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法兰克福学派的消费异化论

2018-05-14王蕊琪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社会建设人的本质

王蕊琪

[摘要]消费异化观是法兰克福学派异化理论的核心内容,它批判了科学技术进步导致的消费领域的异化。人类为追求“虚假需求”丧失了理性和创造性,完全沦为商品的奴隶;资本家为追求高额利润,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促进消费异化,进一步操控人。这一学派的思想涉及人的存在、人的本质等问题,深刻揭示了当今许多社会现象的根源所在,对当今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消费异化;法兰克福学派;人的存在;人的本质;社会建设

[中图分类号]F091.3 [文献标识码]A

1 法兰克福学派消费异化论的提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各阶层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不单单是统治者和资本家享受着富足的生活,普通人民的物质需要也得到满足。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描绘了这样的画面“工人和其老板观看着同样的电视节目、游览着同样的娱乐场所,打字员打扮得像她的雇主的女儿一样美丽迷人,黑人挣到了一辆卡德拉牌的小汽车”。种种迹象表明,异化现象越来越无孔不入的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消费活动中。消费原本的意义在于通过满足、愉悦的体验来收获更幸福的生活。人在消费过程中应该是有人情味的,有决断力的,有创造性的,有价值意义的。但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消费活动已然异化,偏离了它原本的内涵,不再作为一种满足人们真正需求的手段。消费异化的观点就由此展开。

2 法兰克福学派的消费异化观

黑格尔最早是从哲学方面论述异化概念的。他认为绝对精神自我异化为自然界,非异化的绝对精神则成为人,人类历史即人对异化了的与非异化的绝对精神不断丰富理解的过程,也就是人对自然界及人类本身不断丰富认识的过程。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特有的物化现象,他认为,在资本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物与物的关系, 这实际上是说人被自己创造出来的物控制继而奴役。法兰克福学派异化理论的先驱者卢卡奇在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概念的影响下丰富了物化的内涵和外延,他认为物化现象已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现象。在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文中,他说“物化是资本主义存在方式的本质特征,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的产物,必然属于他的创造者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是非人性的和物化的 ”。卢卡奇在1922年发表的《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一文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物化概念,并分析了物化的种种表现。基于这一理论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依据不同时代的不同特征,把异化理论与物化理论结合起来,继承、发展并丰富了消费异化观。马克斯霍克海默和西奥多阿道尔诺是法兰克福学派早期的代表人物,他们共同完成《启蒙辩证法》一书,书中批判了科学技术影响的社会文明的进程,并且这种影响是负面的,工业化带来物质的极大丰富, 同时也导致了人的物化,人成为物的奴隶,崇拜商品,崇尚消费,这种观念对人类社会生活、思想进步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另一著名代表人物马尔库塞结合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观点,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切入强烈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他提出了一个新名词——“虚假需求”,正式宣告了消费领域存在异化现象。 “虚假需求”是指并非人们生活实际所需的需求,可能是因特殊的社会利益或是攀比、虚荣、炫耀的社会心态强加给人们的需要。例如,人们在广告或者夸张宣传的诱导下购买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似乎是通过消费获得了内心的满足,其实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内心空虚。马尔库塞认为,人类进入到发达的工业社会,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逐步实现了平等、一致、无差别的消费。表面上,这似乎缩小了阶级之间的差别,实现了所谓的公平,但实际上, 工人阶级仍然被剥削、甚至可以说是被高级的剥削,因为这种剥削无声无息,人们还心甘情愿。不幸的是,人们被这种“虚假需求”所支配,并试图通过“买买买”这种无穷无尽的消费来达到滿足和幸福的目的。这大大削弱了人们思维的否定性力量。

北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莱斯和阿格尔,他们的思想观点与马尔库塞不谋而合。莱斯将其对消费异化的理解写入《自然的控制》和《满足的极限》两书中。 他认为,人们在劳动过程中被异化,所以就渴望通过不断的消费来弥补内心被异化的不甘。最终产生一种扭曲的消费观与价值观——认为幸福就是无止境的疯狂消费。包括现在产生的一种畸形的恋爱观,认为男朋友给自己花钱买东西就是爱情的表现,把消费等同于爱情。阿格尔承接了莱斯的异化消费思想并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其观点主要体现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一书中。他认为,为了获得高额利润,资本家通过广告渲染、产品包装的手段促进高消费,一则则华丽丽的广告语应运而生,诸如,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奢华品质、奢华象征等等,这些夸张广告语把原本属于奢侈品的商品颠倒成消费者的生活必需品,致使人们对虚假商品的需求不断升级。 例如,一些广告引导人们把奢侈品当作身份的象征,一些毒鸡汤引导女性消费者购买动辄几万的衣服、鞋子、皮包,人们竞相追逐品牌效应、明星效应、网红效应。异化消费与过度生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因果。最终的结果是资产阶级操控了整个社会的消费,同时也被消费控制,其后果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异化。

欧洲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高兹,他提出了“经济理性”的概念,即资本家追求无限利润的天性。经济理性驱使资本家扩大生产,由于生产和消费相互促进,扩大生产势必要扩大消费,于是人们被灌输了新的消费理念,即“越多越好”而不是“够了就好”。很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双十一囤货现象,商家利用打折促销的手段诱导消费者买了一大堆东西,最终又会因为过期或是不喜欢丢掉;由于大量的支出与自己的收入不相适应,人们又会利用分期购、花呗等等借贷平台应急,剁手族、裸贷族因为还不起款被逼上绝境的例子不胜枚举,这简直是可谓是消费买慰藉。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家将利润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在生产过程中不顾环境承载力、不顾资源再生力,无止境开采、浪费导致严重的生态危机。

3 法兰克福学派消费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3.1 消费异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极大提高了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发展了现代社会的消费文化、福利文化和商业文化等,造就了现代人的消费方式,有助于提高和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产生了一种现代的生产方式,即高度集中和合作。在这种劳动方式中,人们受到压迫,缺乏自由。 他们只能选择通过商品消费寻找生活的意义,满足自己的欲望,由此导致了消费异化。

3.2 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体制下,人们进行的一切活

动都是建立在市场交换价值的基础上,以财富和消费的

多寡作为自己衡量自己幸福与否的标准

3.2.1 人的传统价值和个性失落了,变成了消费的动物。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得到提升,吃得好、穿的好、用得好,但他们的消费往往是被动的。 他们在房子、车子、票子、手表、奢侈品中识别地位的高低,形成两种极端的人格:绝对享乐主义把最大消费和极致享乐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利已主义则是千方百计地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人和物的关系是完全颠倒的关系。人们可以从消费中找到幸福,但仅仅是将物质愿望的满足定义为生活的全部内容,只是为了消费而消费。人已经沦为商品的奴隶,成为“单面人”。人们需要那些东西只不过是为了“有”,即使对无用的“有”也会感到满意,只要 “它们有了炫耀作用,表现了拥有者的身份”。 一个人拥有好几辆豪车,把一种代步工具变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 真正的消费活动应该是一个具体的人的活动,我们的感觉、身体需要和审美趣味应该同时参与这一活动,是具有判断力的。 但在消费异化中,使用物品的真实享受却成为次要的,人们一看到有新奇的物品上市就会不假思索的争相购买, 最典型的就是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更新速度非常快,但也不妨碍人们追逐最新款的脚步。人们仿佛过上了一种物质丰沛、精神贫乏的生活。

3.2.2 消费是可以被操纵的。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消费欲望越变越大的同时喜好趣味也开始趋同,资本家就成功地利用了人们不当心理和想法,通过广告、竞争和舆论,很容易控制人们的消费活动并对其影响、操控和预测。“消费品的整个现实主要是广告竞赛制造出来的虚构之物”。正如当今社会的网红经济,所有人都去追寻一致的锥子脸审美, 争相模仿网红,抢购网红达人们推荐的产品,网红推手公司就应运而生, 专门为满足这类群体需求批量生产出一批网红,对消费构成错误导向,操纵消费。

3.2.3 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操控方式——异化消费。异化的消费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首先,它牺牲了人类的全部精神生活。一般低等动物就是把追逐物质享受作为第一需要,人类如今也是如此,把物质消费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这和低等动物有什么区别呢?失去了精神养分的汲取,必然内心空虚,充满痛苦。人的幸福与否应该有很多衡量标准,如果仅仅满足于更多财富和享受,忽视自身的精神追求,成为没有思想、空洞的人。这样的人就越容易被控制、越没有自由、越被压制,人就无法自由发展、自我实现。其次,资本主义通过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消费标准,不断满足人们的“虚假需求”,削弱了人们的批判思维和革命意识,通过消费让人 “不知不觉的、无声无息的、顺顺从从的、服服帖帖的、舒舒服服的” 被控制。

3.2.4 消费异化必然产生生态问题。消费与生产是相互促进的,资本家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消费选择,人们也就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越来越高标准的、越来越超过实际需求的消费需求,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实现资本的无限扩张,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资本家必须能够确保从自然界持续获取资源,作为生产大量的商品的物质基础。但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界本身有其承载力,经济增长总是受到生态系统的制约,二者矛盾越来越尖锐,对自然界进行一味的过度开发、掠夺资源必然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最终人类也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马尔库塞指出,发达的工业文明面临的最大问题即: 它的“非理性与理性的特征。”为了维持这种“非理性的理性”,资本主义必须保持其生产力,提高其生产效率,持续满足人们的虚假需求,提升人们因消费带来的满意度、惬意感,资源浪费被美化为满足人们的需要,环境破坏被解读为建设与发展的必然。

3.2.5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商品拜物教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一种“抽象的对象之间或者说冰冷的机器之间的相互利用”,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与疏离,“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成了支配人们行动的准则。这一原则使的人脱离自身。在现代社会,个人不再存在,个性不再张扬,只剩下展窗里一份份冷冰冰的、没有感情的、仿佛批量生产出来的商品。这意味着“人的死亡”。

4 对法兰克福学派消费异化理论的评价及其对我

国社会的借鉴意义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具有批判性而非建构性的特点,又被称为是“缺乏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这一学派是从抽象人性的角度出发,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性异化归结为心理、科技、文化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原因,他们畢竟无法找到消灭现代资本主义剥削和摧残人性的途径。 马尔库塞等人并没有从资本主义的社会存在出发,找到解决消费需求和欲望问题的方法,而是把人的需求和欲望看作是首要的问题。他要进行的“本能革命”、“意识革命”是要通过社会意识的解决来消除社会存在的问题。这就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把问题本末倒置,陷入唯心主义的旋涡。

法兰克福学派的消费异化理论不仅批判消费异化造成人的价值观扭曲、人性毁灭等社会现象问题,而且发展了新时期、新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马克思主要是对政治、经济的批判,法兰克福学派则不同,他们的批判理论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基于时代变化特点,围绕异化理论,但更侧重于历史与文化批判的理论。批判的内容更彻底、更深刻,矛头直指人的存在和人的本质,这也使得法兰克福学派的异化理论不同于传统异化理论,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更有深度的特点。

因此,虽然这一学派的理论也有其局限性,但它超前预测了许多现象级的社会问题,如住房问题上的异化,人们一味追求大房子,开发商哄抬房价;汽车消费的异化造成石油资源紧缺;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现象;商品过度包装现象等等问题,这些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应提倡全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认识到幸福不是一味的消费,满足不是超出自己能力的享受,我们应明辨实际需求和虚假需求,明确自己真正要什么,避免为进行攀比、炫耀、享乐而盲目奢侈消费。 其次,要倡导以人为本,注重满足人的主观和客观需要,使人与人之间团结友善、相互关爱,不断汲取精神财富、解放天性,发挥创造性的同时保持理性。 彻底消除人们错误的消费心理和幸福观,人们不再是资本主义实现利润的工具,最终实现人性化的消费,走向健康消费的社会。最后,应该认识到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其固定承载力,无法满足人类无尽的消费欲望,因此人们应进行生态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子孙后代也能享受上自然的馈赠。提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集约经济,以质量而不是数量衡量经济社会的发展, 严惩为扩大生产、获取高额利益的制假卖假行为,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评估生态环境效益,拥有金山银山,也不破坏绿水青山,坚持可持续发展不动摇。

[参考文献]

[1]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 张峰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2]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3] 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孙恺详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4] 吴迪.法兰克福学派异化消费理论光芒与缺陷并存[J].中外思潮,2016(10):114-115.

猜你喜欢

社会建设人的本质
网络社会风险规律及其因应策略
网络社会风险规律及其因应策略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中国化的实践与发展
再论唯物史观的人本思想
人不是什么:卡西尔批判式人学观探究
杜甫的生态观对现代生态社会建设的启发
从“人的本质”看犯罪的刑罚预防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关于青年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