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工程”影响下沿途农村地区生产活动的更新研究
2018-05-14郑金阁张浩
郑金阁 张浩
[摘要]随着中国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一批批国家级、省级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借“动脉工程”的含义指代对国家或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工程项目,在诸多“动脉工程”的建设影响下,主要受益地区在经济政治生活的各个层面均有较大改观,而“动脉工程”建设对于沿途贫困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影响并未受到建设当局的太多关注。以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省“邢衡高速”工程建设为背景,针对其交叉地段——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小寨乡下辖农村展开调研,探究“动脉工程”的影响下,沿途农村地区衰退的现状是否得到改善。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邢衡高速”工程;传统村落转型
[中图分类号]TU984.2[文献标识码]A
1 概念解读
动脉工程中的“动脉”这一名词取自生理学,本指机体内联通心脏与各组织器官间的传输血液的血管,借鉴其功能特性,在此将“动脉工程”定义为:对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具有较大促进作用的工程项目,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
“动脉工程”的概念可以有效阐述工程项目的地位之重,再次,“动脉”在各组织脏器的联通过程中的“张弛”,亦可描述主要物资输出地与主要物资输入地、运输通道同周边地区的“弹性制约”关系。
2 研究背景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建设稳步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经过十余年的建设推进,截至2015年12月4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经建设完成。一期工程累计分水水量为21.7亿m3。其中向河北输水1.25亿m3,河北省受水区涉及邯郸、邢台、石家庄、衡水、沧州、保定和廊坊共7个设区市。
作为中线工程的主要受助省之一的河北省,是一个极度资源性缺水的省份,缺水现状制约其工农服务业的发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一年来,沿线水资源紧张态势有所缓解,水质明显改善,以河北省为例,南水北调带来的宝贵的水资源将对河北植树造林工作提供水源支持,并将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届时,河北难以治理的“十面霾伏”也有望得以减轻。
邢(台)衡(水)高速已全线贯通。市场经济下,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高速公路建设是拉动投资快速增长的主力。据测算,每1元的公路建设投资将带动的社会总产值近3元,相应创造国民生产总值0.4元。
邢衡高速公路邢台段是连接邢台、衡水两个省辖市及东出黄骅港最便捷的通道,也是河北省“五纵六横七条线”高速公路网主骨架的重要补充,是河北省中南部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邢衡高速公路于2010年8月28日正式开工,2014年10月10日邢台段通车。衡水段一期2014年年底已通车,衡水段二期2016底实现通车运行。
沿途农村土地补偿全部发放。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管道铺设、“邢衡高速”路基建设、高速路绿化带种植等将造成沿途农村地区整体迁移安置,或毁坏、占有原有已耕种农田等相关情况涉及到的土地征收补偿款、农作物毁坏补偿款、迁移安置补偿等补偿已陆续发放完成。
两项“动脉工程”具有项目点多、投资规模大、易发腐败因素多、社会关注度高的特点,农民利益补偿容易出现贪污腐败问题,具体执行赔偿标准将以实际入户调查的方式展开调查,并在下文予以详细阐述。
3 案例分析
本文以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小寨乡垒头村为主要研究对象。
3.1 建设繞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途径冀州区小寨乡下辖14个农村,由于途径农田地带,采用埋藏管道进行淡水输送。考虑到工程建设中移民安置耗资问题,加之农民安土重迁的故土情节,为减少移民村落与人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设计施工路线绕行垒头村东部,距村中心直线距约2km,由南向北建设。
“邢衡高速”衡水段,同样为避免大面积拆迁安置,建设路线向北跨越滏阳新河、滏阳河,在衡水湖湿地保护区西侧通过后,从东南方斜向西北方穿过垒头村与后张庄中间地带,与大广高速公路衡水北互通相接,路线全长约53km。
高速路在平坦路段采用铺设路基建设,需要大量取土铺设,遇到滏阳河、滏阳新河等低洼地段则采用高架桥建设,在农田路经过地段预留桥洞以供通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邢衡高速”建设路段直线距离1.5km。
3.2 投产建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冀州区小寨乡垒头村段建设周期为3月(划定管道铺设路线为始,土壤回填完毕为终),工程主要参与建设人员为外来工程人员,当地农村农民参与人员较少。
“邢衡高速”衡水段垒头村路段建设周期为6个月(划定管道铺设路线为始,高速路旁150m隔音绿化带种植完毕为终),工程主要参与人员由外来工程师及当地农民共同构成,据不完全统计,垒头村农民参与路段建设人员人数约40人,虽然在全村600户约2200人中只占很小比例,但在青壮劳动人员多数外出,农村空巢现象逐步加剧之时,这个人数的参与比例较高。
由此推知,施工路段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较为可观。
3.3 补偿问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涉及到的主要补偿款项为农田作物损毁补偿。
由于输水管道为地下铺设,项目建成后即将铺管土壤回填,恢复原有农田地貌,对该地原有农耕活动并未造成较大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垒头村段只存在临时占地,由用地单位负责复耕工作。
“邢衡高速”垒头村建设路段涉及补偿款项有:土地征收补偿款,农作物损坏补偿款,高速路沿途150m隔音降噪带种植补贴。
土地永久占用征收补贴标准,依据《农村土地政策》相关规定,执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订征地区片价的通知【冀政〔2011〕141号】,衡水市冀州区征地补贴标准见表2。
“邢衡高速”150m绿化带种植树木为白蜡,白蜡树属于喜光树种,对轻盐碱性土质土壤耐受性较好,生长周期10年左右,其药用经济价值较高。
按照通知公告,150m绿化带补偿标准为,绿化带占地一次性补贴为500元/667m2,另外白蜡树到达成熟期后可以适量砍伐售卖,所得钱款归树木所在田地所属农民所有。
3.4 运营与保养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期运营工作主要由工程建设人员负责,而在农民能力范围内的工作主要为工程泵点看护,此项工作适合空巢中老年人,总体来看,“南水北调”为农民带来的工作机遇较少。
在“邢衡高速”高速公路建设期能大量吸纳公路沿线的农民就业。这样,不但能让许多农民工在当地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就业,同时还能通过工程建设培养一大批工程建设技术工人,如钢筋工等。这样拥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不仅可以获得较为可观的务工收入,而且为今后的长期就业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但建设工程完工后,与之相关的短途路段工作岗位即消失。
3.5 工程建设与农村发展
在“动脉工程”建设影响之下,沿途农村农民的生产活动究竟有多大改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是否因为永久性征地补偿而有所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在工程建设影响下是改善还是恶化,结合访谈调查,以工程影响区内某农户为例,进行升入探討。
在此次的“邢衡高速”公路建设中,该农户旧有0.87hm2土地被永久性征地0.33hm2,另外承包田地1.07hm2,将总计1.93hm2田地全部种植棉花。
棉花种植近10年来,其单价稳定在6~9元/kg,而土地产量稳定在275~300kg/667m2,每667m2地种子、农药、化肥等成本投资700元左右。
按照上述数据,可以得到该农户,在征地之前,可以每年收获8500kg左右棉花,获得总收入60000元左右,除去投入成本后,净收入约40000元,据此得每667m2地可获得净收入1400元。
按照征地补偿标准,衡水市冀州区的平均片区价为33132元/667m2,每667m2地的补贴收入相当于农民种植棉花20年的纯收入。
按照青苗损坏补贴标准,棉田补贴价格为每亩地一次性补贴2300元,相当于种植棉花近两年的纯收入。
按照高速路150m降噪绿化带种植用地每亩补贴500元,成熟期的白蜡树可以获得额外的收入。
以上部分主要分析了“邢衡高速”建设给予农户的收入部分,而由于高速占地,农户可耕种农田面积减少,剩余土地较为分散,由此将造成棉田管理困难。10余年没有进过间作轮作的种植办法,造成土地养分流失不全面,土地内塑料地膜堆积,酸碱度失衡,由此也加重肥料的投入成本。
近年来棉花收购方减少,农民的棉花售卖一直处于“买方市场”,棉花总体价格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由此预测,农民继续种田,将面临产量减少、成本增加、售价降低、物价上涨等一系列问题,将直接导致农民净收入水平衰退。
“南水北调”及“邢衡高速”建设对于沿线农村的经济发展具有短期的推动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传统农村的衰退趋势并不会由此消失,农户谈到:“种了一辈子的地,没有一技之长,想出去打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4 “动脉工程”沿线农村更新发展可行性建议
4.1 倡导农民接受职业再教育
对原住的“低文化”农民进行相当于大学专科水平的职业再教育,可以显著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具体来讲,应做到以下几点。
制定较为完善的培训规划。首先对于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进行可行性评估,对于农民的职业意向进行调查,充分利用“动脉工程”的近域优势,因地制宜地开设适用于农民的职业培训课程。
拓宽职业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权益保护、财务法规、经济管理等多方面知识的培训,在提供较为充足的就业岗位前提下,对农民的各项权益提供保障。
因材施教,以农为本。培养具有新形势下农村特色的应用实践型人才。提升“动脉工程”沿途村镇发展潜力,推动形成"同城化"效应,方能构建“动脉工程”和周边村镇协调发展的双赢新模式。
4.2 加强农村地区信息网络建设
4.2.1 政府推动,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处于主导地位,不能只依靠农民的自发行为,将政府的推动、引导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方能构筑多渠道的投资机制来解决信息服务资金需求巨大与农村财政能力不足的矛盾。
4.2.2 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农村信息服务网络是推动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工具,构建综合高效的县、乡(镇)、村级农村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为农民及各涉农机构提供综合信息服务,才能实现全面的城镇化。
4.2.3 普及网络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提升网络使用量,也要着力培养农民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帮助农民熟练地进行信息检索、资料下载。培养农民的网络安全意识,构建和谐安全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 范振宇,肖春阳.高速公路建设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效应初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05).
[2] 李中秋.高速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03).[3]汤新建.浅析中国高速公路经济的发展[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5).
[4] 陈雷.在水利部党组中心组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扩大)学习班上的动员讲话[J].水利发展研究,2008(1).
[5] 方永刚.阳光工程“十公开”助推邢衡高速健康发展[J].交通世界,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