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带动农村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8-05-14王习人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期

王习人

[摘 要]农村社区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重要的经济成分,受到目前国家的重视和相关政策的引导,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带动农村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围绕强基惠农“股份经济”助力农村社区经济的可持续性成分不断提升,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度、发展模式、政府管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相应的分析提出强基惠农“股份合作”机制应用的新思路。

[关键词]强基惠农;“股份合作”;农村社区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1.32 [文献标识码]A

为了解决村级党组织“无钱办事”的实际问题,一些省份率先部署了强基惠农“合作股份”工作,引导各地村级组织创办经济实体,以资金入股、利益分红的模式组织农民参股经营合作社或村办企业。这一政策为村级党组织发展经济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合作股份”的实际经营,一些“空壳村”获得了新的经济发展前景,农民参与和经营农产品经营、打造集体经济发展快速路的干劲也获得了提升。基层党组织在经济建设的路途上做到了紧密结合潮流,在促进地区优势资源良好利用与分配,借此推动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可持续性农村经济建设具有了显著的成果。

1 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概述

强基惠农“股份合作”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其通过由村党组织创设集体经济实体,采取资金、土地或其他资产等形式,参股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企业中,通过“合作”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这种新型的农村经济发展手段之所以会出现,主要是因为目前农村经济的整体建设成效不佳,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贯彻落实情况不良,老百姓对村办经济和农村经济的整体运行情况不满意的方面还较多,集体经济缺乏新的活力。“股份合作”经济将上级扶持资金、村集体“三资”作为股份,入股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个体工商户等发展集体经济,实现了村级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需求也与国家项目资金投向更加有效地实现了对接。使得很多村子的实体经济功能恢复,发展不断向好,也有助于在现实中加强老百姓与党组织的关系,改变农村经济的传统发展方式,加强了村级集体经济的活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全新活力。

2 农村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有力的组织与制度保障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但是却被忽略的部分,随着社区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也暴露出了较多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存在的组织机构与相应的制度保障缺失成为制约农村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社区经济建设的进度加快,但是相应的制度体系构建没有及时跟进,依旧延续老路子和老方法管理基层社区经济,对远大的市场前景规划不足,社区内经济资源的利用缺乏有效性,在基层党组织保证地方经济运行稳定的作用机制方面,大多数农村社区都尚未摆脱“一言堂”的管理形式,导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和理论实践受到影响,这也是不断有村级党组织财务赤字,“空壳村”问题凸显的原因。

2.2 缺乏对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和把握

地域经济的发展往往是在资源本位模式下建构和经营的,因而区域性资源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对于农村地区而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发展模式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化的思维,疏于对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把握,以农业为主的产业模式限制了相关产业甚至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而纵观一些社区经济发展较好的农村则主要应用了除土地、气候等自然资源之外的人力资源、人文资源等,较快地进入了多产业协作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之中,比如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进行招商引资带动农产品的销售;节省了广告费投入的同时,也极大地活跃了地区经济的构成。而作为大多数经济欠发达甚至发展落后的农村地区在自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其核心竞争力进行准确的研究和把握。

2.3 金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不足

金融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帮助,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金融政策支持、金融资本支持、金融服务支持。由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形,金融政策支持难以执行统一标准,同时由于农村地区合作经济多以作坊或者小加工企业为主,市场前景和竞争力水平都无法量化评估,因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贷款的额度和准入门槛都有相应的提高,导致一些村级企业贷不到款,继而影响其实际经营。同时,金融资本本质上是银行可用作流通的实际资本。金融资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本质上是银行通过各种渠道将资金由不同的金融工具转化为产业资本,为其提供发展保障,适时适度地促进旅游产业的资本优化与发展,使得其在旅游项目上的投资更具收益性和战略性。而在金融服务支持方面,目前大多数银行还不能为农村地区的企业经营者提供包括期货投资、证券买卖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导致农村企业的经济实力和资本良性运转的能力降低。

3 围绕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带动农村社区经济发展的對策研究

3.1 树立新思路,完善制度保障

“合作经济”形式与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同,其指向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因而在确立强基惠农“合作经济”发展模式之时,要敢闯敢干,树立新思路。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地组织当地的农、林、牧、渔等部门对国家政策提倡和帮扶的循环经济项目进行重点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强调尊重农民的个人意愿入股合作经济,国家和地方政府要积极为基础设施差、经济基础薄弱的行政村投入资金支持,利用当地资源优势进行招商引资,比如根据果树种植业发展果品加工生产合作社或者农产品企业等。同时要设立发展农村社区经济的办公室,强调责任制和重点工程建设制度,在省市县多级政府的配合下优化政策扶助(如税收、金融贷款等),为没有资金启动项目建设的农村地区提供原初动力,同时由政府牵头,一对一帮扶和挂钩困难村,施行扶贫挂钩点、干部直接联系挂钩点进行实效性扶贫等措施,改变农村地区落后的面貌,使其在发展合作经济之时有实力想、有能力干,进而促进农村社区经济改变以往简单粗放的发展模式、注重资源良性循环和利用,保护区域资源和资产,最终实现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

在树立新思路进行针对性发展的过程中,云南一些穷困落后的山村率先做出了成绩,武定县等国家级贫困县内数十个贫困山村在省、市等部门的组织和关照下,发展起了农户和政府部门合资的“合作股份经济”经营和加工具有地区特色的酱菜、肉类制品。并经过若干年的发展不断拓展股本来源,目前已将最初的10万余元投资扩展到50万元,成立了村里的食品厂。率先成为强基惠农“合作经济”的成功案例。

3.2 多重调研明确资源优势,吸引创新人才

在“合作经济”发展之初,我党的党员干部要积极作为,把“合作股份”列为组织、发展改革委等政府部门的“一把手”重点工程,领导要多方考查,各部门要积极协作,为农村地区寻找资源化发展的突破口,明确其自身具有的资源优势。同时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通信、公路等,努力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此外,基础设施完备、发展前景好也是创新人才注入的关键因素,以往一些偏僻的山村之所以有资源迟迟无法获得利用并创造收益的主要原因便是其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限制了其信息的流通与传播,商机和市场信息无法有效地形成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也缺乏人才的规划和帮助发展,加之政府对农村社区经济的重要性认知不足,造成了贫困农村地区积贫积弱的现状。

要形成差异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就必须要加强对地区资源优势的研究和分析,保证地方资源合理有序地发展,比如环首都贫困带乡村在实现社区经济的发展时,以地区旅游资源为切入点,利用了本身具有的与首都进行资源互通和共享的现实条件(由于其大多处于距首都1小时辐射圈内,因而在利用首都区位优势为其乡村旅游发展造势的现实可能性要超过其他地区),同时基础设施条件也较一般乡村更好,即使是经济尚不发达的赤城县、涞水县等也基本实现了与首都北京的高速公路、铁路直连,便于首都优势资源疏散和转移,也有利于旅游团体的转移。基于这一优势,社区合作经济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使得强基惠农的“股份合作”机制更易展开。

3.3 完善金融环境建设,加强财政税收政策支持

外部金融环境建设包括对制度的完善和金融资本的引入,通过一定的政策法规,政府要积极为农村地区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建设起到引导和介绍作用,丰富其融资选择,具体包括:(1)由政府出面完善农村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金融支持服务细则,主要是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款和融资准则,为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的金融建设进行铺垫。(2)金融机构要做好对农村股份合作经济所带来的相关产业和具体企业的市场价值的预算和风险控制细则,加快开发农村金融市场。(3)金融机构要做到遵守相关的法律条款或准则,对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的借贷和融资采取欢迎的态度。

同时,加大对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的税收支持,重要的做法比如所得税优惠,在我国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中,所得税优惠方法主要包括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两种,直接优惠方法是对企业税负的直接减免,包括对税率的优惠、税额的减免、退税的优惠和盈亏互抵等主要方式,间接优惠方法包括延期纳税、准备金制度等,直接优惠对于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的纳税人而言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税收改革的方向,完成对企业现阶段经营和远期财税规模的规划,具有较强的政策指向性,这种方法对于农村股份合作经济而言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缺点也比较明显,由于对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税负的直接减免或者退税等优惠将造成国家税收的减少,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因而这就要求在针对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的所得税进行优化研究时,要对其实施方法做综合的配置,尽量趋利避害,对于产业优势大、区域经济带动性强的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就要积极地对其进行鼓励,通过直接优惠政策对其进行指向性明确的税收优惠,使得纳税人明确其所在行业的重要性,切实挖掘产业发展能力,促进新兴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发展。

4 总结

综上所述,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在施行之后,为农村落后地区提供了产业发展的新理论、新思路。将以往资源富集但难以开发利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变革。上级领导和基层党组织为农村社区发展合作经济想办法、寻出路,开动党群合作、深化社会金融资本和国家财政的支持,在现实环境中为基础设施不健全、经济发展无门路的贫困落后农村地区提供了有利于产业建设和资源配置的新型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经济,通过农民与政府的股本投入,加工厂、村办企业顺利开张,使得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更加良好。

[参考文献]

[1] 祁仕会.抓实“股份合作经济”,夯实为民服务基础——永仁县开展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工作的做法及成效[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0).

[2] 敖学仙.强农富农的关键一招——沧源县强基惠农“合作股份”经济发展现状调查[J].农民致富之友,2016(08).

[3] 周云梅.浅谈做好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建水县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试点工作为例[J].农民致富之友,2016(04).

[4] 陈一之,李保林,郭旭初,等.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J].创造,2017(06).

[5] 中共富民縣委党校课题组,耿有全.富民县南营村委会石桥村强基惠农“合作股份”探索与实践研究[J].实践与跨越,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