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湖北省农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2018-05-14高春玲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1期

高春玲

[摘要] 选用湖北省1990~2016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劳动力人口占比、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占比、农作物耕种面积等统计数据,并用虚拟变量衡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情况,据此分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以及具体的影响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湖北省农民消费水平有显著性地影响,对消费意愿没有显著性地影响,其主要是通过提升农民的消费能力来增加消费水平。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消费;消费能力

[中图分类号] F840.6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虽然我国农村人口占比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作为农业大国,目前仍有半数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民的生活消费需求潜力巨大,挖掘农民的消费能力,刺激农民的消费意愿,启动农村消费市场至关重要。但是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偏低,农民对未来收入不确定的预期导致更多的预防性储蓄,这些都对农民消费产生不利影响,极大降低了农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抑制了消费需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一个重要功能便是通过政府财政补贴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农民对老年养老问题的忧虑,提高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增加消费支出水平。

为解决农民日益严重的养老问题,我国于2009年颁布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是实现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解决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一项重大惠民政策。那么,这项政策的实施是否起到相应的作用,是否又会影响农民的消费水平呢?基于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是否会对农民的消费起到促进作用,如果有促进作用,促进作用有多大呢?是通过刺激消费能力,还是通过提升消费意愿实现的呢?本文选用湖北省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民消费的影响以及具体的影响途径。

2 模型的构建

在分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对农民消费的作用时,用农村居民消费作为被解释变量,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是否实施作为主要解释变量,为了得到无偏估计,选用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农村人口结构和农业生产条件等作为控制变量。建立如下模型:

其中:为被解释变量,为主要解释变量,为一系列的控制变量,为随机误差项,、、为未知参数。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农民尤其是老年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定程度上减小收入不确定性的预期。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通过获取国家财政补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增加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能力,进而刺激其消费意愿。与此同时,中青年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会减少他们当前的收入,对其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不管怎么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在降低农民老年时的养老风险有一定作用,进而通过减少农民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性的预期,提高当前的消费需求。

因此,为了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和具体的影响途径,被解释变量分别选用农民生活消费支出,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作为消费水平,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衡量指标。

主要解释变量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否实施,由于政府对“老农保”的扶持政策长期缺失,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模式,与农民自己缴费给自己养老的商业养老保险本质上没有多大不同。因此,本文把“老农保”看作商业养老保险的形式,认为从2009年实施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始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14年以后,我国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因此,本文中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2014年以前是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14年以后是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在研究政策的实施与否带来的影响时,一般选用虚拟变量,判断政策的实施与否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否实施选用虚拟变量来测度,由于2009年之前没有实施,赋值为0;2010年以后才开始实施,赋值为1。

根据已有经济理论,参考相关学者研究这一问题的做法,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选用以下变量为控制变量: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Modigliani and Cao(2004)通过研究认为影响消费的不是收入水平,而是实际收入增长率,因此,选用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记为X1,作为农民收入的衡量指标,以分析其对消费的影响。

价格变动。物价变动会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对未来价格上升的预期会使人们增大当期消费,用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减去100,记为X2,作为价格变动的衡量指标,来分析其对消费的影响。

人口结构。已有研究表明人口结构也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少儿人口,老年人口与消费正向相关,参考汪伟(2010)等的做法選用农村劳动力人口占比,记为X3,作为人口结构的衡量指标,研究其对消费的影响。

农业生产条件。参考范辰辰等(2015)的做法,选用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占比,记为X4,农作物耕种面积记为X5,作为农业生产条件的衡量指标,研究其对消费的影响。

3 实证结果分析

查阅《湖北省统计年鉴》各期,得到湖北省1990~2016年相关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实证结果如表1所示。

3.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根据表1的结果,首先分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模型(1)得到的是没有加入任何控制变量时的结果,主要解释变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1% 的水平上显著,并且系数为1.50,这表明如果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会对农民消费水平有正向影响。平均来看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比不实施时,农民消费水平每年大约增加4600元,每月增加大约380元。为了更准确地分析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增加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农村价格变动,农村劳动力人口占比,农林牧渔生产总值占比,农作物耕种面积等控制变量,得到回归结果如表1中的模型(2)所示。此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0.67,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民消费水平有正向影响。但是,在考虑一系列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使农民消费支出增加的数量有所减少。平均来看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每年大约增加1800元,每月大约增加150元。

模型(1)、(2)的结果表明,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会增加农民消费支出,提升农民消费水平。这是因为老年农民增加了当期的收入,并且以后的收入预期也会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养老的后顾之忧,非常乐于也敢于增加当前的消费支出。中青年农民虽然当前需要缴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前收入水平,但是由于缴费数额占比不大,对收入影响很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却使他们对以后的收入预期增加幅度会比老年人更大,中青年农民60岁开始每月领取的养老金除了基础养老金之外,还有个人账户养老金积累值除以139的数额。再加上消费观念的改变,他们不仅不会减少当前的消费支出,由于预期年老时基本上不用担心养老需求无法满足的问题,可能还会增加当前的消费支出。

3.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民消费途径的影响

需求有无效需求和有效需求之分,既有购买能力又有购买意愿的才能成为有效需求,否则就是无效需求。与此类似,对于消费而言,只有那些既有消费能力又有消费意愿的才能转化为真正的消费支出,因此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是决定消费水平的两个重要因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对农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是通过消费能力还是消费意愿实现的呢?

3.2.1 对农民消费能力的影响。由表1的结果可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民消费能力的影响。在没有加入任何控制变量时模型(3)的结果表明,用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系数为1.52,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对农民收入有正向影响。平均来看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会使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每年大约增长5000元,每月大约增长400元。加入相关控制变量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系数为0.79,在1%水平下仍是显著的, 其对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也有正向影响。平均来看使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每年大约增加3000元,每月增加250元。

模型(3)(4)的结果表明,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会增加农民的消费能力。虽然实施该项政策挤占了中青年农民的一部分收入,但是基础养老金的发放可以直接增加农村老年人的收入,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取决于这两部分的综合作用。农村劳动力人口占比比较大,平均为0.7左右,但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金额占总收入的比重较小,缴费对中青年农民收入的负向影响比较小,领取养老金对老年人收入的正向效应超过了中青年缴费带来的负向效应。同时,由于中青年人看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老年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增加,这激励他们希望缴纳更多的费用来换取老年时更多的收入保障,因而更加努力地劳动、工作以获取更高的收入,即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中青年农民的收入有较大的乘数效应。从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对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整体上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具有显著提升农民消费能力的作用。

3.2.2 对农民消费意愿的影响。表1中模型(5)~(8)的结果给出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民消费意愿的影响。由(5)(6)可知,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作为被解释变量时,在没有加入控制变量和加入控制变量的情况下,虽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系数都为正数,分别为0.43、0.087,但在统计上都不显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对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没有影响。为此,使用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进一步分析,以便弄清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对农民消费意愿的影响,结果如表1中模型(7)、(8)所示,这两个结果也都是统计上不显著,并且在没有加入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系数为负。虽然这两种情况下,是否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估计呈现相反的结果,但都是不显著的。

这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没有起到提升农民消费意愿的作用。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民的消费,凸显了其保障功能,再加上相关惠农政策的出台实施,农民尤其是老年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好的预期,而且基本上具有确定性的基础养老金补贴使老年农民有更强的消费意愿,增加的收入中大部分用来增加消费。虽然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也会使中青年农民对未来有好的预期,但由于当前负担较重,除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需要缴费外,家里老人的医疗养老费用,孩子的教育支出等费用更是占大头,导致当前消费的增量占收入的增量比重有所下降,即消费意愿下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消费意愿的正向影响和中青年消费意愿的负向影响基本上相互抵消,其对农民消费意愿的影响是中性的,既没有显著增加也没有显著减少农民的消费意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虽然没有起到刺激农民消费意愿的作用 ,但也没有对消费意愿产生挤出效应。

4 结论

本文选取湖北省1990~2016年的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劳动力人口占比、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占比、农作物耕种面积等统计数据,并用虚拟变量衡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情况,分析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对农民消费的影响以及具体的影响途径。实证结果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会显著地刺激农民消费水平,且加入控制变量后的刺激作用明显减小。通过进一步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影响消费的具体途径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民的消费意愿没有显著影响,主要是通过增加农民的消费能力来提升消费水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升了当前老年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当前的消费能力和消費水平,这激励着中青年农民更努力地获取更高的收入,以不降低当前的消费水平,同时通过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水平以期保证老年时的消费水平。

既然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能够提升农民的消费水平,那么就应该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其中来,使更多农民能够受益。首先,可通过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增加农民对这项政策的知晓率和认知度。其次,提高基础养老金的给付水平。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相比,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替代率明显偏低,应该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提升再分配机制向农民的倾斜力度。最后,鼓励中青年农民提高缴费水平。可根据不同的缴费档次,实行多缴多补的财政补贴措施。

[参考文献]

[1] Modigliani F.,Cao S. L. .The Chinese Saving Puzzle and The Life-Cycle Hypothesis[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4(1):145-170.

[2] 汪 伟. 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J].经济学 (季刊),2010(1):29-52.

[3] 张芳芳,等.“新农保”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J].农业经济问题,2017(8):17-25.

[4] 胡宏兵,等.城乡二元结构养老保险与农村居民消费不足[J].宏观经济研究,2017(7):104-114.

[5] 沈毅,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乘数效应 研究[J].经济学家,2013(4):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