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三点半难题” 学校该做哪些工作

2018-05-14马希良

新班主任 2018年4期
关键词:难题意见家长

马希良

2017年3月7日下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全国政协委员、华北电力大学原校长刘吉臻谈到的中小学生“课后三点半”问题,令陈宝生深有同感。“很多小学、幼儿园下午3点半就放学了,家长还没下班就得去接孩子。” 刘吉臻委员谈到,在他的科研团队里,有年轻父母“每天到下午三四点钟,即使有重要活动也坐不住了,因为他们想着赶紧去接孩子”。

也有家长选择出钱孩子放学后托管给培训机构。“这些社会托管性机构,缺乏有效管理,办学条件和收费标准五花八门。家长钱没少花,往往并不满意。”刘吉臻说,“结果是学校减了负,家长增了负,孩子没减负。”这是减负这么多年来许多学校、家庭、孩子生活的真实写照。

如果不想增加三点半之后的时间成本,那么家长们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进入一些更能体现家长意志的私立民办幼儿园、小学、中学。在这些学校里,学生可以学习到更晚,很多初中甚至都有晚自习。这也是南方江浙一带民办学校发达的原因之一。

(来源:光明网)

“三点半难题”其实就是由于公立中小学校的课后服务不能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引发的矛盾。

毋庸置疑,“三点半难题”如果解决不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秩序,影响家长的工作、生活,影响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为此,教育部及时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诚然,中小学校要想落实《意见》就得发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新时代精神,做好如下工作:

依照《意见》要求,把课后服务当成一项教育民生工程来抓。“三点半难题”其实就是一道亟待破解的民生难题。所以,中小学校要正确领会关于学校是社区的一部分的新课改理念,将学校置于所在社区之中,把学校当成社区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按照《意见》赋予的神圣职责,积极拓展学校教育的功能,将服务延伸到社區,为解决家长头疼闹心的“三点半难题”而开展中小学生滞留学校后的课后服务,为学生解难,为家长解困,为社会分忧。

保证非营利性,把课后服务当成一项公益事业来抓。中小学校要把课后服务提到为社会排忧解难的高度,就要用好《意见》规定的“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利好政策,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坚决杜绝以盈利为目的做法,坚持服务第一,廉洁自律,适当补助的原则,并且把“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

把握好专业性,把课后服务当成一项专业技术工作来抓。学校要在认真学习《意见》的基础上,领会其精神实质,把学校课后服务当成一项专业技术工作看待,丝毫不得马虎。成立专门的学校课后服务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支部书记任副组长,组员要包括中层科室负责人、年级组长、班主任等,负责课后服务计划的制订、实施、检查、总结、评估。

认准非课程性,把课后服务当成一项课后活动来抓。要想使《意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学校就要深刻领会《意见》的精神实质,转变观念,不能将课后服务演变成课堂的自动延伸,更不得变为补课,严格依照《意见》规定的“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来实施践行。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难题意见家长
评“小创”,送好礼
评“小创”,送好礼
家长错了
难题大作战
图解《意见》明晰要求
画“树”解难题
家长请吃药Ⅱ
巧解难题
犯错误找家长
健康难题征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