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你不能打扫卫生
2018-05-14张馨
张馨
A班:中午,孩子辛苦地打扫完教室卫生,结果只得了一颗星。午休结束刚回到教室,老师黑着脸一通指责,二话不说罚该组第二天接着打扫。教室气氛尴尬,让人生畏。
B班:中午,孩子照常打扫完卫生,结果也是一颗星。午休回到教室,老师这样说:“该组下周得星的機会被剥夺,惩罚你们减少一次扫地的机会。”
两个案例,第一个是老师常用的“伎俩”,虽知有不妥之处,但并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而仔细想想第二个老师的做法,虽很新颖,可也不当,扫不好就不扫,那会让孩子养成一个什么习惯呀?
别着急,完整的故事是这样的:
起初,和大多数老师一样,我用惩罚扫地的方式“逼迫”孩子热爱劳动,每次孩子也都像老黄牛一样卖力,可是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卫生依然是班上最大的问题。
后来,我觉得不能再这样重复无效地惩罚学生了,要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该怎么办。不都说“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引诱他做,不能做的逼迫他做”吗?我该如何引诱孩子劳动呢?
我想到了抽奖箱,里面都是孩子喜欢的奖励,比如:当一天班长、与老师合影等。我们约定:如果哪个小组打扫卫生得到了三颗星,就有一次抽奖的机会。孩子们一听能抽奖,都特别开心。规则刚一确定,他们便开始窃窃私语:“其实,打扫教室卫生的时候一定要先把地面扫干净,拖的时候才比较容易。”“我觉得要想得三颗星,窗户角落这些卫生死角都得注意。”……小家伙们竟然商讨起方法策略了。是啊,也许真不是他们做不好,而是他们从来没有像这样思考过该怎样才能做好。
有了抽奖的刺激,孩子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每个小组都用心去做,自然不会做得很差。然而,周五时,一个组长伤心地找到我:“老师,这周轮到我们周五打扫卫生,怎么办呀?”我听得一头雾水,经他解释我明白了:原来周五中午学校是不做卫生评比的,因此不能得到三星,就不能抽奖。这还真是个事儿!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他们竟然一致通过:轮到周五这天值日的小组周一再打扫一次。虽然这个决定会让个别小组多打扫一天卫生,但竟然没有一个小组反对,还像占了个大便宜。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就明白了,为什么对于孩子来说,被惩罚不能扫地会让他们很伤心。
然而,正是用这个办法,班级的卫生开始慢慢变好,越来越多的小组得到三颗星。后来,每个小组几乎都享受过抽奖待遇了。现在,他们对抽奖的兴趣越来越淡了,可打扫卫生的能力已经形成了。
劳动是光荣的,把打扫卫生当成惩罚显然是违背逻辑的,只会让孩子厌恶它,不妨逆向思考一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转机。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郑中国际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