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民满意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服务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
2018-05-14申琳刘海燕刘爱秋刘伟伟
申琳 刘海燕 刘爱秋 刘伟伟
[摘要]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公共服务的改善和提升工作日趋紧迫。在对保定地区38个村庄展开调研,调研数据显示:农户对基础设施服务和公共环境服务满意度较高,对休闲娱乐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满意度较低;农民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排序为:教育培训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基础设施服务>农业技术服务>休闲娱乐服务>公共环境服务。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力度、寻求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方式、探索农户需求表达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等提升策略。
[关键词]保定;公共服务;满意度;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基础性问题。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目前,农村经济得到了切实发展,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3万元。尽管如此,农村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业农村发展依然存在着各种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依然是制约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瓶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省作为京畿重地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为深入了解农村公共服务现状,有效满足农民需求,本文通过对保定地区下辖19个县(含4个县级市)的38个村庄展开调研,从农民满意程度、公平感受、重要性排序、投资意愿等角度对农村公共服务进行评价,为推动我省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和投资效率、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和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积累重要的实证资料。
1 数据来源与方法说明
农村公共服务具有典型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主要为满足农业、农村发展或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广义的农村公共服务是兼具物质形态的公共产品与非物质形态的公共服务。因此,本文选取了7类指标对农村公共服务现状展开调研,分别是:基础设施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医疗卫生服务、休闲娱乐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农业技术服务和公共环境服务。
调研工作涉及保定地区19个县(含4个县级市)的30个村庄,每村随机选取10户村民完成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69份,有效率为89.67%。在269份有效问卷中,男性146人,占54.2%,女性123人,占45.8%。被调查对象的年龄主要为30~50岁,占比67.66%。受教育程度以初高中居多,占比66.54%。家庭年收入主要在1~3万元,占比66.91%。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经济作物或务工收入,占比分别为28.251%和44.24%。调查对象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2 问卷统计结果与分析
2.1 农户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被访者根据自身的感受,分别对基础设施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医疗卫生服务、休闲娱乐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农业技术服务和公共环境服务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采用里克特量表,划分为很不满意、较不满意、一般、较满意、很满意5个等级,再根据每个等级对应的从1至5的不同赋值,可计算不同公共服务的最终得分。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问卷的统计结果,农户对基础设施服务的满意度最高,得分为3.49。近年来,保定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1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达2700多万元。从常见的水、电、路来说,生活用水设施较完善,91.9%的家庭都已接通自来水。生活用电设施已达到户户通电的状态,除用电高峰出现停电等突发状况外,日常供电状况良好。村庄到县城的道路硬化率高达95.2%,村内道路硬化率略低,但总体水平仍然较高。
满意度得分最低的是休闲娱乐服务,得分为2.50,超过一半的农户对农村休闲娱乐服务表示不满。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对文化娱乐服务的要求逐渐提高。近年来,河北省加大力度开展农村配套健身设施的建设,农村健身设施覆盖率初步实现60%的目标。但基础设施缺乏后期维护,导致诸多设施因为损坏成了摆设。农村文化娱乐活动较少,能够经常参加文娱活动的农户不到五分之一。
满意度得分其次低的是社会保障服务。对社会保障服务的调查主要从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两个方面开展。医疗保障方面,被调查农户普遍认可新农合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减轻了农民住院治病的负担。根据2017年《河北经济年鉴》,保定市各县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80%,而养老保险参保率仅为50%,参保农户反映养老金金额少、不足以维持支出使用,未参保农户对养老保险认识程度和信任程度不足,导致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推广受限。
被调查者对教育培训服务的满意度也相对较低。为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河北省教育厅自2015年开始公费定向培养农村小学全科师范生,通过免除学费、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的方式给予优惠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伴随着学生数量的减少,农村中小学师生比逐年上升,但被调查者反映农村师资水平有限、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近3成农户愿意把孩子送到乡镇上学。
2.2 农户对公共服务的知晓情况
问卷调查了村民对公共服务的知晓情况,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统计结果显示,超过70%的村民在公共服务项目实施前知晓该项目,说明公共服务项目的宣传工作比较到位。但接近一半的村民表示在公共服务项目实施前,并没有政府工作人员征询他们的意见,农民的需求没有适当的途径表达,政府部门决策“想当然”的现象依然存在。
2.3 公共服务的纵横比较与公平感评判
在对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的纵横向比较中,接近七成被调查村民认为与三年前相比,本村公共服务状况变得更好,但也有近三成的村民认为与三年前相比没太大变化。大部分村民认为本村与本县其他村莊公共服务状况基本一样。与此同时,超过三成的村民认为已实施的公共服务不够公平,主要体现在教育与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缺乏管理维护等(如表4所示)。
2.4 农户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排序
为从农户视角了解公共服务项目的相对重要程度及农户需求状况,问卷请被调查对象对公共服务类别进行排序。根据每类服务项目的频数和频率,结合赋值计算得分,结果如表5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排序为:教育培训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基础设施服务>农业技术服务>休闲娱乐服务>公共环境服务。
村民认为最重要的三项公共服务分别为教育培训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这三类公共服务均与村民息息相关,它们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着农户的生活质量与水平。接近七成的被调查对象为30~50岁的中年,他们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阶段,对老人的医疗与养老问题、子女的教育问题颇为关注,因此此三类公共服务的需求程度最大。
村民认为相对不太重要的两类公共服务分别为休闲娱乐服务和公共环境服务。通讯类和文卫娱乐类设施排序靠后。经过调查走访,目前农村的娱乐健身设施覆盖面不算低,但由于缺乏管理和维护,使用状况并不尽如人意。随着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尽管越来越多的农民关注身体素质的提高,但休闲娱乐服务与农民增产增收并无直接关系,因此农民对其的关注程度仍然不如其他服务类别。随着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推进,农村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村容村貌得到了提升,这也与农民对公共环境服务满意度较高不谋而合。
2.5 农户对公共服务的投资意愿
问卷设计问题“需要村集体出资的公共服务项目(如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服务、农业技术服务等),您是否愿意参与出资”。通过农户的回答,了解农户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资意愿,统计结果如表6所示。统计结果表明,农户对公共服务项目的参与意愿比较强烈。接近七成的农户在一定条件下愿意参与到公共服务项目中,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诉求。但有14.13%的农户明确表示不愿意参与到农村公共服务项目中。经过访谈,农户不愿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公共服务应为政府部门供给,不应由个人投资参与。
3 农村公共服务提升策略
3.1 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力度
通过政策扶持、制度巩固等方式,继续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力度,重点关注农村教育培训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几类农民需求较高及文化娱乐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等农民满意度较低的公共服务类型。在已采取的“公费定向培养”政策的基础上,通过提升农村教师、医生工资待遇、职称评审适当倾斜等方式,吸引人才流入,提升农村教育、医疗服务水平。以扩大宣传、提高农村养老金发放水平等方式扩大养老保险覆盖率,让农民看得到实惠才能吸引他们参与。加大农村娱乐设施、基础设施的维修和管护力度,改善目前重建设轻管理、“售后”得不到保障的局面。
3.2 探索农户需求表达机制
目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多采用“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政府决策与农民需求之间的偏差降低了公共服务投资效益。应逐步建立“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公共决策程序,探索有效的农户需求表达机制。只有以农户需求作为决策的出发点与立足点,公共服务投入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让村民明确自己才是农村公共服务的主体,树立他们主人翁的责任心和权利感。可借助网络、微信等新媒体,改变传统的政策宣传方式与需求传递机制,以更加灵活、多变的方式,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3.3 寻求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方式
农村公共服务作为一种准公共品,具有典型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些属性决定了其供给方式应以政府为主导。为解决政府资金有限、投资效益有待提高等问题,应在农村公共服务中引入公私合营模式,探索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的合作供给模式。通过减免税收、贷款扶持、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环境治理等公共服务供给中。同时强化制度建设,明确合作过程中政府、企业及村民的权责关系,通过加强监督提高合作供给的成功率,保障各方权益。
3.4 建立健全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
完善公共服务项目跟踪反馈制度,将公共服务供给评价纳入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督促政府部门及时、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同时建立健全公众公共服务评价体系,将农户作为关键参与者纳入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如农户参与率、农民满意度等指标均可作为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高农户参评广度与深度,确保农户成为公共服务项目评价与反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陈泳.习近平农村基本经营体制改革思想及基本方略[J].管理学刊,2018,31(01):1-8
[2] 汪杰贵,裴志军,张俊华.以农民满意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协同供给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2012(01):26-30.
[3] 唐娟莉,朱玉春,刘春梅.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陕西省32个乡镇67个自然村的调研数据[J].当代经济科学,2010,32(01):110-116+128.
[4] 申琳,李建芳,徐征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北省560户农户的实地调查[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06):319-322.
[5] 崔登峰,王秀清,朱金鹤.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优先序研究——基于新疆42个县市96个村镇的调研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2,33(03):70-76.
[6] 宋晓敏,陈敏.提升京津冀农村基层治理的几个着力点——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视角[J].人民论坛,2017(29):60-61.
[7] 乔俊峰.基于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服务调查及完善对策[J].经济纵横,2017(08):99-103.
[8] 范逢春,李晓梅.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动态协同治理模型研究[J].管理世界,2014(09):176-177.
[9] 睢黨臣,张朔婷,刘玮.农村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基于改进的Servqual模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30(04):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