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土地撂荒的法律对策

2018-05-14曹岁新韩萍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法律对策农村

曹岁新 韩萍

[摘要]农村土地撂荒现象在我国的农村大量出现,农业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是国有土地的一种形式,和矿产资源一样,是不可再生的。土地撂荒使农村实际耕地面积减少,影响了我国的农业效益。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果长久以往任由其发展,将对我国的经济效益产生较为恶劣的影响,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正确界定农村土地撂荒的含义,分析农村土地撂荒问题的成因,提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撂荒;法律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211 [文献标识码]A

农村土地撂荒现象在我国农村时有发生,大面积的耕地由于农民的抛种而变成杂草丛生的荒地,不能产生任何收益。农村土地撂荒现象虽然能够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不再纯粹依赖土地谋生,可以有多种社会发展路径可供选择,但是土地属于一种社会财产,是我国国民经济赖以生存的资源之一,如果一直任由其无节制的撂荒,会严重影响土地资源价值的发挥,对粮食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既不科学合理,也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

1 农村土地撂荒的含义

农村土地撂荒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指农民对土地的关注度减少,没有输出相应的资本和劳动力,导致土地荒芜、闲置的现象。农村土地撂荒根据农民对其投入成本来说,可以分为显性撂荒和隐性撂荒。显性撂荒是指农民对其完全没有投入,土地被搁置两年或两年以上。如果农民对土地投入比以往少,土地仍然处于耕种状态,叫做隐性撂荒。隐性撂荒的区分较为困难,本文中提出的撂荒泛指显性撂荒,提到的農村土地,泛指耕地。

2 农村土地弃耕撂荒的原因

2.1 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和投入不成正比,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不高

我国大面积的土地用于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传统经济作物,这些粮食作物的生产周期较长,而且种植的投入较大,得到的收益却很少。由于物价上涨,造成我国的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虽然粮食价格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惠民政策,但是与农民花费的土地流转租金和劳动力成本不成正比。从对粮食种植和农民务工的经济收入数据来看,农民种植获得的利润远低于他们务工获得的利润。因此,农民种植土地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造成土地撂荒。

2.2 农村劳动力持续性的脱离农业,农业劳动力投入不足

我国农村城市化的浪潮影响着我国的农业人口,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大量农民为了赚钱,抛弃现有的土地,涌向城市打工,留在家里的只有不具备耕种能力的老人和儿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农业耕种劳动力已经降到了百分之二十以下。劳动力的流失,无疑增加了农村劳动力成本。粮食生产的收益本身就不高,他们发现与其雇佣劳动力种地,不如撂荒土地进城务工,造成土地的大面积撂荒。

2.3 自然灾害影响农民收入

农业生产受到自然因素制约较大。全球气候日趋恶劣,极端天气时有发生。农业生产本来就是靠天吃饭,自然灾害直接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效益,农民面临的耕种风险变大。一些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下降。水灾、旱灾会造成耕地大面积减产。从另一层面来说,农村的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农民自身的技能水平不高,一些新型技术的推广有很大难度,农村耕作的技术难以提高,增加了生产成本和降低了生产效益。由于种地难,收益难,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耕作的积极性,造成土地大面积撂荒。

2.4 土地流转缺乏机制,不能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价值

土地流转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或者减少土地撂荒。但是我国的土地流转价格评估机制不完善,对土体流转价格没有权威的评价机制,另一方面,农村干部没有解读土地流转制度的内涵,有的过度干涉农民土地流转,更有甚者,一些农村干部利用权力,越过农民,强行对土地进行流转, 而且土地流转的监管机制相当不完善,对土地产权问题辨别不清,一些农民进城打工,然后将家中的土地闲置,这些问题都造成了土地大面积撂荒的发生。

3 土地撂荒的法律对策

土地撂荒严重影响我国的粮食生产。我国政府必须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或者指定规范性立法,控制并限制撂荒现象的发生。

3.1 通过政策法规的大力度宣传,提高农民对撂荒现象的认识

土地不是私有财产,是一种社会财产,土地撂荒,实际上已经对社会资产造成了浪费和破坏,从某种程度来说,已经触犯了法律。政府应引导农民主动对土地进行责任承担,并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对已经撂荒的土地,政府应该鼓励农民,让其重新耕种。对于将农用地私自转化为非农用地的行为,相关监督部门要严肃查处,避免土地在流转过程中,变为他用。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禁止农民私自撂荒土地,并且加强法律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土地撂荒的重视程度。土地流转也同样是一种社会行为,因为土地不是私有化的,必须在法律的监控下进行。

3.2 建立土地流转交易平台

为了促使农村土地正常流转,政府要结合当地特色,建立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土地流转平台可以促使土地流转,防止土地无限的被流失和浪费。政府必需发挥职能,加强对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的监督,并且派专人成立土地流转纠纷调解机构,让土地流转有序、有法的完成。土地流转是限制土地撂荒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地方政府必需加强对土地流转制度的建立,避免土地撂荒现象的发生。

3.3 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规划和投入力度要加强

虽然自然灾害不会受人的意志发生转移,政府可以从农村基础建设方面多下功夫。农业、农村基础建设可以降低自然灾害对土地的破坏性影响。政府可以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加大农村水利建设,这样可以抵御一部分水灾、旱灾或者其他天灾对土地造成的影响。为了激励政府对农村基础建设的积极性,可以将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纳入政府的绩效考核,对他们的建设结果进行目标考核。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业补贴政策,银行可以加强对农村小额信贷体系的投入,这些服务体系,都可以为农民创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以提高他们对农业耕作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投入农业生产。

3.4 从提高农业效益角度入手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和推广

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农村土地地势特点,在农村中建立农业示范点,为农民推广科学种田。利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鼓励农民参加职业培训,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农业培训的质量,农民学习了农业新技术,自然提高了种地的手段。通过科技手段种田,可以使农业亩产提高,收入增加,农民种地有了积极性,可以从种地中得到高收益,自然不会抛弃土地。

3.5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种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谋生手段,对广大农民来说,种地的收入对他们来说是养老的依靠。土地撂荒现象说明我国的土地制度已经无法对农民形成保障。 农民受不到社会的保障,认为靠天吃饭无法达到养家糊口的目的,所以对土地进行了抛弃。因此,必须有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民进行保护。用社会保障制度,替代土地保障功能。 应该从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快农村低保制度建设,而且要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让农民老有所依,政府应承担起责任,筹集社会保障资金。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撂荒现象归根到底是由于农民种植土地获得的收益较少,使农民进行耕种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政府应充分发挥职能,制定一些法律、法规,促使农民耕种土地的收益得到提高,恢复他们对种植土地的积极性。政府要建立好适宜的土地流转制度,保证土地正常流转,避免土地从农用地变为非农用地,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更多的土地撂荒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徐莉.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解决农地抛荒问题——以四川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0(3).

[2] 詹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探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0(7).

[3] 王为民,李相敏.农村土地撂荒问题的社会保障视角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8).

猜你喜欢

法律对策农村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网剧“禁播”事件的法学思考
农村剩男现象法经济学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分析
内蒙古矿产资源开发与草原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现状及其法律对策研究
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现状及其法律对策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