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徐州地区为例探讨“城中村”的可持续发展

2018-05-14刘金燕唐燕辉何梅

山西农经 2018年7期
关键词:徐州市城中村原住民

刘金燕 唐燕辉 何梅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 “城中村”涌现,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发展隐患。因此,在新时代、新矛盾面前,做好城中村的改造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城中村所占用的城市空间的改造,既要符合原住民生活模式又要能反哺城市发展,实现真正的城乡一体化。文章以徐州市城中村为样本,运用建筑和城市规划的理论来探索建立城中村改造的可持续城乡一体化模式,希望为城中村的改造做出贡献。

关键词:城中村;城乡一体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7-0123-01 中国图书分类号:X321 文献标志码:A

1 徐州市“城中村”的概况

1.1 现状

徐州市“城中村”主要分布在市区三环路以内,较大的城中村有云龙区新生里、狮子山西郭庄村,鼓楼区四新巷、沈场村、九里山北片区,泉山区三官庙、十里堡等。徐州市2018年棚户区改造规划主要包括翠屏山周边地块、新生里周边地块、迎宾大道沿线地块、下淀村周边地块、奎山塔地块,共计5个棚户区改造,总占地面积343.6hm2,房屋征收总建筑面积3 649 788m2,总户数27 372户。

1.2 成因

一是直接诱因: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城市包围农村的地域形态和城乡混杂的二元格局; 二是经济原因:一些村民为了收取房租,建了大量的违章建筑;三是政策原因:城市盲目扩张,地区发展不均衡、管理不规范遗留下来的管理“死角”;四是体制原因:土地管理混乱导致对农民无法管理,他们随意建房廉价出租;五是农民工进城潮:大量外来务工人员需求大量的廉价住所;六是传统文化原因:传统的乡土情结让居民不愿改变现状。

2 “城中村”改造的方法建议

现在对于城中村的处理一般手法就是拆迁,文章基于城市规划和人文关怀的角度,提出对于城中村的改造不能处理为一般的搬迁。文章从徐州市城中村村民生活现状出发,结合城市用地紧张的现状,从基础设施、居住、生产等方面出发,尝试在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内解决片区内居住、就业、生活等综合需求。

2.1 拒绝一拆了之,促进和增强城市创新活力

城中村的存在虽然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问题,但它在客观上给农民工、新毕业的大学生等人群提供了相对廉价的居住生活条件,他们能够为城市的发展不断释放自己的创新活力。

2.1.1 制定科學合理的规划。充分了解城市内每个城中村的成因、现状、特点,针对不同城中村因地制宜制定改造规划,将其改造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使改造后的“城中村”焕发新的生机,成为带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建立有助于城市发展的体系,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城乡一体化。

2.1.2 采用“政府+原住民”的模式。政府和村民携手出策、共同出资,对城中村的整体建筑外观进行改造、亮化,使之与当地环境相协调。在改造过程中,根据环境要求,结合本地文化、历史与现状建设各具特色的风格建筑,形成“一村一景”的新型“城中村”。

2.2 空间修补,重塑特色

2.2.1 梳理空间肌理。保留村内原有的街巷空间,对主要的街巷进行修缮和空间修补,并赋予、置入新的功能,形成特色文化街,对保留地块进行局部修缮,尽量保留原住民及其生活方式。

2.2.2 完善公共设施系统。大力推进城中村基础设施建设,拆除违法用地、违章建筑棚屋,将这些土地用于绿地、公共广场、教育医疗等公建设施,提高环境质量。

2.2.3 增园、复绿,改善生态景观。配合村内空间肌理的整治,增加绿地游园、广场等开放空间,秉持传统村落尊重自然、与生态共生的传统优秀思想,重塑“街巷空间+公共空间”的传统村落空间模式。

2.3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区

一是要组建全新的社区委员会,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区文化、娱乐休闲活动,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氛围。转变居民的生活观念,逐步让他们适应并融入城市生活,提高他们的城市归属感和生活幸福感。二是要重视对社区的管理,加大卫生、环保、安防等工作的投入力度,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条件。

2.4 保护城市文化,招商引资促进就业

在改造前结合城市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合理规划,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妥善发掘、合理保留有价值的民风民俗及其他优秀文化遗产,基于此进行招商引资,促进城中村的经济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实现各利益主体的共赢。

猜你喜欢

徐州市城中村原住民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研究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My summer holiday plan
原住民
徐州市旅游业经济影响分析
徐州市旅游业经济影响分析
一道测试题的一般结论及其嬗变
第一次做饭
网友:转弯也来不及了歧视原住民?吴敦义贴文惹议
拱墅:融资300亿元推动城中村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