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头市玉米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

2018-05-14任树强王春辉吴玉峰陈国琼白光慧任树芸闫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调查玉米思考

任树强 王春辉 吴玉峰 陈国琼 白光慧 任树芸 闫芳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农业项目的实施,玉米生产通过各项农业技术增产措施的推广、普及和应用,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和玉米市场竞争能力。

[关键词]玉米;发展;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包头地理坐标东经109°50′~111°25′、北纬41°20′~42°40′,属于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光照充足,热量资源十分丰富,气候相对湿润,雨热同期,无霜期128~135d,≥10℃的有效积温2400~3051℃,历年平均气温8℃,年平均降水量300~400mm左右,黄河在土右旗境内流段为130km,年经流量250万m3,地下水资源也较为丰富,约为2.28亿m3,可开1.45亿m3,占地下水资源的45.8%,发展井灌潜力很大。土壤地势平坦,主要是褐淤土和草甸土,零星分布一些盐土和风砂土,质地为中壤,土层深厚,土壤耕层熟化程度高,接纳水肥能力强,盐渍化程度较轻。包头市一直有着种植玉米的悠久历史,2016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5万hm2,其中玉米播种9.3万hm2(其中饲用玉米2.7万hm2,总产量83万t。近年来随着我市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农业项目的实施,玉米生产通过各项农业技术增产措施的推广、普及和应用,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和玉米市场竞争能力。

1 玉米生产面积、总产、及单产情况

从2010~2015年,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总体产量相对持平。地膜覆盖技术的运用,使玉米主产区土右旗的单产逐年上升。

2 玉米种植投入产出效益分析

2013年主产区土右旗玉米667m2产量581.6kg,成本800元,其中种子120元,肥料100元,农药20元,排灌50元,人工250元,机械作业140元,其它生产物质120元。销售价格2.5元,产值2000元,纯收入1200元。

2014年玉米667m2产量583.5kg,成本840元,其中种子100元,肥料140元,农药20元,排灌60元,人工260元,机械作业130元,其它生产物质130元。销售价格2.45元,产值1429.58元,纯收入589.58元。

2015年玉米销售价格2元,667m2产量606kg,生产成本持平,产值1212元,纯收入372元。

3 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3.1 主要品种与种植密度

包头市现种植玉米品种有200多种,农户自愿种植,面积产量相差不多。近年推广种植耐密品种,主要有登海605、先玉335、五谷310、辽河4号、五谷704等,面积在1万hm2左右,种植密度在4500~6200株,每667m2产量826kg;其它耐密品种K3564、中單322、丰田6号、丰田8号、西蒙6号、庆单3号、金创1号、大民337赤单218、郝玉318等品种,种植密度最低4500~5500株/㎡,平均每667m2产644.9kg。

3.2 主推技术

玉米“一增四改”技术、选耐密型品种、大小垄种植、推广施用专用肥、耐密性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播种收获、病虫害综合防治、秸秆还田技术、深耕深松等。

3.3 地膜覆盖技术应用

半膜覆盖技术在土右旗应用广泛,面积达到6.67万hm2左右,每667m2产650kg;地膜不作回收处理,只是在整地中清理出农田,人工收获占40%,机械收获占60%。土右旗常规半膜种植田每667m2产781.7kg,玉米价格以2.2 元/kg计算,收入为1720元,除去成本450元,纯收入1270元。我市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占玉米生产的62%,在今后的技术应用中也将起主导作用。2014年全膜覆盖技术在旱作区示范13.3hm2,产量422.5kg;宽覆膜技术示范13.3hm2,产量1091kg;膜下滴灌技术示范1.3hm2,667m2产1218kg。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需要农技人员的努力,需要广大农户的认知和配合。

4 新型经营主体及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情况

近年,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在项目实施和运行中,注重新型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培育和使用,建设的示范片选在合作社进行,使土地、农机具、资金和劳动力发挥最大的效能,逐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

5 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落后,玉米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低,整体效益相对较差,由于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主体,生产手段落后,造成劳动力成本高,投入产出比较大。

(2)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机播率可达到100%,机收率60%。

(3)重施化学肥料,轻施甚至不施有机肥,造成土地板结,土壤肥力下降。

(4)部分地区管理粗放,科技含量较低,种植管理效益不高。

(5)地膜不能有效回收,造成地膜残留。

(6)种植户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制约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7)井灌区农田浇地多年大水漫灌,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也影响新技术的推广实施。

6 发展方向与思考

2016年玉米种植面积较常年减少1.3万多hm2。小麦及其他小杂粮、马铃薯、油料作物播种面积明显增加,特别是山南地区小麦播种面积,一改过去逐年减少的局面,播种面积达到1.1万hm2,同比增加0.7万hm2。玉米作物内部结构更加合理,饲用玉米面积达到2.7万hm2,向喂养而种转变。采取的措施如下:

6.1 调顺区域布局

制定并下发了《包头市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方案》,推进种植业优势区域布局,采取“因地制宜、有保有压”的措施,提高主要作物优势区域集中度。在玉米上,支持光热水资源丰富的土右旗发展籽粒玉米生产,鼓励发展粮饲兼用全株青贮玉米生产;缩减山北干旱地区玉米生产。

6.2 选择优质高产品种

推广优质粮饲兼用品种,引进推广种植高油、高蛋白、鲜食新品种,围绕农区畜牧业聚集区,推广种植专用青贮或粮饲兼用活秆成熟品种,推广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品种。

6.3 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培训

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努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通过高产创建、控肥增效、土地耕作制度、优粮作物绿色增产增效等项目的推广应用,幅射带动,整体发展。

6.4 农机农艺相结合,大力发展全程机械化

玉米生产机械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农技和农机部门应联合建立机械化应用示范点,积极探索技术模式及其配套机具,推进机械化进程。

6.5 努力推广农机社会化服务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组织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拓宽服务项目,扩大规模,拉长农机服务产业链,推进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

[参考文献]

[1] 高聚林,刘克礼,吕淑果,等.不同类型玉米饲用栽培的营养品质研究[J].玉米科学,2004(S2).

[2] 范小龙.崆峒区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17(04).

[3] 石庆龙.发展东北地区玉米生产对策探讨[J].玉米科学,2006(02).

[4] 岳德荣.科技创新与玉米产业发展[J].玉米科学,2006(05).

[5] 蔡鑫茹、檀国庆、王玉贞,等.各类玉米产区生产与需求动态及调控对策[J].吉林农业科学,2006(05).

[6] 贺娟、鄂文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发展历程回顾[J].中国农技推广,2017(05).

猜你喜欢

调查玉米思考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