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风格
2018-05-14曹宇欣
曹宇欣
摘要:本文简述产品设计发展的道路,通过过经济、文化、政治和人文角度阐述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产生,分别介绍后现代主义以后在工业设计上的流派,将以人为设计理念的作为根本设计风格,适应市场的需求、符合人们日常使用、将功能与形式作为统一的设计理念才是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微电子风格作为当下发展迅速的产品风格是应用最广泛,并且是人们接受程度最高的风格、这种轻小的极简设计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功能;装饰;极简
1产品设计发展道路
产品设计的发展不仅仅受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受不同艺术工作者艺术风格和人们对不同的艺术风格接受程度的直接影响。产品设计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在十九世纪中期,西方各国家开始从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化,并且相继完成产业革命。从20世纪20年代,工业设计已经开始进入教育领域,出现了对产品设计有深远影响的包豪斯体系,产品逐渐商业化。20世纪50年代后,经济与技术的迅猛发展,提升了工业设计研究与应用速度。我们也将迎来工业5.0时代。
对于产品设计风格,有两条发展道路,一种是商业化的,满足于市场需求,为消费者日常生活服务的。我们是不会刻意去介绍他们,但他们却是市场的主流设计,这种设计会受到最前沿设计的影响,但却相对稳定,不会随意改变。因为这类产品不是针对于某种特定的人群,而是面对于每个人类,所以它的价格相对低廉,容易被市场接受;另外一种是比较有特点创新的,有强烈设计师个人表现风格的设计,但是这种设计也会受到设计运动的影響。这部分设计师是走在最前端的,他们的设计理念作品都会受到广泛关注,这也与当时开展的设计运动有关,虽然这类设计并不会得到大量生产,但是这类产品的诞生会产生一种新的设计风格,影响着量产产品的生产。
虽然产品设计有两条不同的道路,但每一种产品都有自己的DNA信息,DNA信息的延续是产品生命的延续,而产品DNA第一层的表现就体现在产品的设计风格上。设计风格的产生与各种社会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具有时代气息的产品设计风格容易引导最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形成具有时代性的设计风格。产品设计风格主要包括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解构主义、高技派等,其中后现主义风格是影响最广泛的。
2后现代主义特点
说起后现代主义,离不开对现代主义的介绍。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看,现代主义主要有四个特点:(1)将功能作为设计的考量之一,减少形式的追求。(2)以简单几何造型为主弱化装饰。(3)简化前期效果图,将实际模型作为中心的设计计划。(4)将经济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达到实用符合市场需求的的目的。现代主义运动的主导性特征是分化,而后现代主义运动的主导性特征则是去分化。从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界限消失,到艺术内部界限的消失,再到审美经验与日常经验的分化、精英与大众的分化。现代主义是一场变革运动而后现代则是去改革。
3后现代主义发展
我们先从经济、政治、文化、人文等角度了解一下后现代主义如何产生。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满足人们的消费观念,新的设计风格正渐渐走进市场,走进人们生活中,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市场垄断的情况消失后需要设计者重新确定产品设计风格,渐渐地后现代设计风格出现并普及。文化因素是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风格产生的重要条件,反主流文化、非理性思想、艺术与生活的结合这三个因素直接影响产品设计的风格。反主流文化思想促成了多种风格的产品设计风格的产生;非理性思想影响着产品设计的风格特征;艺术与生活的结合使产品风格逐渐世俗化、市场化。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观、教育程度和政治倾向,中产阶层作为社会的重要逐层部分。新兴行业的兴起为中产阶级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后现代设计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产品设计的后现代主义风格主要是受建筑设计影响,主要表现在产品设计风格上出现了与后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相似的设计元素。现代主义恢复了装饰性,产生了与现代主义的鲜明对比。人们已经渐渐对现代主义设计风格过于理性化的特点感到麻木疲倦,人们希望能够得到更多不同的体验,娱乐性和模糊的装饰性应势而生。娱乐性使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充满调侃、不屑的情感态度。模糊装饰的设计特性不仅仅是后现代主义所具有的,在大多数现代主义后的作品中都能够发现这个特点。
4后现代主义风格
从形式上看,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流派可分为“高科技”、”改良高科技”、减少主义、建筑、微建筑、微电子等风格。
20世纪70年代左右,高端技术开始走进人们生活,产生了与高科技相应的设计美学,继而产生了高科技风格。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和伦敦的洛伊德保险公司大厦,都是高科技风格建筑的典型代表。高科技风格就是将现代设计中的技术因素提炼,进行夸张的处理并且形成一种符号,产生一种工业式的金属和机械美学概念。高科技风格派喜欢用不同以往的夸张、暴露手段利用最新的材料进行全新的产品形象展示,将产品内部机械结构暴露出来,为了突出机械美,还会给产品涂上鲜艳颜色。
金斯曼是OMK设计工作室的创始人,也是“高科技”风格的代表人之一,他设计的所有作品都给人一种现实稳固安定的感觉,奥门克斯顿卡椅是金斯曼的代表作品,这把椅子是以整条钢管为原料进行弯曲成框架支撑,有轻巧、安全的特点,还可以节省空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奥门克斯顿椅持续不断生产,还成为英国主要街道的公共休息椅。
从产品设计风格来看,改良高科技风格是对高科技风格的冷嘲热讽,极具个人表现特征。这种并不实用却充斥藿嘲讽戏谑不屑的作品是难以走进市场,它常以高科技风格的设计为基础,进行细节的加工改动,表达自己对完全工业化、高技术含量的困惑和嘲讽。设计师杰拉尔德库别斯设计的桌子是改良高科技风格的作品之一,桌子以金属桌子框架和厚玻璃台面组成,但是在桌子台面下加放了一块有瑕疵的大理石,整体观察,严谨的高科技风格被打破,整个作品透露着漫不经心的调侃。其实改良高科技风格所具有的嘲讽特征,是受蓬克文化和霓虹灯文化的影响。
20世界80年代减少主义设计风格开始进入人们视野。减少主义是设计师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风格,设计师们提倡一种少到不能再少,无以复加的设计方法。法国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作为极少主义风格的代表人物,他反复强调要减少繁复,回归简约,设计要做到有创造力、生命力、有内涵。他的设计作品涵盖广泛,小到产品大到室内设计,他都能够赋予每个作品生命力。WW椅是菲利普·斯塔克向用拟人的表现手法表现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让一把简单的椅子却充满魅力,就像金属制的的植物缓缓地生长。
建筑风格流派是后现代主义在产品设计的分支,这个风格的产生是建筑师运用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特点来进行家居设计,有些甚至是完全以建筑的形式设计家居产品。阿道罗是建筑风格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AR-1柜子和AR-6厨柜,看起来像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物。你有时候会分不清这到底是一个建筑还是家具。德国设计师翁格斯设计家具的灵感是源自于东方传统建筑,他的音响设计和家具设计都能够看出建筑的影子。而这种类似建筑风格的产品设计,大多数都是引用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特点,这些设计师们的作品里都会随时看到后现代建筑风格的影子。
微建筑风格会使用昂贵的材料和大胆的色彩和几何图案进行设计,是装饰风格主义的一个极端方向。索特斯是微建筑风格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设计不仅仅是进行单纯的产品设计,而是要去设计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设计不会有确定性,而是充满可能性。他认为设计不仅仅要按照当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制约去设计,还应该采取一种不受任何限制的永久性方式。他反对一切将功能作为设计为主要目的的设计理论,包括包豪斯、非个性化、理性化的设计教条。他认为功能不是单单的、绝对的,它是有生命的、是连续发展的,它是产品与人们生活之间的一种纽带。他在产品设计时会将产品的各各方面都作出大胆的创新尝试,将产品赋予全新的娱乐、刺激等全新形式,来达到与以往设计完全不同的效果,将产品功能、产品形式以全新的面貌来诠释时代文化,凸显出设计师的个性和对美学的认识。这些作品赋予浪漫主义色彩,深受波普艺术影响,人们虽然会疑惑的看待这些作品,但也会感叹原来生活可以被塑造的这样丰富多彩。
埃托索特萨斯他毕生追求”如诗般生活”的设计理念,他的作品总是以带有情趣和富有诗意的组合形式出现。卡尔顿书架是埃托索特萨斯的代表作品,它看起来像小孩子平时玩的积木,色彩上采用红黄蓝三原色的搭配,形态怪异,像是一个机器人、一个滑稽的家具。虽然拼接式的独特造型没有提供可以放置东西的空间,但是它却是体现了将一切形式都还原长基本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有意识的放弃了功能主义的设计理念。它不仅仅是为了书本提供一个储存空间,而是为了让人们远离日常生活中对书架的固有理解,將它看做一种能与环境相容并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品。这种忽略功能性的设计,使人们看到的是更多实用功能之外的人文内涵,是为了诠释一种产品形式是为了表达设计思想的理解。
微电子风格的产生是因为科技的快速发展,导致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一代的电子产品都采用高技术含量的集成电路芯片,这也增加了设计范畴。微电子风格的设计特点是怎样将产品的固有功能、产品语意学、人机工程学、材料学等领域作为一个整体,能在最新的产品上完全集中地表现出来,达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因为微电子技术迅猛发展,导致产品的外端发生改变,产品越来越小、越来越薄、越来越简单清晰。苹果公司作为代表之一,对电子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苹果公司的设计理念是:简单、直觉、少即是多,极致的简约。这也代表着现在电子产品市场的发展道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电子风格将会成为高新技术产品必然的发展趋势,它代表着人类未来生活方式和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5结语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风格的基本设计理念就是采用多种方式突破现代化和国际化信条,反对极端理性主义和单一化,将产品作为一种交流的媒介,而不是单单的物品,提倡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消费者负责,而以人为设计理念才是今后产品设计发展的根本。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何人可.工业设计史.北京理工大学,2000
[3]沃尔夫冈.韦尔施.我们的后现代的现代.商务印书馆,2004
[4]杨先艺.设计艺术历程.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