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丹县农村“陪读家长”生活状况调查

2018-05-14郑晶辉张文政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1期

郑晶辉 张文政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愈来愈重视,除了对子女大方的教育投资外,越来越多的家长更是加入到“陪读”行列中来。以社会管理为视角,以陪读家长的生活现状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山丹县陪读的农村家长的生活状况,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主要原因,且从政府和家庭两个层次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解决山丹县农村陪读家长在陪读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山丹县;陪读家长;生活状况

[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教育资源的整合、撤并合校政策的实施、中心校建设的加快、教育格局的转变,农村基础教育随之出现新情况。由于山丹县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学、中学的撤并,再加上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普遍不如城市学校,学生家长随之向县中学聚集,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选择送子女到城市上学,而更多的家长考虑到孩子的安全和生活等问题,便在县中心学校附近租房陪读,山丹县农村陪读家庭也越来越多。由于陪读家长由农村进入城市,不仅地域发生转变,而且经济收入变少、支出变多,他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山丹县陪读现象概况

山丹县共有学校118所,其中独立高中1所,完全中学1所,独立初中9所,九年制学校4所,小学103所。全县共有学生27237人,其中小学15969人,初中8238人,高中3030人。在县城的这些学校中,除了育才中学在城郊,是一所全寄宿制的学校,周围没有陪读家庭,其他学校的学生都不同程度有家长在陪读。而这几个学校的位置也比较集中,陪读家长的居住区域也就集中在学校周围的西街、王家什字和北环影院。

1.1    住房品质差,有隐患

西街一户李姓的陪读家庭,租住房屋质量差,存在很多问题。他们只租住一间房子,屋子里只有最基本的煤气灶、炉子、桌子,根本没有所谓的洗衣机冰箱等家电,甚至为了节省空间,都是上下铺床。也没有独立的厨房,做饭时往往油烟很大,不仅打扰孩子学习,而且对身体健康不好。租住房屋院子里的公共活动区域很小,院子里各家的杂物也到处乱放,停车更是勉为其难。院子上空电线网密密麻麻,线路老化,稍有不慎,就有安全隐患发生。而且房子还朝北,采光不好,经常照射不到太阳。临走前,这位家长生气的说道,附近没有公厕,租住院子厕所更是不区分男女,院子里住着10几户人家,很多家长只能早早起来在自家院子排队,如厕极其不便。

1.2    环境较差,配套设施和服务不健全

陪读家庭生活不便利,不仅表现在租住的房子在生活上存在诸多不便,而且其居住的房屋周边的公共设施也很匮乏。医疗设施是租住房屋附近最为便利的公共设施,但是诸如公园、运动场、广场一类的公共设施还是相对较少,所以很多陪读家长不能去这些地方休闲娱乐,或者到公园、广场路程较长,他们一般很少去这些地方。至于澡堂、公厕等卫生设施也相对匮乏,他们在租住房屋附近一般无法经常洗澡,只能在空闲时间去较远的澡堂。

1.3    易发生租赁矛盾

陪读家长在租房过程中,和房东会存在诸多矛盾,当然原因因人而异。租户和房东的矛盾有以下几种:①家长和房东因水电设施不安全、不方便、乱收电费产生矛盾;②家长因不准“停车、倒垃圾”等限制条款和房东产生矛盾;③家长和房东因限制房客数量及出入时间产生矛盾;④房东因租住院子的公共卫生无人打扫,和租户产生矛盾。

1.4    人际交往和社会融入差

陪读家长在进入城市后,一部分陪读家长会积极的进行人际交往和社会融入,适应城市生活,在城市中定居下来,不打算回农村。一部分家长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或者其他原因,不能积极地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生活中也没有形成自己的生活圈。城市生活消费水平高,生活节奏快,家长不适合城市生活,也无经济能力在城市买房安家,因此选择回农村。

1.5    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紧张

家长大多数认为陪读是有一定的作用,但作用没有多大,而且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对家长的时刻监督学习会产生反感,必定会使得家长和孩子的关系紧张。因为陪读,特别是由父母亲自照顾的陪读家庭,也會影响夫妻关系的和谐。有一位陪读妈妈谈到:“我在县城照顾孩子,因为回家较远,很少回家,老公在家务农并照顾80岁的母亲,一次我回到家,看到家里乱糟糟的,心里真的很酸。自己省吃省穿,孩子非但不理解,还嫌我唠叨,丈夫因为我不经常回家,也有很多怨言”。因为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父母要么身兼多职,要么开始适应不同的新角色,长期下去,显然不利于家庭和谐。

2    农村陪读家长生活困境的原因分析

2.1    政府缺乏对“租房市场”的监管

陪读家长租住的房屋质量差以及与房东产生矛盾,根本原因是政府对“租房市场”没有一个强效的监管体系。陪读家长的“租房市场”根本处于无人监管状态,无人去管制这些陪读家长的“出租房”,没有单位出台具体措施来规范目前的“租房市场”,更无人去解决房东和租户之间的矛盾。正因为这样,房东出租的房子才会出现各种不达标问题,更不会去修缮房子,也不会去解决房子中存在的很多质量问题。甚至有些房东还会随意敲诈勒索“陪读家长”,任意地收取电费等,一旦发生矛盾冲突,就将陪读家长“扫地出门”,使得“陪读家长”的生活“雪上加霜”。

2.2    周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

针对租住房屋及周边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和陪读家长的人际交往圈小、社会融入差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农村陪读家长租住房子周边缺乏健全的公共基础设施,或者是公共基础设施比较远,部分打工的家长由于工作比较辛苦,或者老人身体不便,不能经常去游玩。“陪读群体”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政府给予农村陪读家长的社会关注相对较少,在其周围修建的公共设施也相对比较滞后,不能满足农村陪读家长的基本生活需求,更无法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也使得陪读家长的的休闲娱乐方式单一,不能更好地积极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生活中无法长期定居下去。

2.3    家长经济压力大,造成家庭不和谐

陪读家长进入城市后,收入减少,支出增多,很难适应城市生活,所以才会选择陪读结束回农村。大部分陪读家庭的年收入很低,这主要是因为陪读至少会占用一个劳动力,从而造成收入减少,更何况他们在城市中消费水平要比农村高很多。部分家长在城里的所有经济开销都需要他们自己打工挣来,而且还要维持乡下家庭的生活开销,这一切都无形中加重了他们的经济压力。家长进入城市后自家种蔬菜,养牲畜等副业等也相继失去,这必然导致经济收入减少。在进入县城后,柴米油盐这些基本的日常生活开支不可能依旧自给自足,再加上房租,孩子教育费用等高昂支出,相对农村生活支出提高了,这些矛盾都无形中造成家庭不和谐。

2.4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科学

造成陪读家庭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紧张的原因是,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过多投资。一些家长,自己小时候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于是,就特别希望孩子不要像自己一样没有文化,对孩子的教育就分外重视。他们文化程度低,观念落后,难以采取更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比如,每天只让孩子学习,完全不给孩子自己的时间,以致亲子关系紧张或陪读效果不佳,这种极端的教育方式是恶性循环的。对于家长来说,他们在孩子的学习上花费了极大的时间和精力,孩子的成绩反而不会提高,心里必定产生极大的落差。而对于孩子而言,正处于叛逆期,自然对家长时刻地监督学习产生极大的不满,家长此时心理上会产生极大的失落。有些家长,他们不仅要陪读孩子学习,又要照顾农村的丈夫或者老人,不仅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而且对农村的家看管不够,长期以往必然影响家庭关系和谐。

3    建议及措施

3.1    政府方面

3.1.1    政府监管租赁市场。农村陪读家长租住的房子确实存在租住房屋不仅质量较差,而且还房租过高,租户和房东纠纷过多等问题,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生活上的不便利行为。因此,政府应该适当的介入,监管租赁市场,以及出台相关的措施来规范“租房市场”。例如监管房屋信息,对“旧、挤、差”的危房进行修缮和拆除。发布租房信息,对租房的价格、面积、格局做一个明确的规定。居委会、派出所应介入解决房东和租户之间的矛盾,化解邻里纠纷,促进社区和谐。这样可以极大地改善陪读家长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生活设施上的不便利,也可以调节人际关系,改善社会矛盾。

3.1.2    优化公共设施资源。陪读家庭在生活上存在的种种不方便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陪读家长租住的房子质量较差,而且周边公共设施较少,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他们希望政府完善公共设施,可以在三个陪读集中区兴建广场、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不仅能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便利,使得他们的衣、食、出、行能得到更好的保障,而且在闲暇时间,家长也能参加更多的娱乐活动,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此外,这些资源的兴建,还可以弥补他们租住房屋自身设施不够健全的问题,诸如公厕就可以解决陪读家长如厕难的问题。垃圾场、環保站的修建,可以使更多的家长把生活垃圾放到这些地方,拥挤不堪的院子也不再“脏、乱、差”。

3.1.3    为陪读家长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陪读家庭经济困难,根本原因在于经济来源少,没有稳定的工作和经济来源。因此,作为政府部门,应给予陪读家长更多的工作机会,可以进行职业培训,培训相关就业技能,使他们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也可以进行相关的就业指导,提供更多的建议,让他们有更多的工作渠道和机会,能在城市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3.2    家庭方面

3.2.1    转变子女培养思想,注重子女全面发展。很多家长都认为陪读是一种对子女“负责任”的表现,是否陪读成为了父母全心照顾和关爱孩子的标准。孩子终究需要独立生活,父母的陪读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不少家长都表示,过多的陪读,只会让孩子过分地依赖家长。此外,对于孩子的学习,好多家长反映,陪读不仅没有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家长的陪读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家长的陪读无非起到的是一种“督促”学习和延长学习时间的作用。作为家长重视孩子教育是一个好的出发点,但是家长在陪伴时,不要增加孩子的学习压力和负罪感,应该改变唯考试至上的偏激观点,注重子女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发展。

3.2.2    扩大人际交往圈,加强社会参与。陪读家长的生活重心并不仅仅是孩子,应以自己为主体,在闲暇时间和邻居去附近的公园谈心、散步。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圈,不要围着孩子转,规划好自己的生活,不要为孩子过分担心,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家庭的轨道上,这样不仅孩子心理压力减少,家庭关系也会缓和很多。

[参考文献]

[1] 谢芳,王建民,香成福,等.甘肃省中小学陪读原因及发展趋势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04):11-14.

[2] 王莉,张彩琴.农村中小学生家长随迁型陪读现状及原因分析——以张掖市甘州区农村陪读家长为例[J].河西学院学报,2014(01):121-124.

[3] 汤倩,彭苏浩.陪读研究综述[J].宿州学院学报,2014(07):53-55.

[4] 王素娟,李双奎.农村中小学陪读家庭的调查研究——以会宁县为例[J].甘肃教育,2014(08):74.

[5] 王莉,代晔,张彩琴.农村中小学生家长随迁型陪读的影响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2):96-100.

[6] 王建民,谢芳,曹生.中小学陪读现状调查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10):75-78.

[7] 黄巨臣,朱平,安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陪读现象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19:5-8.

[8] 张曼.高考陪读家长行为选择研究及其影响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9] 王燕.现阶段我国初中生父母陪读现象的透视[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