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都市无人机产业发展路线的思考
2018-05-14韩梅郑翩翩龚丽萍严月浩
韩梅 郑翩翩 龚丽萍 严月浩
摘要:近年来,成都市无人机行业蓬勃发展,成为全国首批26个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之一。成都拥有国家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航空产业配套完善,区位经济发达,技术实力雄厚,监管适航技术发展迅速。为了促进成都无人机产业迅速发展,扩大市场规模,增强无人机产业集群性,提高成都市在无人机领域的综合影响力,在对成都市无人机产业发展路线进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建议。
关键词:无人机;成都;技术路线;建议
中图分类号:V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383(2018)03-0081-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industry of Chengdu is booming,and Chengdu has become one of the first 26 integrated demonstration area of general aviation industry in China. Chengdu has a national civil aviation high-tech industrial base,andthe aviation industry is well-equipped, the location economy is developed, the technical strength is strong, and the airworthiness regulation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rapidl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hengdu UAV industry,expand the market scale,enhance the industrial cluster of UAV industry and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of Chengdu in the field of UVA, the development route of Chengdu UVA industry was analyzed an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wa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Keywords:UAV;Chengdu;technology roadmap;suggestion
隨着科技发展,智能硬件也越来越成熟,无人机作为“空中机器人”更多出现在人们视野。如何更好促进无人机行业的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成都市无人机产业现状和产业定位的研究分析[1],我们认为应坚持发展“成都制造”无人机的独特优势:在产业基础方面,成都市有较为完善的航空航天产业链,拥有众多科研院校和企业单位;在发展目标方面,将成都市打造成无人机高端消费中心、军民融合创新中心、无人机双创中心以及无人机核心技术研发中心;在产业布局上,下游企业多,中上游企业较少;在产业应用领域方面,扩大无人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但成都市无人机产业也存在许多弱势:关键技术未突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相关生产标准和市场准入标准未制定、低空领域监管缺乏、相应法律法规不健全、产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应用领域未完全开发、高精尖技术人才缺乏。以上问题若未解决,将严重阻碍成都市无人机产业的发展。为了促进成都市无人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行业竞争能力,本课题组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从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支持与保障、竞争规划、多维机制建设规划四个角度对成都市无人机发展路线进行了思考,旨在帮助明确成都市无人机产业的发展方向。
1 产业发展规划思考
根据成都市无人机产业现状的前期调研,我们认为,在产业发展方面,成都的无人机产业基础较为完善,无人机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都有一批代表性企业,并且拥有众多科研院校。虽然部分企业的研发水平已达到世界一流,但整体发展不均衡,技术水平整体仍较为落后,关键性技术仍未突破,核心技术依赖程度大,产品操作复杂、价格昂贵、同质化严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1]
1.1 增强自主研发创新能力
为提升整个成都市无人机产业基础研究以及核心研发创新能力,应积极制定有利于无人机发展的科研项目和人才引进的相关鼓励性政策,对引进国内外高层次无人机技术团队,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使成都成为无人机高端人才集聚地,增强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同时,积极构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提高辐射带动力和创新要素集聚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1.2 完善基础平台,提升支撑能力
鉴于成都市民用无人机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产业结构不完善的现状,应完善无人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低空空域配套设施和飞行保障体系,营造支撑产业发展的环境。对拥有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整机制造技术及装备的企业及研究机构给予一定财政补贴以和场地支持,为企业及科研院所在无人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方面创造有利条件。
1.3 培育产业集聚效能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根据成都市无人机产业现状,实施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加强无人机上下游企业的配套和联动,在培育和建成若干产业特色突出、专业分工合理、协作配套完善的无人机产业园区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积极落实国家及各部委下发关于落实智能制造及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制定与无人机产业相关的重大产业项目及引进国内外无人机产业优势企业的优惠条件。组织实施无人机企业培育计划,培育壮大创新型中小企业,制定引导本地大型民营企业转型发展无人机项目的相关规划,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无人机产业集群。
1.4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构建PPP模式,出台相关政策加大金融机构对无人机产业发展的支持,多渠道筹建无人机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金融机构和企业设立无人机创业投资基金,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在知识产权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为无人机研发企业、高校等机构营造良好的技术开发及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在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方面积极作为,为承办国内外无人机比赛、会展、论坛、会议等交流活动提供有利条件,扩大成都市在无人机领域的综合影响力。
1.5 探索军民融合通道
引导军机技术民用化,探索无人机军民融合改革试点。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探索军工企业知识产权解密和转移转化改革试点,与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中电科10所、中电科29所等就无人机产业相关领域展开合作,推动建设无人机军民融合技术中心。充分发挥军工科技的资源优势,大力促进军民优势资源双向流动、相互转化,合力打造无人机产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无人机产业集群。
2 战略支持与保障思考
成都无人机产业内军工企业有30余家,民营企业规模在40人左右的企业有100余家,在70人以上的有40余家。[1]无人机的研发成本高,小企业几乎无法自主研发出高端产品。而在低端市场唯有通过价格竞争,且市场推广与渠道建设成本高。另外,行业生产需要的资金数额庞大,急需加大财政和融资的支持力度,落实相关税收政策,加强空间保障和扶持龙头企业。
2.1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加大财政资金对无人机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在现有资金渠道内着力支持无人机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产业发展关键环节,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对于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对重点发展领域以外的无人机社会化服务,政府给予合理引导和支持。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无人机产业重点项目要给予支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要积极引导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于无人机产业。制定专项政策,积极吸引国内外无人机产业重点核心企业和优势科研院所来蓉。建立重点无人机项目和工程审批“绿色通道”,加快简化审批事项办理进程。积极提高政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高效的政策服务体系,指导各主体单位用足用好各项扶持政策。
2.2 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成都无人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着力构建以高校院所和科技创新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密切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无人机企业销售自主研发、生产的无人机产品,符合无人机高新产品范围和认定条件的,可按规定申请享受国家鼓励无人机产业发展增值税优惠政策,无人机企业符合高新企业认定条件的,经认定后可以申请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2.3 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鼓励创立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型无人机新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无人机新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务等方式筹集资金,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优先向无人机新企业提供贷款和融资支持,引导金融资本支持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用于无人机产业发展的各项补助和专项资金。
2.4 加强空间保障
加快建设无人机产业园和产业化基地,鼓励有條件的地区依托产业基础,规划建设若干专业园区,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建设无人机产业的孵化器、加速器,助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将无人机产业用地优先纳入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将无人机项目优先列入重点项目计划,优先保障其建设用地需求[2]。
2.5 扶持无人机企业发展
引进、培育无人机产业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丰富的无人机基础产业资源,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引领作用强的无人机产业龙头骨干企业,支持国内外知名无人机企业在蓉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等机构[3]。支持无人机相关专业优秀科技人员在蓉创业,重点支持飞控系统、动力系统、信息图传等核心领域具有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商业模式的科技型创新企业的发展。
支持传统领域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无人机产业,鼓励无人机企业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依托无人机产业基地,加快培育大型企业和龙头企业。
鼓励无人机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在无人机服务领域开展对外合作;鼓励无人机企业输出服务的标准、技术和装备,支持在境外开展的并购与投资,收购境外技术与品牌,承揽国际外包业务。
3 竞争规划思考
根据前期调研统计,成都市无人机相关企业共有197家,主要从事无人机销售、研发、应用服务等业务。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成都民营企业约有140余家,目前大部分企业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位置,主要涉及无人机的销售和应用服务。相较于深圳市拥有超过300家无人机企业,成都市无人机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挑战。目前成都市无人机行业缺乏无人机相关生产标准、无人机市场准入标准和无人机频谱标准,空管技术未形成,低空领域未完全开放,相应法律法规不完善。无人机产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应用领域未完全开发出来,高精尖技术人才缺乏。
3.1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组建产业联盟,快速拓展市场
健全无人机市场准入管理体系,营造公平、开放、有序的无人机市场环境。吸纳更多的企业和人员,壮大产业队伍,满足社会需求。目前,成都市在航空航天领域已形成了成熟的研发体系和产业集群,在无人机研发、生产、服务方面,也拥有了一定的基础[4]。引导无人机相关企业组建产业联盟,提高产业集中度,以促进已有产品市场化程度的快速拓展。
3.2 拓宽无人机应用服务领域,强化社会化应用
强化无人机在农业植保、电力巡线、防灾减灾、物流等方面的作用,加快推进无人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发以无人机为核心内容的新型娱乐项目,刺激大众消费。
3.3 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建议
无人机企业通过技术管理团队、行业领军人才、项目合作开发等方式吸引、招聘和引进海内外无人机设计开发高端人才,符合成都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的,享受相关优惠政策[5]。加强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合作,创新培养模式,开展无人机应用技术培训,培养无人机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和专项人才引进基金,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大环境。
4 多维机制建设规划思考
就目前成都市无人机企业分布看,规模在40人左右的小企业占大多数,如何让小企业在大竞争环境下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并保证各企业高效运转,促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各部门资源整合,是成都市无人机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
4.1 强化市场化运作
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本原则,通过市场化资源配置的方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财政资金、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产业资本间的有机集合,促进产业要素资源在地区间的合理流动,通过市场竞争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与创业创新企业,提高企业进入异地市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4.2 健全无人机信息共享平台
建成省市县三级联动、适应产业发展的无人机信息共享平台,有效整合各部门信息,促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统筹全市各类信息资源获取、处理和分发,明确共享内容、方式和责任,确保产业对信息应用的安全、权威和现势性。
4.3 创新服务保障机制
加快成都市无人机产业相关标准建设,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协调性和适用性。加强无人机大数据建设,积极推进无人机应用。整合现有政府、企业、高校无人机各类资源,加快构建无人机公共服务平台。对封闭运行年限内的无人机产业园区现有区域和新扩园区的年度税收地方留成、土地经营等政府性收益,全部用于新扩园区建设和培育壮大园区的发展能力。封闭运行完后,每年提取总收益的一定比例用于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市县区再按约定的比例分成。
5 结语
成都市无人机行业若要保持技术在行业的领先和“成都造”的独特竞争优势,必须加强从无人机企业与政府兩方面进行策略完善。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增强无人机技术在行业的竞争力,从内部促进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从外部促进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同时将内外部因素有机结合,健全无人机信息共享平台,创新服务保障机制,共同促进成都市无人机产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剑雄,袁培宇,严月浩,等.成都无人机产业现状调研及产业定位思考[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8(1):90-94.
[2] 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关于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EB/OL].(2014-12-15)[2017-12-25].http://www.sz.gov.cn/zfgb/2014/gb903/201412/t20141215_2758273.htm.
[3]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EB/OL].(2014-06-13)[2017-12-25].http://www.sc.gov.cn/10462/10883/11066/2014/6/17/10304982.shtml.
[4] 王亚林, 徐德康. 全球无人机产业未来发展[J]. 国际航空, 2014(9):22-23.
[5]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无人机产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EB/OL].(2016-06-21)[2017-12-25].http://wjj.cq.gov.cn/xxgk/804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