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村信息化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2018-05-14王俊梅王广斌杨延敏
王俊梅 王广斌 杨延敏
摘 要: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调查体系中涉及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包括固定电话、手机、电脑的多少)等信息化指标的研究,联系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的多少,结合农村信息化方面的其他情况,通过对比山西省各市的发展状况、山西省与全国其他省的对比优劣,在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对农村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农民收入;对策建议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4-0054-04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农村信息化是国家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各项扶持农村发展、支持农村建设的政策,正在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从目前我国发展的状态来看,工业的发展带动农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带动农村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方式是值得肯定的,但在这种发展方式的影响下,农业中传统落后的缺点逐渐显现出来,而同时信息技术作为当今世界的先进技术,其对农业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这也同时意味着城乡发展融合,城乡全方位的协调发展必须占据今后发展的首要位置,而农村作为城乡发展融合的短板,必须依靠当今信息化发展来进行弥补。因为农村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多少,如果没有农村的信息化,农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也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1 山西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1 山西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山西省认真积极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开始着力提高农村信息化的水平。首先,针对本省农村区域通讯和网络的建设情况,山西省力图以扩大这两方面信息网络建设的范围,以推进本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山西省2006年初将35亿元用于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当中。2006年末,农村能上网的村庄已有2.6万多个,5万多台电脑送入农村,山西省80%的行政村有了网络。从实际受益者农民的反馈来看,农民对于政府对农村信息化的建设,是很认可的。如:静乐县赤泥洼乡,成为第一个三网融合的试点乡;寿阳县平头镇,政府通过资金补贴的方式鼓励村民接入网络;高平市陈村,对于想购买电脑的村民给予一定的奖励。
依据山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得出。2006年末,全省农村信息化主要指标分布情况如表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山西农村信息化水平发展不均衡。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最能说明农村信息化水平高低的,信息化水平高的地区,一般来讲其家庭人均纯收入就高。两者基本上成正比的关系。现阶段农村信息化在建设初期,投资多,而收入少。如果国家在政策以及资金上的帮扶力度小,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进展就会落后于本地经济水平。晋城市在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走在了全省的前面,其安装了有线电视的村和有广播、电视站的乡镇这两个指标的数值远高于全省的平均数。晋城市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是全省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的123.8%,说明晋城市农民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高。
1.2 山西与全国的比较
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农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提高农村农业的生产率,有利于培育现代农民。多年来,国家关注农村的发展,在农村信息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且成效显著。在当今社会信息创造财富的事例举不胜举,信息就是财富,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当前中国农村信息化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建立优势互补、互联互动的传播渠道,多方面、多层次开展三网融合,就是将电话、电脑、电视三种信息传递工具,通过网络融合为一体,为人民提供服务,农民在家里就可以了解到各种有用信息。
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得出,2006年末,我国及其他各省的指标分布情况如表2。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农村的耕地分配到户,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其特点多分散,整体规模不高。造成农村居民的组织比较松散,通过农村基层组织来向农民传播农业信息比较困难,且成本较高。目前向农民传播农业信息的渠道主要有广播、电视、互联网,其中农业信息丰富的是电视和互联网。由于电视是单向传输,电视播什么,农民只能看什么,农民很难及时得到自己需要的农业信息。而互联网的双向传输加上涉农网站的支撑,使农民容易得到自己需要的农业信息。农业信息化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其农村有线电视的覆盖率就高,其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上过网的电脑的数量就多。每个地方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率的高低对应着其农村居民拥有上过网的电脑的数量的多少。而每个地方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率的高低及其农村居民拥有上过网的电脑数量的多少基本代表了当地农业信息化的水平,也反映了当地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经济发达的江苏省其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率大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农村居民拥有上过网的电脑数量大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经济相对落后的贵州省其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率大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居民拥有上过网的电脑数量大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吉林、安徽、山西3省农村居民民纯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的75%,其中就相关网络的覆盖情况来看,吉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80%,上网使用的计算机设备,超出全国平均水平的25%。安徽省的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率大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6%,农村居民拥有上过网的电脑数量大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由此看出,在经济发展接近的3个省中,山西省的农村信息化水平较高,吉林省第二,安徽省排名最低。
1.3 山西省农村信息化发展趋势
从表3中,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山西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平稳,而以此相对应,农村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脑的数量也保持稳定的增长。而根据山西统计年鉴描述,在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下,2005年年末和2004年年末相比开始加速增长,其中农村居民拥有彩电的数量增长了5.9%,农村居民拥有固定电话的数量增长了20.3%,农村居民拥有手机的数量增长了157.9%,农村居民拥有电脑的数量增长了50%。在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下,2006年初全省决定35亿元用于加快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2006年末和2005年末相比更是增长惊人。其中农民拥有彩电的数量增长了19.6%,农村居民拥有固定电话的数量增长了43.3%,农村居民拥有手机的数量增长了87.7%,农村居民拥有电脑的数量增長了133.3%。
2 山西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复建设严重,造成资金利用效率不高
山西省在农村信息化发展方面资金的投入并不少,但使用效果不太明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复建设。一直以来山西省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都是由政府主导的,由于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包括农业、牧业、林业等),结果是各部门各搞各的,各部门相互争资金、争项目的现象在全省范围内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重复建设问题在所难免。因为有些部门独立建设自己的一套体系,受职权所限,对信息方面的的处理方式是片面的,其弊端是信息不能共享。这样就加大了政府调节各部门工作的难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相关信息的有效促进,使有限的农村信息化建设资金利用效率低下。
2.2 各地区农村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农村信息化作为一项高科技的综合性工程,包括服务网络及相关的网站建设,农业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体系的建设,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受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及政府支持力度的制约,造成各地农业信息化的体系在质量、规模和覆盖率上都参差不齐。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建立信息服务站的乡镇在80%以上,其中一部分相对富裕的农民上网已成为流行趋势,而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70%以上的乡镇村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服务站,农民的人均收入低,有的农民只能保障最基本的温饱生活,更不用说安装电话、购买电脑这些可以很方便快速传播信息的工具了。除此之外,一些乡镇即使有相关的网络设备,但他的缺陷就是费用的匮乏、缺乏专门的技术人才,乡村网站的建设只是一种形式,根本不具备实现农业信息化的条件。
2.3 收入低、成本高制约了农村信息的发展
近年来,尽管山西省各地方农民收入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只有经济发达地区的1/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8.7%。农村信息化所需要的机会成本与时间成本高,见效慢,在实现农村信息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质疑和挫折都有可能使得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推广工作举步维艰。另外,农村居民素质比较低,对信息的应用和处理能力不强,制约着农村信息化的发展。
3 山西省农村信息化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对策及建议
3.1 加大政府帮扶力度,加快农村信息化的构建
农业在各国的发展一直处于弱势,各个国家对农业的扶持也很大,经济越发达,帮扶力度越大。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央对农业的政策扶持资金力度补贴越来越大。山西省应当全面贯彻中央的精神,结合本省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出台有关扶持政策及资金投入。农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信息化体系发展和农业信息化体系运行中,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资金,并在国家政策、社会力量等方面给予尽可能多的支持。同样的,我们应该更大程度上引导和支持社会各界力量对农村信息化进行帮扶,从而逐渐达到以政府为主导的多方面的筹资渠道,集中各种力量共同发展农村信息化,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3.2 加强涉农人员的培训,全面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
农村信息化关键在应用。没有应用的信息化,是空中阁楼,也不可能得到长久的发展。农村信息化要想得到较快发展,首先其整体队伍要相应地跟上步伐。通过依靠相关的培训,依靠农村村干部的引导,将农业信息更快速更便捷的传递到农民手中。同时要增强对农民信息技术的学习,培育现代化的农民,通过指导农民学习,提高农村居名的素质,为发展现代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
3.3 突出重点,优先推进特色农副产品供求信息上网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可以说信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信息便是金钱。一条有价值的信息既能提高农副产品生产效率,又能增加农副产品生产者收入,甚至有可能拯救一个地方的产业。农副产品信息上网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当前,需要对农业市场要求突出要点,抓主要内容,找好突破口。首先要抓好农产品供需信息上网,最主要的是本地特色农副产品供需信息上网,在当地的网站上建立特色的专栏及交流平台。这样不但使供需双方沟通便捷,而且可以减少中间不必要的环节,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使农产品生产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农村信息化得到更大余地的发挥,也可以使得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黄婷婷,李德华.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情报科学,2008,12(4):565-571.
[2]陈灿,罗宣政.信息化促进农民增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6):23-26.
[3]赖茂生.信息化与农民增收[J].现代信息技术,2015(12):84-86.
[4]曹勇刚.中国农村信息化与农民收入问题及对策[J].现代情报,2015,11:108-111.
[5]贾善刚.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1999,2:48-51.
[6]李东.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
[7]张德华.山西省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