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德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018-05-14秦望
秦望
在教学工作中,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都有教材,有教研组,有越来越科学的评价体系。而德育工作却存在随意、混乱、单一、从属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赵坡老师的《班主任如何破解德育低效难题》一书从德育的目标、课程、评价、效果四个方面构建系统,提出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学校传统文化、校园典型人物事迹、当地风土人情特色、当代社会风气等确定德育目标的方法,解决了德育目标迷乱的困惑。
班主任要有顶层育人意识——“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否则,我们充其量只能算事务解决者,而丝毫谈不上引领学生成长。该书的亮点是总结出确定目标后的可操作性方法。有了德育目标,还要依目标制定系统课程,并细化为切实可行的活动内容,才能落到实处,不然德育目标就成了“什么都能装得下的筐”。各学科的教学效果以考试成绩进行“量化”评价,而德育效果的评价要关照德育课程本身、学生、老师,从三个维度来设计,重在参与度和对课程的感悟,而现实生活中往往容易降低德育“量化”的考评标准。
该书来自一线班主任的实践梳理和归纳,读来亲切易懂。作者提炼了七大德育类型:说理型德育、体悟型德育、浸润型德育、期望型德育、惩戒型德育、经历型德育、“社会场”德育,细化为42种科学方法。全书有实际案例,有通俗易懂的理论,简便易行,引导班主任从“理论”高度审视自己的工作,进而从混乱走向明晰。
关于德育规律的总结有八篇文章,没有宏大的理论建构,却简洁明了。“高效”德育的基础是科学化和系统化;形象具体觉察德育工作——德育如炒菜,盐量的多少、放盐的时机、火候的拿捏、材料的搭配、味道的多样等。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形象类比,易于读者理解接受。此外,“我就是最好的德育”这一追求卓越的强烈意愿以及“带着问题研究”的思路正是这位年轻的80后作者取得如此显著成果(已出版《班主任如何说话》等十本专著)的秘诀。
赵老师抓住教育契机,将德育目标化入小事之中,体现了赵老师深厚的人文素养。他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往往容易造成非此即彼的对立分割性思维,没有意识到是非对错只是事物的两个极端方面,在它们之间还有许多中间状态。教育者过分强调“典型”,而忽略了事物大量存在的其他中间状态,是形成“非此即彼”思维习惯的主要原因。如果读者不明就里,很可能被误导。从古代的孔子到民国时的大教育家陶行知,何尝有那么系统的顶层设计?德育就在生活之中,就在点点滴滴的为人处事之中。作者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为了强调此点的正确性,而忽视彼观点的合理性,教育者不可不查。这就是教育的复杂性,也是教育充满迷人魅力所在。当然,这里并没有否定顶层设计系统构建的意思,相反,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该书总体上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作者在后记中说:“时至今日,能让我引以为傲的德育案例非但不多,所占比例反而非常低。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在策略及方法上能给予读者借鉴的地方并不多,其最大意义是和读者朋友们分享我的德育工作经历,并以此引发读者朋友们对德育工作的思考,尤其是对德育方法科学性和德育途径系统性的思考。”这是作者的自谦之词。“班主任学”的大厦需要理论建构和基本概念提煉,作者在这些方面做了很有价值的梳理总结,更重要的是,他引发了我们关于德育科学性和系统性的深入思考。
总之,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作品。我郑重向班主任朋友推介这本书,并把它列为《8+1工作室阶梯阅读推荐书目》中基本著作之一。期待赵老师沉下心来打磨升华,不断拓宽阅读视野,争取为“班主任学”的构建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