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贫困乡村精准脱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2018-05-14唐家州
唐家州
[摘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现实需要。十三五以来,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而西部贫困地区仍然是这场攻坚战的主体。笔者在西部贫困地区参与了几年的脱贫工作,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对构建精准扶贫机制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贫困;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0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以极大的民族自信、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极强的政治勇气向世人庄严宣告:“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确保十三五末“脱真贫、真脱贫”的重点和难点在西部贫困地区。四川泸州古蔺县桂花乡田坝村就是这样的一个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的几年间,党和政府给这个贫困地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这里的精准脱贫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毋庸置疑,当前这里的扶贫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勇于面对、认真思考这些问题,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建议,为当地完全扶贫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和保障。
1 古蔺县桂花香田坝村基本情况
四川省古蔺县桂花香田坝村风景优美,组织建设完备,民风淳朴,资源丰富。但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本地区贫困面大、贫困度深也是不容否定的客观现实。基本情况如下:
田坝村概况:田坝村面积17km2,位于桂花乡西部,距古蔺县城35km,距乡政府所在地2km,与4A级黄荆老林景区和叙永县水尾画稿溪毗邻。全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共有520户人家、1956人,其中劳动力805人;该村现有耕地面积约213.33hm2,其中大多为旱地,约为142.67hm2,剩下的为水田,约70.67hm2;还有河滩地约20hm2。
村级组织建设:在组织建设方面,田坝村严格按照党政领域相关政策的规定,配齐相应的党政干部。全村现有支部书记1名,主任1名,副主任、监委会主任、民兵连长和妇女主任各1名,村民小组长6名。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这里又多了3个驻村帮扶部门即四川省地方志办公室、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古蔺县教育局,具体为驻村第一书记1名,驻村工作组成员5名。目前,该村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已完成,村委换届正在如期推进,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也在加快推进建设中。
村风民俗情况:总体上讲,田坝村自然风光优美,村容村貌整洁,邻里关系和睦,群众环境卫生意识较强。但从6个小组比较来看,1、2、3、5、6组村风相对更为淳朴,4组因宗族和历史遗留问题,矛盾相对较多。通过开展“四好”新村创建、模范之家评选、“八倡导八革除”教育等活动,全村涌现出了环境卫生、和谐家庭、勤劳致富、遵纪守法等家庭模范20户,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村内大操大办陋习得到遏制。据统计,2016年春节至今,全村户均减少升学酒、乔迁宴等随礼费用5000元以上,村内文明风尚正在加快形成。
优势资源和产业:(1)竹林资源:田坝村现有竹林133.33hm2,竹类品种齐全,一年四季均产鲜笋,同时具有发展林下鸡、中药材等林下种养殖产业的巨大空间,目前由于交通条件限制,还未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2)旅游资源:一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田坝村现有40余hm2“水田坝子”,适合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二是世所罕见的恐龙化石。田坝村村内存有恐龙足迹和梭椤峡谷等资源,可重点培育打造旅游服务产业。(3)野菜资源:经有关单位多次调研普查,全村共有100多种野菜蔬果可食用,而适合规模化移植采摘的就有30余种。(4)其他资源:新发展烤烟基地13.33hm2,新建兰花岭专合社1个、养猪基地2个、蛙田农场1个、养鸡基地2个、养羊基地1个、甜柿种植基地1个、山药种植基地1个。
贫困程度情况:由于田坝村地处600~1600m海拔的半高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民众思想观念相对守旧、生产方式单一落后、科技应用少、农产品附加值低,因此全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按省扶贫标准识别(2013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以下),2014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2户、445人,当年脱贫24户、100人。现有贫困户98户、345人。其中因大病、重病致贫的有22户、74人;因残、年老而缺少劳力致贫的26户、86人;因地区条件限制而致贫的有25户、95人;因学等其他原因致贫的有25户、90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依然是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总体上看,全村土地资源丰富,但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较低,病残人口多,缺资金、缺技术,致富门路少是主要致贫原因。
2 田坝村精准脱贫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以来,按照中央、省、市相关政策和文件要求,四川省古蔺县桂花乡田坝村正在全力、有序推进当地的扶贫工作,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正在迈向小康的大道上。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该村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异地搬迁和宣传教育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像田坝村这样的贫困乡村多在深山、库区一线,群众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用电质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到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比较突出。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田坝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如村小学教学设备差、师资力量弱;部分村落只是把自来水安装到了村上,却未能安装到户;交通不便,道路坡陡弯急,硬化道路还没有完全通到每家每户;另外村卫生室各乡村也参差不齐,有的鄉村较好,而有的村则相对较差,医疗设施不齐,遇到很多病必须要转移到乡镇卫生所;部分乡村的广播电视光纤和网络光纤也需要进一步建设等等。
2.2 产业发展覆盖面相对不足
由于田坝村地处贫困山区,交通不便,工业设施建设基本为零。一方面招商引资难以实现,虽然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想办法,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建立起了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抱团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的来说覆盖面相对不足;另一方面,非贫困户同样希望得到覆盖共同发展,但又为找不到合适的产业而发愁。同时集体经济收入较为单一,即使部分乡镇建设有集体经济,比如大棚蔬菜种植、烤烟种植等等,但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管理人员,也导致出现产品销路欠佳、难以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链现象。村集体经济增收壮大难。
2.3 易地扶贫搬迁不利于从根源上脱贫
集中安置的易地扶贫搬迁点重点考虑的是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但对脱贫持续发展欠缺长远考虑,缺少配套产业带动,聚居点的贫困群眾脱贫增收仍然靠传统种养殖产业为主。再加上聚居点暂未修建畜禽养殖场所,搬迁贫困户喂养的牛、猪、鸡、鸭等畜禽一般都还喂养在老住所圈舍内或者寄养在亲人家里,不但每天往返喂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也给新的生活带来了新的不便。
2.4 宣传教育工作还有待提高
对贫困户的教育引导不够,不少贫困户难以改变旧的生活习惯,杂物乱堆乱放,卫生习惯较差,有的贫困户“等靠要”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坐等钱、等扶持,这就为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好”新村建设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对非贫困户的宣传解释工作同样不够深入,虽然群众对已评上贫困户的人员认可度较高,但非贫困户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满意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多次“回头看”的过程中被清理出贫困户的群众意见较大。
3 田坝村精准脱贫的对策与建议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如何兑现这一承诺呢?针对笔者在田坝村扶贫工作中发现和总结的上述问题,我们遵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按照“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的思路,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3.1 注重精准施策
“精准”是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核心和关键,脱贫攻坚必须要在“精准”上下足功夫,只有找准“靶心”,才能让帮扶之“箭”射中要害。要严格按照省、市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暨信息动态管理程序,切实做到精准识别贫困户、精准登记造册、精准建档立卡、精准动态管理。同时,结合前期多次摸底调研,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因人施策,为每一个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方案,帮助他们选好致富项目,确保项目规划到户、到人,实现全覆盖。
3.2 强化产业带动
发展产业是贫困户脱贫的关键抓手和载体,也是提升群众“造血”能力的最好办法。要切实采取“因地制宜、因户制宜”的方法,按照“村有主导产业、户有种养场地、人有脱贫门路”的思路来进行谋划,通过上下联动招商引资、依靠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积极发展集体经济,贫困村通过资产利用(租赁闲置资产)、资源开发(土地收益作为收入)、集体经营(以合作社经营部分收益作为集体收入)、服务收益(为村内企业提供服务,把服务收益作为集体收入)、入股分红(引进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发展长效产业,村集体以政府资金入股分红)等方式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
3.3 严格对标补短
对照脱贫标准,严格对标补短,确保完成攻坚任务。对已脱贫户,要加强“回头帮”,确保不返贫、不“被脱贫”,要在住房、教育、医疗、收入等方面,对照今年标准,落实对标补短措施。对非贫困户中困难群众,要认真摸底排查,建立问题台账,通过落实各项民生工程,解决其发展困难。严格按照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标准和程序,按照对标补短原则,进一步细化帮扶措施,加大帮扶力度,千方百计让贫困户增收,并统筹解决好贫困群众的住房建设、教育扶持、医疗救助等老百姓最关心关切的问题,统筹解决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卫生、通信等公共服务,确保脱贫成效真实可靠。
3.4 加强教育引导
加强脱贫攻坚政策的宣传引导,让贫困户知道自已所享受的各种政策,有更多获得感;让非贫困户感受到脱贫攻坚工作带来的发展变化,争取非贫困户理解支持,有更大的认同感。指导开展“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等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倡导构建“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好”美丽新村等相关活动为载体,以农民夜校为阵地,以帮扶干部为纽带,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进一步落实村规民约,积极倡导文明礼仪、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等良好社会风尚,强化感恩教育,提升群众满意度。
3.5 夯实保障扶贫
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兜底功能,统筹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教育救助、受灾人员救助等各项救助制度;构筑基本医保、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大病救治等多道防线;健全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支持贫困户子女享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就读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阻断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对遭遇突发事故、重大疾病的贫困家庭或个人,通过发放临时救助金、生活必需品等方式,解决生活难题,编密织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
我们坚信,在乡村振兴战略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下,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 鲁春艳.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难点及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2016(7).
[2] 虞崇胜,余扬.“扶”与“脱”的分野:从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的战略转换[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1).
[3] 李宏.关于西藏和四省藏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考[J].西藏发展论坛,2015(12).
[4] 杨浩,汪三贵,池文强.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进程评价及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7).
[5] 罗边伍各、马海尼古、罗晖.凉山彝族地区精准脱贫的现状及其对策探讨——以喜德县博洛乡则巴村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