液的EC和pH进行测定。培养的条件与方法同上。

1.3 数据的处理

实验的各项数据均采用SAS程序进行分析,并配置以邓肯氏新复极差法予以比较,p≤0.05为显著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栀子组培苗增殖与发根的BA与KT的影响

把黄栀子无根组培苗接种到浓度不同的BA与KT的培养基中,发现5到7天时黄栀子叶片的切口处出现愈伤组织,当培养至18天左右,栀子切口处的腋芽出现萌动。根據40天培养期的结果调查显示,BA与KT的黄栀子增殖成效十分明显,尤其是BA的成效更优。

2.2 黄栀子组培苗增殖与发根的蔗糖浓度的影响

把黄栀子的幼苗接种到MS培养基之中,并添加浓度不同的蔗糖予以增殖培养,结果如下图1所示。诸如,蔗糖浓度为零时,栀子组培苗的腋芽部位膨大、叶片窄小、不定芽且叶片呈淡黄色;蔗糖浓度为10-30g/L时,栀子幼苗数量随着蔗糖的浓度增加而不断增加;蔗糖浓度超过30g/L时,栀子的不定芽分化明显处于被抑制状态。从中可见,蔗糖的浓度对栀子培苗增殖有重要影响。

2.3 黄栀子组培苗增殖与发根的光照强度的影响

光照强度显著对黄栀子组培苗增殖与生长产生影响(如图2所示)。譬如,当光照强度在1600Lux-4800Lux之间时,不定苗数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且都高于800Lux的处理;随着光照强度的不断增加,株高也呈递增态势,其中3200Lux与4800Lux分别是处理过程中的株高最大值。与此同时,通过对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发现,在1600Lux与2400Lux的光照强度时,栀子组培苗的叶片颜色呈现深绿色,且叶绿素含量明显较高。

3 结论

(1) 黄栀子组培苗增殖培养的过程中,当培养基设置为琼脂粉7g/L+NAA0.1㎎/L+BA1.0㎎/L+MS+蔗糖30g/L (pH值为5.8),光照强度达到2400Lux时,黄栀子组培苗的增殖率不仅仅高,而且植株的成长十分健壮。另外,将0.1㎎/L的NAA加入到MS培养基中,有助于黄栀子的生根。

(2)在运用生物反应器对黄栀子进行大量扩繁时,采用完全的浸没式培养明显更具优势,但叶片卷曲较少。对此,可以采用调节供液的时间与次数进行改善。

(3)通过运用泡沫板促进黄栀子瓶外生根培养时,将营养液的pH值定位5.0,能够更加高质量、高效率地促进栀子的生根及生长。同时,与瓶内生根进行对比,瓶外生根能够节约超过47%的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1] 陈宗礼.薛皓.影响狗头枣组培苗试管外生根的若干因素初探[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04).

[2] 林艳,徐振华,郭伟珍,等.切花月季组培苗微扦插生根主要因素的探讨[J].河北林业科技,1998(03).

[3] 孙忠序,刘静,王玉军,等.果树组培苗瓶外滤纸桥生根技术研究[J].园艺学报,2001(04).

[4] 潘静娴,黄丹枫,王世平,等.营养液浓度对甜瓜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02).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分析
兰山区义堂镇简易大棚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