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对于农牧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8-05-14王宏民赵向红
王宏民 赵向红
[摘要]贫困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有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之分。其中绝对贫困问题直接影响了一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一直是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贫困却依然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存在着。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扶贫开发的重大政策措施,其中定期选派驻村干部即是党中央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而推出的重要政策之一。但驻村干部在一线扶贫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及落实后不见成效等。以驻村干部工作的视角谈谈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操作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驻村干部;精准扶贫;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D262.3;D422.6[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意义
驻村帮扶是做好各项扶贫工作的开端,也是更好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坚强保障。在大数据平台下,通过与驻村干部定期的沟通有利于促进精准脱贫的信息共享。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数量庞大的贫困人群的国家,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贫困人口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脱贫问题上升到了一个国家的战略高度。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事实上,国家的贫困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既延缓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大国形象。因此,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步伐,切实有效解决部分地区贫困问题将更加有利于我国早日实现中国梦、强国梦。
2 农牧地区精准扶贫政策实践现状——以新疆S乡脱贫实践为例
2.1 新疆S乡贫困面貌基本情况分析
该乡地处山区,耕地面积较少、土层薄、土壤质量差、旱涝不保收。生产结构单一,群众经济收入来源较少,土地抗风险能力低,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往往造成生产受损、生活困难、农民减收的情况。受地域等因素影响,很多农牧民思想消极保守,因长期生活在这一小片地区,很多农牧民主观脱贫意识不强,“等、靠、要”的心理意愿始终占据着他们的内心世界。目前,该乡属全县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人均收入指标与全县总体水平差距明显,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近几年,随着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以来,该地区扶贫成效显著。如在2017年扶贫成效主要有来自于项目落实、外出务工两方面。
2.1.1 项目落实方面。2017年重点脱贫村5村(S乡)在当地政府扶贫项目及社会力量帮扶下,贫困户得到生产带羔母羊256只,项目惠及128户;母牛60头,项目惠及60户;307公路沿线项目惠及189户(其中六村30户享受,五村141户享受,四村16户享受,三村2户享受);目前已经全部落实完毕。教育脱贫计划中为每名大学生家庭发放5只羊项目中,惠及18户(其中一村1户、三村2户、五村8户、六村7户)共发放90只羊。同时为16名大学生发放该区教育资金,每人2000元补助,共计3.2万元。已脱贫一般村及重点村实施庭院改造项目惠及200户(其中一村26户、二村9户、三村14户、四村14户、六村137户),这些有力举措充分改善和发展了相应的产业基础,切实提升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能力,巩固了脱贫成效。
2.1.2 外出务工情况。2017年该乡大力鼓励农牧民外出务工,捡棉花等方式增加收入,今年该乡外出务工480人,其中长期务工人员208人,短期务工人员272人,农民创收持续增高,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 1557元。
3 农牧区精准扶贫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以新疆S乡为例
3.1 全国扶贫系统带来的错位矛盾问题
在扶贫系统数据处理方面,扶贫数据很多时候上报时间紧,容易出现数据前后不一致现象。具体表现为全国扶贫开发业务管理子系统开放与关闭时间与实际录入信息时间存在一个时间差,全国扶贫开发子系统每年都会根据项目完成进度情况准时关闭。当该子系统被定期关闭后,之前通过实践走访录入的有效信息就会全部被顺期延后。如果当哪一天再次通过走访或者接触到一些特殊扶贫人员的相关信息后,势必需要再次登录全国扶贫开发子系统去重新输入改正数据。但当确定被扶贫地区真实信息有出入或者需要变动的时候,再次接触那个全国扶贫开发子系统就会需要层层审批且经历时间较长。
因此,基于部分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的缺陷,如未能解决好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精准度”就会欠佳,导致扶贫资金未能更好的瞄准真正贫困居民。这样精准识别数据录入质量不高,难以及时摸清有些原是贫困户后脱贫,有些原来不是贫困户后因种种原因致贫等现象,数据更新在时间管控方面就会出现时间节点错位矛盾。由于数据更新周期特别长,这样对于一线驻村干部的心理素质也带来一定考验。如若存在思想不过硬的工作人员就较容易会导致真正困难的用户可能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扶贫。
3.2 区域发展环境差异制约了扶贫创新方式与活力
因限于生存环境、地理空间、经济能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贫困地区在应对经济风险方面具有天然的脆弱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健康脆弱性、社会脆弱性等。在发展经济层面,因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政府通过当地的人文景观等优势条件鼓励当地农民发展庭院经济,给他们补上一部分钱,然后农民出一部分钱。这样不但能够增加村民们的经济收入,还能活跃村民们间的邻里关系。因发展庭院经济工程由政府提出,政府會出一部分钱,显然当地政府会有相应的政绩考核要求。这样可能出现不好的结果是,地方政府容易出现强制执行,农民们存在互帮互助、亲戚之间相互帮忙等问题乱象。
其次,新疆S乡地区没有特别的支柱性产业,然后由于新疆的特殊身份,驻村干部面临多重身份考量,如维稳第一、安全第一。当地政府在进行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也会显得比较谨慎,扶贫方式基本上以救济型扶贫为主。参与扶贫工作者及给出的政策都需要考虑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如在新疆S地区的扶贫方式基本就是以物资帮扶为主,这种做法看上去很适合这类地区,但如果当地政府没有做好本地市场的宏观调控,那么一定数量的帮扶物资其实也有可能对当地该行业市场价格产生一定影响。市场竞争出来的差价最后还是政府出来兜底,这样长期以往会对当地政府财政产生较大压力,同样也不利于当地人民的工作积极性发挥。
4 完善农牧区精准扶贫政策的建议
4.1 制定新的扶贫标准,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增加贫困户参与度
扶贫工作主要还是国家的视角,但是好的政策需要双方接受才算好的政策。国家在扶贫过程中可以让有代表性被扶贫的困难群体参与到国家脱贫事业中去,改变过去唯自上而下的扶贫方法,通过与贫困户的真诚沟通了解当地真实情况,建立更加融洽有效的扶贫路线。
4.2 完善扶贫标准细则,引进驻村人才
扶贫工作的相关方面就是乡村振兴计划。一个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有利方式就是引进人才,发展当地的产业,打通贫困户的贫穷思想,使得他们能够掌握致富造血的能力。目前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空心化现象严重。不论是扶贫还是发展产业过程中都缺乏制定相关产业与人才的联动标准。这些紧迫社会现象要求我们应当尽快建立一个城乡统筹的一体化扶贫体系,加快统筹符合城市、行業标准的人才政策,将人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扶贫体系等多方融入起来,积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大胆用人才。
4.3 创新更多的扶贫方式有效结合
扶贫工作本来就是一件具有公益性质的事业,它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贫困群体等多方面的力量去完成这一伟大的事业。当今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严重,将当地脱贫工作与养老政策进行创新尝试,比如城市有空巢老人独居,他们一般情况下经济能力还可以。唯一的优势就是有住房、有知识、有资源等。我们可以在充分建立和确认一定诚信体系标准前提下,让那些贫困地区有孩子的家庭参与到这种脱贫的创新方式计划中,让这些孩子可以在赡养老人的基础上省去一定的房租等生活成本。
[参考文献]
[1] 莫光辉.大数据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应用及实践创新[J].求实,2016(10):87-95.
[2] 高红玫,赵璐.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监督的有效路径——以跟踪审计为视角[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7(4):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