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行为特征与引导途径
2018-05-14夏砚秋王晓慧
夏砚秋 王晓慧
[摘要]农民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生产质量以及农业的发展。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农业正在向着现代农业快速转变,农民保守陈旧的思维观念、行为习惯也需要发生转变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分析、了解农民行为特征,通过正确的方式和途径来引导农民改变习惯,提升品位,以使农业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梳理和分析了当代农民的传统行为习惯及其特征,并提出适应现代生产、生活的新型农民行为习惯良性提升路径。
[关键词]农民;观念;行为特征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而农民是实现农业发展的基础单元,农民个体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现代化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民生活水平,而农民素质主要体现在农民的行为习惯,因此,通过对农民的生产投资行为、消费行为以及生活行为的剖析,发现农民传统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优化农民行为,提高农民的个体综合素质乃至农村的整体素质,从而引导农民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 农民传统行为特征分析
1.1 农民生产行为特征
1.1.1 作业对象。由于这些自然条件的原因,长期以来农民一般都会选择前人流传下来的作物继续耕种,他们不会轻易尝试新的农作物,因为新型的农作物并不能保证有收益,而种植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物种,潜在危险因素就会少很多。
1.1.2 作业工具。相对分散小户来说使用简单机械和手工劳动就能解决农业生产问题,如果是让小户小本投资,说服他们买大型的机械工具,他们不会太愿意接受,因为这部分收益是潜在的,不可见的,农民不会愿意采用具有风险的投资行为,由于农民的弱质性,他们并不能承担风险带来的打击和损失。对于使用传统生产方式的农民,投资小,规模小,只能保证收成,即使单产高一点对收入影响也不是很明显。
1.1.3 作业方式。最近几十年我国经济步伐稳健快速发展,第一产业是基础,二三产业比重迅速增大,这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也改善了农村的面貌,二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就业岗位,解决了许多农民的就业问题,容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很多青壮年也进城务工了,留下的都是中年人或者老人,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于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意识不高。虽然现在各个村镇都尝试集中采购农业生产物资、引进新的农业产品和技术,但是传统的农业作业方式依然以个人或家庭种植为主,如果农忙的时候会请邻居或者亲戚来帮忙,种子农药也是单独去集市购买。
1.2 农民消费行为特征
因为复杂的历史原因和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在、政策、观念等的偏差,使得我国农村农民的消费行为与城市人口的消费存在巨大的差异。一直以来城鄉收入都存在着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呈喇叭口状且口状越来越大。农村人民的生活比较单调,消费方式落后,消费理念不够强,所以消费驱动力不是很大。但是农村消费群体占我国消费的绝大多数,所以农村具有非常大的消费潜力。
1.2.1 农民消费的方式。集市是农民购买消费品的一个重要场所,不光可以去农业推广技术站购买农用产品,还可以去集市上购买生活必需品,进行商品交易等等。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农民的消费方式不局限于去实体技术站购买农用产品,电商和物流发展也渐渐给农民带来便利,只要家里安装了网络,农民就可以跨越时空进行网上购物,物流强大的京东可以送货上门,普通的物流也可以将购买的产品送到附近的乡镇里,而且农民骑车半小时内就可以取到消费品。
1.2.2 农民消费的层次。农户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食品、衣着、住房、燃料等生活消费品支出以及对生活服务、文化服务等服务的消费。以前大多数中国农民收入很低,而且很不稳定。现在的农民除了农业经营的收入来源,还有工资收入,因为农民家庭的子女会外出打工或者进入企业工作,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提升,除了食品支出其他支出比重大幅度上升外,对高档耐用品产生欲望,也开始注重享受性和发展性的产品消费,但是由于收入差距,短时间内还不会出现集中购买的现象。
1.2.3 农民消费的观念。农民收入偏低,负担不起频繁更新生活必需品以及生产所需用具的花费。所以农民比较强调消费品的价格、使用的价值,以及能够为农民带来的利益。而不是商品所带来的的享受价值。农村居民在消费时对产品的要求主要有这么四个:第一,价廉。价格低廉是最基本的农民消费要求,在能够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价格最好低廉。第二,实用。农民生产生活所需的用具大都不强调美观、个性、有创意,产品只要有基本的使用功能即可。第三,简便。农民认为消费的产品简单易学、易使用即可。第四,牢固。牢固即要求产品耐用不易损坏,使用期限要足够长,农民不需要较快的重新购买。
1.3 农民生活行为特征
1.3.1 农民的作息时间。大多数农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夏天农忙的时候农民会起得更早,在天气还不热的时候下田除草,中午太热就回去休息,等到傍晚开始凉快的时候农民会去田间准备打水灌溉的工作,直到忙到后半夜。而且晚上也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所以农民的作息时间基本是按照自然规律随着农作物生长变化而变化的。
1.3.2 农民的业余活动。农民的业余动比较单一,与城市居民相比,还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一部分农民一年四季除了完成一些基本的农活外,业余时间基本用于棋牌室、“六合彩”等活动,喜爱打麻将的农民会固定几个人一起打麻将甚至赌博。喜爱文化活动的农民会互相串门,平时聚在一起聊实事聊文化。而且政府供给农民娱乐活动的基础设施短缺,农民没有多余的活动选择。
2 农民行为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投资过于保守
很多的农民农作物种类和技术投资过于保守,也存在着迷茫。投资过于保守是因为农民是弱势群体,如果不能有明确的利益和风险,农民会选择观望而不会积极的投资,如果因为投资不当或者风险太高,农民承受不了带来的损失。如果某项新技术新产品在农民的朋友、邻居等信任的人中获得了良好的收益并且没有什么负面效果,农民才会模仿使用该项技术或产品。
2.2 农民消费过于谨慎
农民的消费也是过于谨慎,在消费之前农民会考虑诸多因素,比如商品是否实用,能够用多久,是不是非买不可,或者有没有价格更有优势的替代品。其实农民消费过于谨慎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民的收入过低,可支配收入太少,农民的收入大多数用于农业生产生活成本,能够满足温饱需求,用来满足享受需求的收入微乎其微。
2.3 农民生活过于单调
虽然现在小区都有健身的簡单设备,但是大部分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很多都已经荒废不用,只是摆设。文化广场的数量也不够多,农民没有能够聚集起来娱乐活动的场地自然也就没有参加娱乐活动的积极性。
现在农民的娱乐活动不是很丰富,传统的作息时间占主流,农民沉迷于麻将和六合彩这些不健康的业余活动。如果用麻将、“六合彩”等活动占据自己的业余时间,农民就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不但不能提高家庭收入,还会使原有通过劳动积累的家庭财富不断流失。
3 农民行为良性引导途径
3.1 增强农民的生产能力
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到经过销售渠道最终流向市场是一系列紧密相关的过程,只有把握好各环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生产能力问题,才能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让农民生活的更好。
3.1.1 改善农业作业方式。农民的作业方式要转变为大规模大机器化生产,在这一过程中要改变农民观念,通过鼓励扩大经营范围,补贴种植大片农业地面积的农民,培训家庭牲畜养殖方面的技术,提供给农民优质的作物种子和化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地的产能,提高农作物的质量。
3.1.2 培养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民由于受教育素质不高,信息落后,单靠农民个体很难进行农业科技推广和创新,也就出现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并且农业技术推广的费用要及时发放而且还要增加他们的工作报酬,使工作人员重拾对工作应有的热情。提高农民农业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弥补技术集成度不足,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让农业科技的进步为农业提供更大的的贡献。
3.1.3 加强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现有的农副产品加工配送发育迟缓,相关农产品参与主体组织化程度低,技术应用落后以及农产品冷链系统建设及农副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缺失,严重阻碍了农产品的高效安全流通。如果加快农产品的物流园区就会加快农业升级。这样农产品才有外销的渠道,农民的产品不至于滞销导致农民收入减少。
3.2 增强农民消费信心
政府要引进大量的商品,培育多元化消费热点,通过政策的引导推动消费升级。政府必须鼓励产业转型升级,消费升级,扩大农民的消费范围。比如可以大力发展农村的便民消费。扩大乡村旅游的服务消费,让农民从第一产业的生产者转为第三产业的服务者。发展农村地区网络消费,农村电子网络商务的平台也会便利刺激农民的消费。
3.3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民市民化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民业余生活的关注力度,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打击打麻将、赌博这类不健康的娱乐,应该多办报亭、棋社,经常组织村民集体活动,加强交流沟通,组织文化下乡活动,陶冶农民的情操,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占领农村的文化阵地,这样既能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又能遏制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在农村的蔓延,从而增强农民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4 结论
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民是一个巨大的群体,这一部分的生产行为,消费行为以及群体行为通过改善和引导就会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巨大影响因素。政府、企业还有农民个人都需要对农民的行为进行诱导和改善,利用政策和文化熏陶等多种手段改变中国农村、农民的现状,挖掘农村的巨大潜力。
[参考文献]
[1] 于迎军.浅议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能力的途径与措施[J].华章, 2012,17(32).
[2] 赵贵府.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扩大农村消费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8(01).
[3] 王秋.把低俗陋习刹下去 让文明乡风树起来[N].安康日报,2017-07-04.
[4] 王小娟.互联网+驱动下的贵州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12).
[5] 刘子靖.浅析我国农村社会治理演变过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01).
[6] 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