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2018-05-14杜佳琦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泉州市

杜佳琦

[摘要]以泉州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产出效益、土地利用程度三个方面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通过线性加权求和模型对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泉州市整体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其土地集约度(0.288)在福建省排名第四远低于厦门(0.844)、福州(0.339)。内部土地集约程度不均,土地集约度最高的地区为鲤城区(0.868),最低为安溪县(0.038)。土地集约度主要受地形地势与区位因素的影响。最后针对泉州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泉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发展指引方向。

[关键词]集约利用;城市土地;线性加权求和模型;泉州市

[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是从农业土地集约利用借鉴而来的。但由于城市土地利用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其内涵、外延比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更为丰富和复杂。赵小风等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概括为:①关注劳动、资金、技术等要素投入带来的土地利用效益;②强调以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为表征的土地利用强度;③注重城市土地利用合理布局及结构优化;④具有多功能性,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⑤是一个动态过程。

从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上来看,徐四桂等运用变异系数法对伊春市土地利用效益驱动力进行分析。詹海斌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襄阳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主成分分析。张盼运用层次分析评价方法对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测算和分析。韩书成等采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惠州市2009~2013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杨姝漫等运用最优组合赋权法对重庆市同兴工业园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权重计算。江立武等应用GIS空间模型评价对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张彦等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方法对莱州开发区企业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情况进行分级。

已有研究以省市为视角,对地级市以下的研究鲜为少见。本文选取泉州市为研究对象,在中观层面对其市辖区、县级市和县进行分析。泉州市作为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在快速的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泉州市面临着用地紧张的局面。因此,本文通过建立泉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对泉州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泉州市未来的土地利用提出针对性建议。

2 泉州市土地利用状况

泉州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北纬24°22′~25°56′、东经117°34′~119°05′之间。地势上依山面海,整体呈现为西北高,东南低的态势。作为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泉州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其北邻福州市和莆田市,南接厦门经济特区,东望宝岛台湾,西临漳州、龙岩、三明市,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总量常年位列福建省首位。根据泉州市2013年度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全市已利用土地总面积多达10346.66km2,未利用地总面积仅有939.93 km2,土地利用率高达90%以上。

3 研究方法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数据主要来自2017年《泉州市统计年鉴》与2017年《福建省统计年鉴》。遵循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和代表性、系统性和独立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原则,基于已有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结合泉州市的实际状况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产出效益以及土地利用程度3个方面建立了泉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2 评价模型的建构

3.2.1 指标标准化计算。由于选取的指标量纲不同,所以要先对这些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采用的是min-max标准化方法。公式如下:

(正向指标)

(负向指标)

Mij表示第i项指标的第j个评价单元的标准化数值,Xij表示第i项指标的第j个评价单元的原始数值。

3.2.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变异系数法是直接利用各项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通过

Wi表示第i项指标的权重,CVi表示第i项指标的变异系数,σi是第i项指标的标准差,μi是第i项指标的平均数,n表示指标的个数。

3.2.3 综合指数的测算。采用对评价指标进行线性加权求和的方法来确定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用公式表示为:

4 结果与分析

4.1 评价结果的确定

根據原始数据,对泉州市的鲤城区(含经济技术开发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4个市辖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3个县级市和惠安县(含台商投资区)、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4个县(不含金门)进行统计。参考石培基等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等级标准划分,笔者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建立泉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等级标准,得出泉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结果(见表2)和福建省9个设区市的土地集约度(见表3)。

4.2 评价结果的分析

4.2.1 泉州市整体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内部土地集约程度不均。泉州市城市发展较晚,由于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使得泉州的经济总量常年位于福建省首位,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却只能排到福州省第四位,与厦门、福州两市存在较大差距。泉州市内部土地集约程度不均表现为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北部内陆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距较大。东部沿海地区如石狮市、晋江市、惠安县的土地集约化程度远远高于西部北部。另一方面泉州市辖区的土地集约化程度普遍高于各县级市、县。

4.2.2 地形地势对泉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影响明显。利用泉州市土地集约利用度(见图1)、泉州市高程模型(见图2)进行对比,东南部地区地势低土地集约度高,西北部地区地势高土地集约度低。泉州东部沿海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西部地区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泉州市的耕地与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林地大多分布在西北部山区,园地大多分布在丘陵地山区,牧草地则集中于永春县。由于泉州市沿海和山区的地形地貌差距较大、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导致泉州市各县(市、区)的土地投入与产出不均等,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存在差异。

4.2.3 区位优势对泉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影响明显。东部中心城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开发早发展好,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南部的石狮市、晋江市凭借其突出的纺织业、鞋业、食品、建材、家具等产业集聚、制造加工能力强的优势使其经济发展遥遥领先。惠安县以及泉港区利用其深水港口的优势发展临港工业,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和以大型船舶修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使其土地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中部的南安市以及安溪、永春、德化部分地区土地资源条件较好但经济发展较弱,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西北部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承担着全市保护生态的任务,故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土地集约化程度较低。

5 结论与展望

泉州市的土地集约程度整体不高,内部各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均。其土地集约程度一方面受限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另一方面来自于泉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泉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是当前协调泉州市内各县(市、区)土地利用以及在土地管理系统内起到上传下达作用的地市级规划。当前泉州市正在逐步制定市级以下的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土地利用规划基层的县(市、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则应当侧重操作层面,规定各类土地的用途以及具体到对每一个地块的用途管制。因此,制定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的县乡(镇)级规划,是科学合理地引导城市土地利用规模和方式的根本途径。

泉州市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一是过度开发老城区,与古城保护的理念相悖。泉州市作为东亚文化之都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鲤城区作为泉州市的文化中心拥有大批珍贵的历史文化古迹,在土地开发的过程中对于古城的保护显然不够。因此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要严格限制一些不适合古城发展的项目,将古城保护列为鲤城区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中心城区来说,可将经营建设性土地投入转变为与古城发展相适应的土地投入。

二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土地资源利用低效。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泉州市中部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低效。洛江区作为三个市辖区之一,其与鲤城区和丰泽区相比拥有更辽阔的土地面积和更丰富的土地资源。由于开发时间晚,洛江区土地利用程度远远不及另两个区。南安市2017年居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30位、投资潜力百强第13位,近年经济增长迅猛但土地集约仍处于基本集约状态。因此泉州市的土地集约化发展应大力向土地资源利用潜力大的地区倾斜,在整体规划上做到适度分区合理开发。

[参考文献]

[1] 张富刚,郝晋珉,姜广辉,等.中国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异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5(01):23-29.

[2] 赵小风,黄贤金,陈逸,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1):1979-1996.

[3] 徐四桂,王萌萌.黑龙江省森工型资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驱动力分析——以伊春市为例[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4):91-94.

[4] 詹海斌.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襄阳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3):201-203.

[5] 张盼.基于AHP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以郑州市为例[J].金融经济,2014(12):162-164.

[6] 韩书成,李丹,熊建华,等.基于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6,33(03):86-92.

[7] 楊姝漫,何多兴,田思思,等.重庆市同兴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12):2866-2870.

[8] 江立武,赵小敏.基于GIS空间模型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开发研究,2010(02):10-12+40.

[9] 张彦,王瑷玲,王瑞燕,等.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开发区典型企业集约用地评价[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7(04):531-535.

[10] 高惠君,万哨凯,夏斌,等.南昌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31(04):765-771.

[11] 刘舒馨,唐祥云,张燚,等.基于熵权和变异系数组合赋权法的耕地质量评价实证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6(04):45-50.

[12] 叶杰,陆汝成,陈玥,等.南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4(04):82-86.

[13] 石培基,居玲华.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6(02):106-110.

猜你喜欢

泉州市
泉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双鱼幼儿园优秀少儿美术作品展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双鱼 幼儿园优秀少儿美术作品展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优秀少儿美术作品展
构建学校精神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例谈——以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人格教育”为例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丁溪幼儿园陈泽城美术作品
直面高考 我行我“数”
关于高中数学选修的讨论
天上下“热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