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易近人”:读懂学生的各种行为
2018-05-14
浙江省中学德育特级教师、温州市第二中学教师,长期担任班主任。
曾获首届浙沪苏“长三角”教科研标兵、长三角首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初中组第一名、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浙江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温州市名班主任、温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出版专著《细节成就优秀的教师》《守候阳光》《21世纪班主任工作案例精粹》等。
方海东
作为教师,我们是否问过自己一个问题:我们是否真的读懂了学生的各种行为?为什么他会迟到?为什么他会打架?为什么他不做作业?为什么他会嫌弃同学?……学生每一种问题行为的背后都有原因,如果我们可以读懂,相信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的行为困难,一是因为主观原因,是成长中的自我懈怠和各种影响导致自己的行为出现偏差;二是客观影响,是时代特征和不同经历造成了问题行为。所以,以什么样的策略看学生的问题行为,是解决行为问题的关键。在此,我们通过“平”“易”“近”“人”四大策略,深入“阅读”学生行为。
平:公平面对,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成长的机会
平,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让所有孩子在班级中都有成长的机会。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班级生活中的机会均等,每一个学生都被公平对待,这是基于共性的公平;第二,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都会因为自己不同的特点得到相应的帮助,这是基于个性的公平。共性和个性的公平都是建立在一个人的成长基础之上。只有合理、公平的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积极阳光的孩子。
在我的班级,公平呈现在每一个细节中。我的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有一条:每天和一个孩子谈话。所以,按照班级名册,我每天约谈1~2名孩子,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和生活情形,了解孩子当下和过往之间的不同,在过程中看待孩子的成长。一个月后,全班每一个孩子都被我约谈过,特别是一些在成长中需要更多引导的孩子会被不间断地多次约谈。给予相对较弱的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是基于共性公平的直接表现。
我还设计了“寻光——老方有约”追光班一周谈话双向预约表,每周五贴在教室门口,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状态和需求进行预约。这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设计的,这是基于个性的公平。
在公平的教育策略中需要重视三个步骤:因材而立,了解并根据每一个孩子的特点思考教育策略;因材施教,根据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实施相应有效的教育;因材自教,引导每一个孩子在教育过程中自主成长,自我教育。
易:换位思考,让师生之间的认识相互对应
易,就是交换,面对事情的时候,能够换位思考。师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经常会陷入“僵局”,双方各执一词,无法相互理解,不肯让步,各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不愿意为对方着想。但是,认识问题,读懂行为的关键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理解对方,才能懂得对方。
换位思考一般需要做好三个步骤:第一,换角度思考,不总局限在自己的角度里思考问题,要学会转移角度;第二,进入对方的情境,体验对方的即时状态;第三,基于个性沟通,了解对方的个性特征,进行换位沟通。
换位思考是班主任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手段。在解决问题时,我们一般采用“空椅子”的方式,引导问题双方进行换位思考,并解决问题。“空椅子”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实践:首先,根据参与问题的各方准备相应的椅子,并在椅子上准备各人的名签;其次,由某方参与,在自己的座位上,站在自己的角度对其他“空椅子”方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三,换到其他方的椅子上,针对自己这一方发表观点;最后,回到自己的椅子上,思考自己对于问题的认识,综合生成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人面对的都是他人的空椅子,这是为了保证自由表达观点。
在换位思考中,需要遵循三个原则:客观真实,表达情绪和观点都应该相对客观;身临其境,在换位的时候,能够较合理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综合认识,换位思考最关键的就是综合多方的观点,最后生成自己的观点。这不仅是认识问题,更是解决问题。
近:靠近心灵,唤醒心灵是改变行为的内驱力
近,靠近心灵,是在解决学生的问题行为中,唤醒其内心的需要。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基于内心需要的自我生长。所以,不管解决什么问题,采用何种教育策略,关键是要靠近心灵。从操作方式来看,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靠近心灵的要求在于靠近人的内心驱动;第二,靠近心灵的方法是唤醒,唤醒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当下的需求和未来的目标;第三,靠近心灵的要求在于学生自我定位目标和对未来的期望。
“走心”的教育方式是唤醒,即通过活动来唤醒,唤醒学生心灵是改变行为的内驱力。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成长目的,设计了多种类别,不同形式的体验式活动。
以活动体验促进自我的改变,這就是活动唤醒。
此外,针对责任意识的培养,我们设计了“背靠背”;针对诚信品质培养,设计了“信任背摔”;针对整理品质,设计了“成长规划瓶”,等等。我们构建了以“培养一个幸福完整的人”为核心的、16种品质为支柱的成长体系,这是“唤醒活动”的方向。
在“唤醒活动”的实践过程中,需要把握三个原则:有目的,所有的活动目的要清晰,做到有的放矢;有体验,所有的活动要基于体验原则,让主体感受、反思、获得;有意思,活动要有趣,要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如此,才能触及人的内心,才能真正地唤醒。
人:以人为本,追寻人成长目的是教育的方向
人,是教育的根本,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的活动,所以教育的过程就要以人为本。在解决行为问题时,需要明确以人为本的三个角度:第一,以人的未来为成长方向,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第二,以人的成长为成长目的,所有的教育行为都是以引领人性发展为主要目的;第三,以人的品质为成长内容,有以人为本的方向引领,也有落地的成长品质。只有真正让人成为教育的核心,教育才是可以信任的。
以人为本的教育,关键是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人。针对人的问题行为,我们解决问题时也要考虑人的特质。譬如晨读纪律,很多班主任搞不定,人在,纪律就好,人不在,纪律就乱。我采取的方式很简单:每天进入教室后,我径直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拿出前一天还没有读完的书在教室里读。其他孩子进入教室,看到我在读书,也会很快开始认真读书。我要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老师在,老师会读书;老师不在,等他来了之后,也会在他的位置上读书。所以,我来了,就该读书了。于是,晨读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在以人为本的实践中需要关注三点:确定方向,以人的品质生长作为行为改变的方向;立足品质,这就是有方向的引领,又有落地的内容;看到效果,所有的改变就是要有作用,所有的教育都应该在人的身上看到成长。
责任编辑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