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曾三个问题争执不下
2022-03-19
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江苏省、山东省施工现场同时举行,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进入实施阶段。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10月30日,在河南视察黄河的毛泽东主席,在和当时的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谈话时,一个宏伟设想横空出世。此后,南水北调这一伟大构想的实现路径一步步清晰。197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南水北调”列入我国跨世纪的骨干工程之一;1995年,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全面论证。1998年长江流域的大洪水后,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加快步伐。
在亲历者记忆里,南水北调工程决策过程一波三折,争论不断。曾任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局长,参与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起草全过程的许新宜回忆,当时主要争论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北方到底缺不缺水?如果缺,缺多少?二是水源地能调出多少?三是生态与环境问题。
曾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首任主任张基尧回忆称,当时水利部内部在南水北調怎么调水的问题上有诸多分歧。一部分人建议先建设东线,一部分人要求先建中线。东、中线的争论持续了多年,主要原因是当时国家的财力有限,不可能两者同时建设。
1997年有一次在京西宾馆开会,那时候国务院成立了南水北调规划审查委员会,时任副总理的邹家华是主任。他主持会议,会上两种意见争执不下,最后不了了之。因此,水利部当时面临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才能够协调各方对南水北调工程形成统一的意见,早一点开工建设。
到2000年6月,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东、中、西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2000年9月2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座谈会,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朱镕基提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三先三后”的总体指导原则,即“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这成为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建设以及运行调度一以贯之的重要原则。(综合《财经国家周刊》《光明日报》《新京报》)
3066501908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