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当好村干部

2018-05-14郝维奇

山西农经 2018年7期
关键词:工作作风服务意识村干部

郝维奇

摘 要:农村干部在农村作为通过村民自治机制选举产生的在村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工作人员,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具体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如今农村工作任务繁重,这就对农村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从服务意识,强化能力与班子建设方面阐述如何当好村干部,村干部应有服务村民的意识,学习政策、准确把握村情民情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工作作风。

关键词:村干部;服务意识;政策学习;村情民情;工作作风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7-002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D422.6 文献标志码:A

村干部主要是指依法通过村民自治机制选举产生的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其中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是主要村干部。村干部处在农村第一线,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具体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承担着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承担着上传下达、发展农村经济的重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选出一个村干部不难,难就难在当一个合格的村干部,一个能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村干部,一个群众拥护、组织信任能担当农村领导核心的村干部,一个能发展经济、处理矛盾的村干部。

1 强化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习近平同志对什么是好干部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二十字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领导干部服务于民,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走“群众路线”,切实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1]

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村党支部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村党员大会的决议;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民委员会依法开展自治活动;搞好支部委员会的自身建设,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负责村、组干部和村办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搞好本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工作。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的职责是:根据需要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与计划生育等委员会;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村民委员会应当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教育和推动村民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发展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促进男女平等,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促进村与村之间的团结、互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村民委员会及其成员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遵守并组织实施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执行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决议,办事公道,廉洁奉公,热心为村民服务,接受村民监督。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既是对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准确定位,更是保证我们党长久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在2013年6月28日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来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贫困村党组织应通过点点滴滴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让群众得到实惠,以服务联通与村民群众的心,以服务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从而聚民力、惠民智,带动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由此可以看出,村干部应是领导和服务村民以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毛主席曾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2]对于村干部来说,每届任期3年,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成事,就要有着强烈的群众观念和主人翁意识,抛弃个人意识、个人利益,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听民声、重民意,察民情、解民忧,把村里的事当做自家的事,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主动接近群众,主动服务群众,在工作中寻求自身价值,主动引领群众,解群众所盼。

2 加强学习,提高能力

随着形势的发展,农村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村民希望有责任、有能力、有水平、有思路、有目标、私心少、能办事的人来担任村干部,希望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改变面貌。而且现在很多群众对政策问题非常敏感,会通过各种管道实时了解国家政策,但大多又片面地主张权利,村干部干工作光凭热情不行,不更新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不学习和掌握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级政策方针及各种关于农村的法律法规知识,就会出现“旧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情况。在群众中的威信就会丧失,工作推动起来就不顺利。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是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工人阶级先锋战士先进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正如习近平在2011年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3]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在农村执行者和带头人,其政治理论素质的高低,是否能真正认识自己所担任的职务在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直接关系到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成败。

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者和实施者。学习上级政策方针就是要做到对上级的意图的真正理解,真正融会贯通。在学习中应注重联系实际学、根据村情民情学、围绕工作学、盯着问题学,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把握党的正确政治方向,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

村干部要学习农村、农民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农村缺乏完善的法律服务,缺乏专业法律人才,法律宣传流于形式。部分村民既不懂法律,又缺乏学习法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不会首先考虑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就更不用说参与到法治建设中来了,在遇到问题时,大部分村民选择“以访代法”进行维权。村干部是国家体系中的“末梢神经”,与广大农民“零距离”接触,应带头学法,自觉守法,自觉用法,要做法律知識的“传播者”和“守护者”。村级事务细致繁琐,作为村干部,处理村级事务不仅要合情,更要合法,做到一碗水端平,坚守公平正义底线,不能有所偏向。当好村干部,要敬法,心有敬畏,才能行有所止,多一些自律、少一些盲目,多一些自省、少一些放纵,不为物役,不为金迷,随时保持一种不走邪线、不触红线、不踩底线的警醒。

3 勤于调查研究,准确把握村情

作为村干部,首先要吃住在村,不在村里生活,对村情民意就不会了解,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主席早就讲了的。其次要勤快,不勤快的人办不好事情,应该自己干的事情一定要亲自过问,应该自己了解的事情就要及时了解,应该检查的问题就要严格检查,不能懒。对住的村子有多大,在什么位置,村里有多少人,人均多少地,周围有几条路,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怎么样,村里有什么产业,可能会有什么突发情况等等事情,村干部一定要清楚。要多用脑子,要做到心到、口到、脚到、手到,事情没有做好之前,不能贪闲,什么事情都要心中有底。

对于村情、民情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天天琢磨,不能间断,这样做不是简单重复,而是不断深化不断提高的过程,是取得对村里正确认识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平时积累的掌握的村内基本情况越多,越细致,在工作时,特别是在紧张复杂的情况下,就越沉着,越有办法,急中生智的“智”才有基础。因此,调查研究工作要贯穿在各项工作之中,要贯穿在每一项工作的整个过程。

在实际工作中,村干部不能刚愎自用,一言堂,要多听取群众意见,上级意见,要让大家提出各种可能发现的问题及意见,要让大家来找答案,把所有提出的问题都回答了,这样工作起来才不会犯大错误,万一犯了错误,也比较容易纠正。

4 建设团结的领导班子,培养良好工作作风

村领导班子的思想认识一致,行动要协调,合拍,要雷厉风行,要有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都要勤快,都要千方百计的办好事请,完成任务,不相互扯皮,不相互干扰,抱旁观者的态度。如果领导班子不好,人多不但无用,反而有害,所以,班子问题,从领导角度来讲,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做好工作,带好部队打好仗的关键。

村干部、尤其是“两委”关系不协调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个人恩怨,在平时相互之间本身就有矛盾,就任村干部后,置全村利益不顾,各自为政,互不服气,互不支持,互相争权,互相刁难;村“两委”干部对当前农村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缺乏正 确认识,从而造成自身定位不当,“两委”关系比较紧张的村,一些村干部对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内容和精神陌生,村委会漠视了党支部的领导,党支部片面强调党的领导;村“两委”权责不清,职能行使不规范,干部工作的随意性大;一些村党支部自身建设本来就存在问题,缺乏战斗力、凝聚力,只有被动地跟着上级要求走,在村民中的影响力低于村委会,维护和巩固领导核心地位的自身能力不足。

对于不能团结工作的村干部,首先寻找原因,因个人原因的,应化解个人矛盾,村干部之间应坦诚相对,在工作中要有大局意识,先集体,后个人;其次是理顺党支部与村委会的职能关系,规定好村“两委”的职能和权责,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再次,建立村“两委”例会、村委会向村党支部报告工作的制度,村务管理中的重大事项以及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村委会都必须定期或及时向党支部报告,村里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必须贯彻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先由党员大会进行充分讨论酝酿,在此基础上村“两委”讨论形成基本一致意见,再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由村委会具体组织实施;还应加强农村党支部的建设,增强农村党支部活力,加强对支部班子及党员的民主评议和改变基层党支部工作方式等办法,将党的领导与村民的意愿统一起来,做好服务工作,赢得村民的信任和拥护,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形成勇于负责、敢于争先,协作互助的实干氛围和分工不分家的责任意识。

好的工作作风要平时养成,要靠实际锻炼,要在实际工作中才能锻炼出来。村干部代表着组织形象,必须上对得起党委政府信任,下对得起村民百姓期望。在村就应抢着去担负最艰巨的任务,群众是很现实的往往通过办完事来看干部作风,看干部能力,看干部是否真心为群众着想,只有肯干事、干成事,才能凝聚民心,树立威信,密切干群关系;当村干部站位要高,观念要新,树立大局意识,要站在全村、全镇、乃至全县的角度考虑问题,想事、做事要从大局着想,抛弃个人意识、小农意识,个人利益、全村利益都要服从于全县大局利益,不仅自己要顾全大局,还得要教育引导群众顾全大局;村干部要有廉洁意识,公私分明,不能假公济私,利用好村干部公共资源,要多为村上、老百姓谋福利,不能光把这种资源为己所用,成为为自己谋利的工具,要做到不该拿的不拿,要利用这个资源多为村上增加积累,为群众谋取最大的利益。村干部应有民主意识,当今群众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不断提高,村干部干实事,才能让老百姓认可。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联系农民群众最直接的桥梁和纽带,是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完成各项任务、团结带领广大农民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骨干力量。承担着领导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大道至简更应安不忘危,切忌为官不为、有权任性。

结束语

村干部是党员及村民选出来的,要从源头上防止品德不良、能力不够的人成为村干部就要提高农村党员及广大村民的民主意识,选举村干部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和本村的发展前途,只有选好人、选对人,村民自治才能具有良好的组织保障,认识到自己手中一票的重要性,认真投好自己神圣的一票。还应提升农村党员及广大村民的法制意识,村民自治是依法自治,新时期的农民要增强法制观念,知法懂法,依法办事,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参与村民自治活动,自觉抵制贿选和宗族势力的影响,正确行使自己在村民自治方面的各种权利。

引用文献:

[1]孙永春.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J].求是,2013,14;39-40.

[2]毛泽东.切实执行十大政策[M].(1943年10月14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1页.

[3]习近平: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不断推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N].人民日报,2011-05-16.

猜你喜欢

工作作风服务意识村干部
前郭县严抓善管强保障促村干部担当作为
驻村干部拼命干,村干部靠边站?
驻村干部切勿“喧宾夺主”
结合“三严三实”探索职业发展之路
企业工作作风问题及对策
国家工作人员作风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