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畜牧业生态经济发展分析
2018-05-14向秋巴姆
向秋巴姆
摘 要:西藏牧区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必须坚持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二者并举,以发展促保护,并在保护中求发展。
关键词:西藏牧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8-0033-01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6.3 文献标志码:A
1 以草原治理制度建设保障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建设草原,推进草地畜牧业的发展需要以完善的草原管理体系和科学的管理机构进行参院的建设与保护,贯彻落实草原保护制度,实现平衡草畜推动草原执法现代化建设。对此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土地承包责任落实制度,充分落实草原保护与土体建设责任与权力,逐步完善草原使用制度,推動经营流转制度的科学化、细致化,保证草原利用经营的集中化、规模化,以此推动草牧业的联合生产、合作经营,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牧户草地经营、投入机制实现牧户的自我约束管理。
2 改良草原以提升草地畜牧业生产能力
当前,西藏地区草地使用面临牧草产量不足、草原退化、质量下降等问题,对此应当加大国家的保护力度与资金建设投入,以增加补贴的方式,实现对改善草原的资金支持;同时可引导吸收社会力量、农牧农民投资等等方式,加大保护草原建设的资金投入,实现多元化的投资资产筹集。对于草地的改良与升级,重点应当关注基础设施的改建,提升草原围栏的构建、加强牧草播种方式的改良,提升补播的及时性,落实草原灌溉对现代化技术的使用、建设人工饲草料基地,完善防火防灾体系的构建等。以此提升天然草原牧场的品质,进而提升藏地畜牧业的生产高效性。
3 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改良生产经营畜牧业的经营方式,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结构,合理调控蓄群、畜种的机构符合市场的需求,以此提升产品质量增加收效。对此,首选要选择适合藏地生产的、繁育能力强、经济收效佳的畜种,不断优化改良畜种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并根据市场行情进行畜群结构的调整,进而提升出栏率、缩短运转周期,增产增收,增加畜牧业的经济收效。其次,要构建符合经济效益、满足生态需求的畜牧业生态产业体系,实现利用产业特点、地区特点、人力特点等的地区优势,形成具有综合生产的性能的专业化、集约化、高效化的现代化产业,以此实现对载畜量的合理把控,充分发挥藏区草原畜牧业的优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产链。此外,对于草地畜牧业需要落实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规模适宜、布局合理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保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利用产品附加值带来经济收效。以充分保证牧民的的利益为核心,引导龙头产业发挥带动作用,形成“公司十农户”、“公司+ 基地+ 农户”等多种模式的利益共同体。在此基础上,推进现代化科学饲养技术,开展多形式大规模的科技服务活动,通过对农牧民的科技文化教育和培训,使农牧民形成科技文化饲养意识。
4 强化畜牧业生态经济意识
为了使得藏区农民充分认识到现代化转型以及现代化畜牧业生态经济的重要意义,首先要使牧民明确脱离现代化技术的生产经营模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当前社会化大生产存在的制约性;充分认识到畜牧业与市场中其他行业的兼容性,意识到畜牧业融入市场运行系统中的可能性,并积极进行调整,使得畜牧业以自身的优势为基础将资源不断整合升级进行与市场的协调发展;并且使农牧民充分意识到,肆意放牧带来的危害,了解其对资源带来的浪费与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进而激发农牧民在放牧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充分尊重生态系统的循环规律,并以此行为辐射,利用自身的不断完善发展带动周围其他产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其领导作用,坚持用积极的理念促进行人才的培养,运用生态经济理念带动畜牧业的生产发展,以加强基础建设为落脚点,提升藏区生态农牧业的硬件条件,并政策进行辅助支持。
5 提高农牧民整体素质,拓宽增收渠道
对此政府可以利用“阳光工程”为出发点,建立全新的全方位的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利用典型示范活动提升农民的自主创业积极性。充分对居民的水电路等生活条件进行优化,可制定优惠、补偿、集中处理等政策,逐步完善配套的农牧业生产条件,同时可采农牧业与劳务、商贸、旅游等经济类型的联合发展,促进农牧产业的效益。也可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带动农牧业生产经营取得良好报酬,进行劳动力的分享与转移。
结束语
西藏地区应该发挥畜牧业发展的辐射作用,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完善畜牧产品在西藏整体产业中的循环过程。从而促进牧业生态经济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侯留飞,乔安海,辛玉春.农牧交错地带草牧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思路研究[J].今日畜牧兽医,2018,34(02):67-68.
[2]范天文,张琳,王健.伊犁河谷草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草学,2018(01):80-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