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破解“三点半难题”
2018-05-14谭国发
谭国发
三点半对于中小学和学生家长来说是一个敏感的时间点。一方面,学校要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不得延长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另一方面,这个时间学生家长正在上班,没有空闲去接孩子,这就形成了学生管理上的空当期。无奈之下,有的家长把孩子托管给培训机构,有的家长干脆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就读。
为有效解决“三点半难题”,中小学校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以中小学校为主阵地,以在职教师为主体,将课后服务工作做好。那么,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需要破解哪些难题呢?
活动安全。相对于社区和校外托管机构,中小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课后服务工作的主场。但是,学生在校内参加课后服务活动,无疑增加了学校的安全隐患。为此,教育主管部门甚至立法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校园安全法制建设,从宏观上保驾护航;学校要细化安全管理措施,从中观上规范管理;教师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从微观上落实安全管理措施。
资源整合。《意见》对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作了明确规定。个人认为,学校一旦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绝大部分家长都会把孩子送到学校。要为如此多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和充足的设备。这些教师从哪里来?大量的设备又从哪里来?
校长不仅要发挥在校教师的专业优势,还要挖掘教师的兴趣特长,开展教师一技之长的培养培训工作,鼓励身体健康且具有专业特长的退休教师返校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发挥退休教师的有益补充作用。学校在一定区域还可以实现师资力量的整合,让教师跨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建立“走校”讲学机制,做到人尽其才;学校还可以在教学内容上整合,如课后服务工作与体育“2+1”活动结合,与社团、兴趣小组融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结合,与校本课程开发、特色课程建设结合,让课后服务工作助力课程开设。
社区及其他职能部门根据自身特点,积极提供人才和设备方面的支持。如文联可安排人员开展阅读、写作活动;广播电视台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环保等部门可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拓展训练提供支持;体育部门免费开放体育馆和提供体育活动的技术指导;科技部门可开展科普推广活动等。
在资源整合上,学校可以招募有一技之長的义工,聘请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经过考核认定,实行持证上岗,还可以与社会培训机构联系,购买社会服务。
经费保障。学生放学后在学校活动约两个小时,教师下班后还要在学校工作两小时,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无论是安排在职教师,还是聘请退休教师、其他单位的专业人员或者义工,长期提供无偿服务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有效的举措就是由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财政予以补贴。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工作,是一项多赢的工作。但这项民生工程的有效落实需要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配合,社会支持,中小学校才能将其落到实处,从而达到预期目标。
(作者单位:湖北省秭归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