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2018-05-14吴诗梦周晓雷

山西农经 2018年4期
关键词:智慧旅游乡村旅游互联网

吴诗梦 周晓雷

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乡村旅游成为新宠。但因经济落后、信息闭塞、设施配套不足等条件制约,遭遇瓶颈。通过梳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结合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从智慧营销、人才智库和保障体系三方面提出了智慧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关键词:乡村旅游;互联网+;智慧旅游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4-0016-01 中国图书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1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据统计,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5 700亿元,从业人员845万[1]。乡村旅游的兴起,利于带动交通、住宿等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亦可为市民提供一种与城市迥异的生活体验。

但因农村经济落后,交通与信息闭塞,配套服务不完善等条件制约,乡村旅游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遭遇发展瓶颈。

2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问题

2.1 资源分散,产品单一

乡村旅游以观光、土特饮食、瓜果采摘等粗放型活动为主,项目分散,缺乏有效整合。加上互联网思维滞后,不能有效运用智慧平台针对游客做大数据分析,产品设计无法满足个性多元的需求。

2.2 信息化资金来源障碍

据统计,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达51.7%[2]。大多数乡村旅游者希望通过互联网预约,但因乡村网络设施落后,难以为旅游发展提供信息资源[3];且经营者多为农民,其观念滞后嫌麻烦,不愿主动尝试互联网销售,导致经营行为与游客需求错位。

3 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3.1 优势

营销方面,可运用网址发布相关旅游信息,使乡村旅游者更便利地根据喜好选择旅游目的地;亦可凭借手机终端,了解微信、微博等平台发表的评论,定期推出特色旅游套餐。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拓展市场,能有效突破市场封闭的瓶颈。

支付方面,经营者可以通过WI-FI网络,让旅游者利用电子设备进行支付,既便利游客,又有效刺激当地旅游消费需求。

3.2 劣势

农民作为乡村旅游主要经营者,思想落后。加上教育和培训制约,致使其对互联网规则系统性了解较少,经常发生跳单、预定后无房等情况,网站维护困难。更有经营者违约吃单,跳过平台降低成本,扰乱网络市场秩序。

3.3 机遇

产品方面,经营者可从互联网获取大量符合时代潮流的新题材,再结合各年龄段的新创意,利用网络传播效率,迅速提升知名度。

政策方面,“互联网+”战略,力推旅游业融入互联网,实现旅游业的信息化、现代化[4],政策红利向好,助力乡村旅游与互联网的结合。

3.4 挑战

一方面,互联网人才缺乏。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信息技术人才,极少愿意主动返回农村就业或创业。同时,乡村旅游的管理者和经营者中,自身掌握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操作能力的人才极少,主动参加相关培育培训的热情度不高。另一方面,融资困难。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乡村的经济实力。且投资开发商追求短期利益,乡村旅游投资无法满足其利益诉求。

4 发展智慧乡村旅游的对策

4.1 推广智慧营销

O2O模式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全新商业模式,是商家通过互联网展示和营销产品,消费者在线进行产品和服务的筛选并完成支付,再凭借各种形式的票据,去线下--现实中的商品或服务提供商那里完成消费,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5]。经营者可以在线上通过网站平台,发布乡村旅游相关信息,在线下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设施,比如智慧化乡村特色住宿、乡村智能解说等来提高服务质量,大力促进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4.2 打造人才智库

第一,相关部门可通过定期沙龙、现场指导等方式培训经营者,使其掌握互联网知识后,通过互联网平台定期进行技术指导,不断提升其信息化水平,最终实现自我营销。第二,对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完善,吸引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乡村旅游人才。第三,邀請相关专家对员工定期进行培训,提升从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北京商报网.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投资目标约达

5 500亿元[EB/OL].http://www.bbtnews.com.cn/2017/0718/202207.shtml.

猜你喜欢

智慧旅游乡村旅游互联网
大数据时代黔东南州智慧旅游开发研究
京津冀休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一)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