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集体经济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2018-05-14彭靖怡唐琬尧廖露蔓戴富良徐梓珊
彭靖怡 唐琬尧 廖露蔓 戴富良 徐梓珊
[摘要]农村集体经济为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直接影响到农村集体经济能否发展壮大,也影响着农村基层治理情况。建立兼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农村集体经济对基层治理作用框架,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集体治理结构,完善整个治理结构体系,是学界探讨的重要问题,通过调查在精准扶贫视角下秦巴山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和形式,并以巴州区大罗镇为例具体分析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集体经济在基层治理中的现实状况,试图提出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对基层治理的对策和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和基层治理的健康运转。
[关键词]精准扶贫;集体经济;基层治理
[中图分类号]C912.8[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将经济建设力量逐渐转向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提供公共产品、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户收入和提供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文件规定,有无集体经济是确立和退出贫困村的硬性指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农村集体经济能否发展壮大,也影响着农村基层治理是否落到实处、扎下根来,对于它所呈现出的种种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
创立适应新时期我国农村自身特点要求的新型农村治理机制,成为理顺和处理农村社会各种关系的关键性环节,这既是巩固和提高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也是对我国农村基层实践提出的新的挑战。因此,笔者通过秦巴山区的研究调研分析,总结现状,完善村集体经济在基层治理中的问题。
2 秦巴山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2.1 农村集体经济定义
农村集体经济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施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即农户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一部分农户自发成立农户专业合作社以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经济组织,从而提高组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这种组织形式能够提升精准扶贫对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发挥规模经济效益,降低交易成本,实现扶贫对象及集体经济成员就业和增收,甚至还能强化村公共事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长久发展,为脱贫攻坚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2.2 秦巴山区集体经济主要形式
集体经济的表现形式主要为股份经济合作社、土地股份制、土地补偿资金股份制三种。因巴中市地处川陕两省交界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山势地貌众多,土地破碎,在農村空心化与地理环境双重因素的影响下家庭化承包经营无法实现农户增收、农业增效,故在国家精准扶贫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制集体经济形式。该形式是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前提下,以第二轮土地承包为基础,社员以股东的身份,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或安置补助费)量化入股,按股分红。
2.3 秦巴山区集体经济现状——以巴州区大罗镇为例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大罗镇双渔村全村现有劳动适龄人口400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5户、144人,村集体经济没有集体经济流水证明材料。经走访了解,其村集体经济主要为黑鸡养殖合作社和丹参种植合作社。
黑鸡养殖合作社现有养殖黑鸡2万余只。对于一个拥有400个劳动适龄人口,144人需要脱贫的贫困村来说,其养殖规模狭小,无法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累积收入为人均6元人民币的脱贫水平。并且合作社无机械产品,主要的养殖方式为两统一分,即村干部发放鸡苗,农户分户人工养殖,村干部统一外销。此养殖方式导致当地黑鸡养殖存活率低,无法形成规模与品牌。就其现有养殖规模的销售状况来看,其销售途径单一,主要为村里帮扶干部内部购买、农户自产自销、大罗镇附近销售,存在严重滞销问题。
丹参种植合作社同样采用两统一分的种植方式。且因丹参幼苗存在大量的霉腐、泥沙混杂现象,导致种植存活率极低。
2.4 秦巴山区农村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
2.4.1 政策落实未充分做到精准定位。县、乡两级对薄弱乡村的集体经济扶持不够。存在总体数额小,帮扶质量不高,扶温饱的多,扶根源促富裕的少,极易返贫。
2.4.2 民主不足未能根本改善。从农村基层民主的有序参与、信息公开、议事协商、权力监督四项重要内容来看,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依然存在着一些制约民主发展的因素。派系、小农思想严重,农户在选举时不仅要考虑选“能人”,还要考虑选“自家人”、“本房人”,期望他们当选能为自己带来比别人更多的利益;贿选、代选、弃选现象突出,在一些经济发展情况较好的村,部分人竞选村干部出于获取利益的考虑,为取得选民支持,通常进行贿选。而在一些经济发展滞后的农村,许多农户长期在外务工,很少参与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来。许多地方的农户除了享有民主选举的权利外,其它民主权利明显弱化和不足,或者流于形式。
2.4.3 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缓慢。从每村拥有的集体资产量、年内可分配收入及集体经济收益情况等方面看,部分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村集体经济局限于做好集体大规模养殖、种植,却未实现“龙头企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增产、增销、增收一体化流程。导致农户生产滞销,越扶越贫。
2.4.4 经济腐化问题逐步凸显,干群关系紧张。一些乡、部分村发展思路不清淅,缺乏长远规划,短期行为多,政绩思想突出,滚动长远发展少。部分村存在农户对村干部以脱贫发展为由收缴的修路资金、育苗资金等费用的实际使用情况不清楚,加上监督制约措施的缺失,农户多次集体反映村干部存在贪污腐败行为。另外,部分村干部规定必须统一种植村里代为购买的存在大量的霉腐、泥沙混杂种植存活率低的丹参,导致农户亏损严重。这两大原因最终使得农户对村干部不信任、不配合,不愿相应其号召发展经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