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分析
2018-05-14宋来柱
宋来柱
[摘 要]随着时代的更替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企业在当前时代发展趋势中逐渐显出劣势。在信息全球化的今日,金融企业发展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被淘汰。因此,企业应摒弃传统守旧的发展思想,提高对绿色金融、诚信金融的重视。国家政府应鼓励中小企业使用绿色集资的方式来管理金融信息,并推动大企业的绿色金融管理,鼓励金融企业采用绿色融资的有效措施来解决业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现阶段,绿色金融在企业应用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制定、决策、应用等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由于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理论体系还不完善,国内管理体系知识储备不足,财政人员和相关金融工作从事者对这一体系较为不熟悉,一些守旧的观念和传统的金融管理理念正面临质疑和挑战。要实现传统的经济时代到新经济时代的金融飞跃,还有许多新的问题和缺漏需要考虑和解决。
1 面临的机遇
1.1 金融市场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全面扩大,商品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金融市场的主流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这意味着中国的金融市场将经历一个全面且影响深远的变化,从而呈现出一些新的风貌。
1.2 贸易结构
当下,中国的产品获得很多周边国家乃至欧美国家的认可,产品扩张到全球各个区域,按照这样的状态发展下去,中国的跨国企业势必将开展更加频繁和复杂的活动,绿色金融全球化将迫使所有的企业做出重大调整策略,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内部特点调整其金融管理政策和财政措施。国内外贸易涉及到大量的汇率转换和外贸资金交易项目,绿色金融中的银行货币流通环节将逐渐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绿色金融体系的完善对企业的发展影响重大。
1.3 产业结构
根据比较产业优势的理论,国外企业对中国现有的受保护部门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将造成更大的影响。大规模的金融企业和市场发展稳定成熟的贸易产业链将获得更大的收益,这势必会影响中国商业资本流动的方向和规模,同时对缺乏绿色金融管理的企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产业应重塑自己的竞争优势且在内部进行改造,深化发展绿色金融机制。
2 条例、税收环境变化
为了避免商业伙伴之间不必要的冲突和摩擦,联合贸易企业必须遵守一系列贸易结算规则。联合外贸国家被同样的规则约束,中国现行金融法规的后续制定和修改将结合绿色金融机制进行。企业金融管理人员如果对绿色金融相关规章一窍不通,不仅容易触犯和违反法规条例,降低企业的收益,影响企业整体形象,还可能造成严重的人事纠纷和法律纠纷。
在当今时代,各个领域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企业将失去自身发展的优势。职业前景的发展和薪资待遇成了人才衡量工作好坏的主要因素,国外的工作岗位提供的就业条件对人才的诱惑力极大。在国内外就业平台的竞争中,企业应该提供更多有利条件来留住优秀的绿色金融管理人才,利用人才吸引国外资金投入,提升企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促进企业优化发展。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发展,企业对高级绿色金融管理人才的要求大大提高,人才除了要精通會计、审计、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熟悉整个金融项目流程和法律规范,还需要掌握绿色金融知识,对绿色信贷、绿色证券和绿色保险有一定了解。目前,金融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提高企业的绿色金融管理人员质量将成为推进企业绿色金融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3 当下的挑战
3.1 体系完整性
在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中,一些企业没有一个完整独立的投资决策,这很容易导致金融管理人员泄露企业决策者的决策信息。另外,企业决策者在决策时只重视企业管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忽略绿色金融的重要性,造成该体系无法深入完善并很好地运用到企业实际操作中的局面。
3.2 金融管理人员
目前,很多金融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够高,知识水平有限。因此,他们无法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完善更加高效科学的绿色金融体系。同时,企业在人才的招聘中,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在人才招聘和培养中出现舞弊贿赂的现象,导致人才水平参差不齐,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绿色金融机制的深化和完善,阻碍企业的快速发展。
3.3 跟不上市场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很多金融企业还是只专注于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忽视绿色金融和企业资产的运行细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对绿色金融管理人员的要求提升,不仅需要相关人员及时关注绿色证券和信贷信息,也要求其重视市场信息。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企业如果不能及时地做出决策,制定方针政策,其绿色金融机制将会被定型,在长时期内无法发展和改变。而绿色金融的相关企业和从事人员应具备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换代的技术和知识,金融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传统守旧,直接阻碍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
3.4 绿色金融从事者
目前,很多绿色金融从事人员自身素质不过硬,只能处理一些日常的财务工作。很多绿色金融项目已经脱离古板的计算,依赖于电子设备的高科技。相关从事者对电脑技术的不熟悉容易导致信息遗漏、信息泄露或者计算错误等一系列问题,绿色金融管理者对高水平的管理项目束手无策,甚至对使用绿色金融网络产生恐惧,这对企业的绿色金融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虽然一些企业针对绿色金融计算设备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但大部分人员只知皮毛,无法将绿色金融知识很好地实践到实际项目中。
4 解决措施
4.1 完善绿色金融管理体系
企业发展不能缺少完善的金融管理体系,更不能缺少对绿色金融管理技术的创新。企业在深化完善其绿色金融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应对该体系进行不断创新,创造有自身企业特点的完整体系,这样才能不落于人后,在各大企业中脱颖而出,凸显自身企业价值和竞争力。但是就目前而言,中国大部分企业的绿色金融管理知识都来源于国外,缺少与企业本身相结合的金融管理体系,大部分相关人员只是生硬地使用相关技术,不能很好地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另外,绿色金融管理的相关专著人才十分匮乏。中西的文化交流中难免存在理解偏差,相关知识的引入不够专业全面,直接影响着金融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学习和企业的创新。绿色金融在项目中的技术应用不够全面深入,使管理者无法完全了解该体系,更谈不上创新。虽然引入了新的绿色金融资讯,但财政人员在日常金融业务活动很少应用到这些内容,导致中国的绿色金融体系不健全。因此,为了提升和改善绿色金融机制,企业应根据上述问题进行解决。
4.2 金融信息回收
绿色金融的相关从事人员在为企业提供有效信息的同时,应对废弃的财政信息进行回收,这一做法不仅可以避免企业内部信息泄露,还能让绿色金融管理者在错误的项目信息中吸取经验,改善自身工作缺漏,提高工作效率。发展绿色金融机制的相关部门也應该提高对信息回收的重视程度,对金融信息进行处理和回收。
4.3 绿色金融管理方法
国内绿色金融政策不够深入、体系不够完善,这对该体系的完善和创新是十分不利的。一些大型企业和合资企业的金融系统依赖于计算机软件,国内缺少绿色金融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兼备高级计算机能力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在绿色金融管理中,没有系统的操作方法,无法事先预测并控制资金,会造成企业的巨大损失。
4.4 提高重视程度
企业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绿色金融管理体系。国内的大部分企业管理者虽然了解并重视绿色金融体系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但他们往往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领导者自身对绿色金融项目不够了解,更不用说部门员工了。即使是中型企业,对绿色金融专业级人才的招聘和引入力度都是不够的。大多数金融管理人员对日常业务中的金融信息进行处理后,不能有效地将信息运用到企业经营决策中,大大降低了人员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企业应重视绿色金融的实践和改革,制定环评标准,推动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健全的绿色金融机制将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5 结语
在我国要推动绿色金融的迅速发展,企业应加强对绿色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创新。从一部分企业开始,实践先进的绿色金融管理理念,在体系运行中记录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解决策略。将这一措施逐步实施扩张到整个金融市场,通过经验的累积和实际项目的多次操作,创造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绿色金融体系。同时,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脚踏实地,正确对待每个金融项目,提高自己在企业发展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骏.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与前景[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06).
[2] 王修华,刘娜.我国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J].理论探索,2016(04).
[3] 俞岚.绿色金融发展与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2016(01).
[4] 马骏.论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J].金融论坛,2015,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