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经济下快递包装物回收问题对比分析
2018-05-14黄嘉省付亮超赵丽娟
黄嘉省 付亮超 赵丽娟
[摘要]互联网交易和物流的发展使快递行业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带来更优质快递服务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快递包装物垃圾。因此,必须对快递包装物采用以回收利用为主导型的使用模式。通过对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的现状分析,找出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困难的原因,借鉴国外先进的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做法,对推进我国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建设节约型快递行业提出建议。
[关键词]节约型经济;快递包装;回收利用;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F713.2;F259.2 [文献标识码]A
据《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产生的包装垃圾超过400万t,其中消耗编织袋数量达到31亿条,塑料袋约82.68亿个,封套31.05亿个,包装箱99.22个。据粗略估计,仅2015年用于快递包装的胶带总长度是地球赤道长度的425倍。在这些用于快递包装的胶带生产过程中,产生了2800kg气体溶剂VOCs,若对这些胶带进行填埋处理,至少需要100~150年才能将其完全降解。国家邮政局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前两季度我国完成的快递运输高达211亿件,年底快递运输数量会接近300亿件,预计2018年快递运输突破500亿件。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快递包装物的回收利用,成为当前快递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需要。
1 我国快递包装物使用现状
1.1 过度包装严重,回收率低
目前我国的快递分拣作业较为粗暴,导致快递包裹在整个运输过程产生损坏。消费者和物流企业出于减少商品损耗的考虑,对商品进行了过度包装,这不仅浪费大量资源,也产生了大量包装物垃圾。一件快递包装袋、包装箱的体积是内装物品大小的2~3倍,用胶带将物品包裹的严严实实,空隙处塞入泡沫塑料,这样的包装方式已成为行业习惯。
表1表明,从2014~2016年,快递运单、包装箱和胶带三类包装物在快递包装物中所占比重达到75.5%。平均每份快递的胶带用量达0.8m,胶带本身难以降解,且与包装物完全分离难度大,从而增加了回收成本,所以该类包装物大部分被直接丢弃,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环境负担。国家邮政局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快递包装物的回收率不到20%,但美国等发达国家纸盒类包装物回收率可达到45%,塑料袋等包装物回收率可达到25%。
1.2 消费者回收意识差,处理方式简单
作为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的主要参与者,消费者节能环保、回收利用的意识对快递包装物回收具有重要影响。我们通过网络调查问卷方式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将近48.5%的人选择直接丢弃,13.1%的人选择留下二次使用,24.8%的人选择做垃圾箱/袋使用, 9.1%的人选择留下存放闲置物品,另有4.5%的其他处理方式。消费者对快递包装物的回收利用意识还比较薄弱,对快递包装物的处理方式比较简单。
2015年《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指出:“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与现状,快递包装无论是在可降解、循环等环保材料的使用上,还是在回收、处理与再利用上,均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表3显示,快递包装物使用类型依次为纸及纸箱、塑料袋、气泡膜等,其中塑料袋和气泡膜等不可降解材料占42%。这增加了快递包装物的消耗量,不符合我国利用废弃资源、打造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
1.3 快递包装物材料不环保
塑料袋和气泡膜是快递主要使用的包装物,占总用量42%。2015 年,我国用于快递运输业的塑料袋约80 亿个,这些塑料袋主要由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等成分组成,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塑化剂、阻燃剂等。泡沫塑料和空气囊等緩冲物使用量28.7亿个,这些缓冲物主要为一次性材料,难以进行回收利用。同时,由于透明胶带和纸箱完全分离困难,使纸箱循环使用难度加大。
1.4 缺少回收渠道
表4显示,50.42%的消费者具有主动回收快递包装物的意愿,但由于各种原因,实际参与度较低。表5的调查结果反映出,居民居住地附近有回收废弃包装设施的只占35.44%,有64.56%的居民居住地附近缺乏废弃物包装回收设施。说明目前我国缺乏便利、合适的快递包装物回收渠道,消费者个人很难将包装物送到回收处理场所,只能将其作为垃圾处理;同时大部分快递公司也未开展相关的快递包装物回收工作,这都使快递包装的回收率较低。
2 影响我国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的相关因素分析
2.1 有毒有害包装物加大了回收处理难度
部分从事快递包装物生产的企业为了压缩生产制造成本,将一些废弃的化工材料、医疗垃圾和生活中产生的废料回收后用来生产快递包装物。以此为原材料的包装物通常含有大量重金属和有毒的有机物,无疑加大了回收利用难度。
2.2 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
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对快递包装物循环利用高度重视,相关政策法规也相对完善,并有相关的政策直接鼓励支持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回收。而我国目前不仅缺乏完善的快递包装回收政策及法律法规,且已有快递包装回收规范规定的内容已经明显滞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
2.3 消费者和企业的节能意识欠缺
相关权威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网购群体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33岁以下网购者占到八成以上,中年网购者仅有一成左右。而大多数年轻人的节俭意识和环保理念相对较差,缺乏对资源有限性等问题的全面认识,因此这一庞大群体在快递包装回收利用方面的行动较少。另一方面,整个快递行业对包装物回收、循环使用意愿低,加之企业为了增加单次运输量,包裹运输中被恶意挤压,变形和损坏严重,加大了包装物循环利用的难度。
2.4 个人信息保护的要求
目前快递单都是一次性使用,大部分都是直接贴在包裹上,很难将其完全清除干净。而快递单上的信息包括消费者的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出于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多数消费者不愿意将快递包装交给回收人员处理。
3 国外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经验借鉴
3.1 德国强制要求回收快递包装物
德国通过制定完善的快递包装物回收法律法规对各方责任进行明确划分,有效实现废弃物循环和追责。德国制定了《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规范快递包装物回收必须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最终处置的流程进行处理,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包装废弃物设置不同的回收目标和时限,强制要求包装生产商、销售商、运输、代理、批发商以及零售企业共同承担包装回收责任。
3.2 美国为回收包装的企业减税
美国通过适当免除相关税收的做法积极调动企业开展包装物回收,提升利用率。制定了《资源保护与回收利用法》,对减少包装材料消耗及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进行了明确规定。目前,美国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位列国际前列,其包装废弃物回收已采用产业化运作模式,在提升资源利用率和有效保护环境的同时,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3.3 日本鼓励包装再生利用
日本出台了《包装再生利用法》,投入大量资源构建包装物回收体系,鼓励建立包装物回收站。消费者只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分类,然后由收运系统进行定时回收和集合中转,将包装废弃物运输到具备再循环、再制造处理功能的专业处理中心。
4 促进我国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的建议
4.1 建立快递包装管理的统一标准
我国缺乏统一的快递包装行业标准,快递包装的生产和使用随意性较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回收利用难度。国家应出台快递包装物生产强制性标准,既可以避免过度浪费,又可以降低回收利用难度,提升重复利用率。同时规范快递运输环节的管理,鼓励企业在快递分拣和运输环节进行创新,减少包装损耗。
4.2 提升公众和企业的环保意识
首先,通过宣传让公众树立正确的快递包装理念,改变“包装层越多越安全”的思想误区,减少不必要包装。其次,通过宣传让公众建立良好的包装物使用习惯,拆件时保护快递包装物的完整性,便于重复利用。再次,快递企业应积极采用可重复利用的包装材料,同时应加强标准化管理,定期对员工进行环保培训,降低包装物在运输过程中的人为损耗,提高重复利用率。
4.3 构建完善的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体系
快递企业进行包装物回收有其特有优势,可以通过全国的业务受理点进行该项工作,比起其他组织,快递企业的回收更具集中性和快捷性。但是,目前我国快递企业缺乏专业的快递包装回收人员,回收利用工作成效较低。对此,应当鼓励构建官方和民间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快递包装物回收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保证,在系统间引入竞争,提高快递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
4.4 建立包装物回收利用激励机制
国家应制定对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的奖励政策,对积极参与包装物回收的快递企业给予物质奖励及税收减免。同时,快递企业也可以采取一系列快递包装物回收激励机制,激发和调动消费者的快递包装物回收积极性,减少资源浪费。
4.5 制定快递包装物回收管理的法律法规
通过立法明确各个相关部门的职责,界定各个环节的法律责任,确保快递包装物在回收利用方面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如制定《快递包装物回收处理法》等,明确规定快递包装物必须进行利用或者再循环,并依法强制要求企业承担对快递包装物回收的责任,也可以成立相关部门或委托第三方组织完成。
5 結束语
随着互联网交易和物流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快递垃圾挑战。因此,必须对快递包装垃圾采用以回收利用为主导型的发展模式。为了进一步推动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必须以市场为依托,尽快构建和完善科学化、专业化、合理化的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尽快出台和完善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方面的法律法规;鼓励企业和社会关注绿色包装新材料和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提高消费者的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环保意识和参与积极性。全社会和行业都应积极倡导节约型物流、节约型快递包装,推进快递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在节约资源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 赵李强.基于循环经济的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2008 (1).
[2] 刘国秋,黄小勇,贾扬蕾.循环共生经济下包装物逆向物流回收模式研究[J].企业经济,201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