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管理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改探索

2018-05-14黄艳潘渝棱兰婷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改管理学经济法

黄艳 潘渝棱 兰婷

摘要:经济法是众多管理学专业的必修課程。提高经济法教学质量,推进经济法教学改革,对于管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按照应用型本科管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审视当前经济法教学在课程设计、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上的不足,针对现有问题,从修改课程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率和获得感等五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管理学;经济法;教改

中图分类号:D912.29;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383(2018)02-0065-04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Economic

Law Course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HUANG Yana,PAN Yulingb,LAN Tingb

(a.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b.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Chengdu 611730, China)

Abstract:Economic law is the compulsory course of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economic law and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economic law teaching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Accroding to the talents training goal of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the shortages of current economic law teaching in the course design, teaching idea,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ans were surveyed. Then fiv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modifying course objective, arrang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reasonably,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diversifying teaching form, strengthening capacity building and improving teachers quality, respecting the principal position of students, as well as improving students sense of participation and access to

Key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management; economic law;reform in education

成都工业学院是2012年新升格为本科的地方普通高等学校,是“四川省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单位。《成都工业学院章程》中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是“以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素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基层应用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致力于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个全新的课题,学校和各教学单位都需要转变观念,构建顶层设计,加强综合改革,才能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成都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把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应用型,按照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的要求,“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应用型管理人才为己任,突出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培养应用型管理学本科人才是个系统工程,包括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还有各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经济法课堂教学改革就属于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懂法律的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参与。经济法涵盖了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主体规范、市场行为规范以及权益的法律保护等相关内容,是管理学本科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法律知识。成都工业学院目前开设了国际商务与物流管理两个专业(前者属于管理学中的工商管理类,后者属于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为方便论述,本文统称管理学专业),它们都将经济法作为专业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使经济法成为本专业人才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改革经济法课堂教学模式,对推进应用型本科管理学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有积极作用。

本文从应用型本科管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查找经济法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不适应之处,对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实践。

1 经济法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课程教学设计偏离人才培养目标

从高职高专、一般本科再到应用型本科,在人才培养目标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经济法的教学大纲没有很好的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原有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和课程设置没有突出应用性,教学计划和教学时数上全部安排的课堂讲解,强调对理论的理解,体现了对理论教学的重视和依赖,缺乏实践教学安排,缺乏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作为管理学专业必修课程,经济法在不同专业开设,但体现在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却基本一致,这忽略了各专业知识结构的不一致和学生需求的不同,没有体现出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差异性。同时,学生在学习经济法的同时,其他课程学习中也含有与经济法的相关内容,如国际商务专业有国际商法、国际贸易等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有重合,没有体现出各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各课程之间协同育人设计不足。

1.2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没有完全確立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转变观念,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实现以教师为主体到学生为主体的转变。但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完全转变,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理念深刻影响着课堂的实施,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讲授知识点的方式推进教学,教学课程仍然以讲解法律条文、原理、概念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学生只是机械接受、记忆,缺乏参与和锻炼,应用能力和素质得不到提高,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有所背离。

1.3 教学内容操作性设计不足

经济法既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它的概念、原理、特征等都比较抽象和难懂,也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经济生活中的法律问题。然而,作为管理学专业学生,普遍法律理论基础薄弱,在此基础上学习经济法课程难度自然大。而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材编者往往更看重理论体系的架构和知识点的完整,在学生操作层面的内容设计不足。作为教材的使用者,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受此影响,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知识点的讲授上,缺乏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层面的实践,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习效果不理想,应用不足。[1]

1.4 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参与度不足

传统经济法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讲授法。教师通过对知识点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完整地掌握教材内容。但因其“一言堂”的讲解方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型,容易忽略掉学生在课堂上作用的发挥,学生缺乏教学参与,导致学生学习被动,教学实效不高。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也会采用案例讲解来辅助教学,但这种案例讲解也只是对讲授内容的简单补充,不是教学方式的改变。作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加强学生处理经济法律案例的实务能力尤为必要,但作为非法学专业学生,开展专业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法庭旁听等实践实训方式在时间上和条件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使得经济法教学手段运用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可度。同时,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上课“低头族”现象严重,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被分散,加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加,获取知识变得更加容易便捷,传统、单一的经济法教学手段难以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必须要对现有的教学手段进行改革。

2 应用型本科管理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途径探讨

2.1 修改课程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经济法的改革方向和教学目标必须要满足培养应用型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应体现出应用型:在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上,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经济法的基础知识,突出对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要留出一定的教学实践时数,设计教学实践内容,促进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计,坚持不破坏经济法自身课程体系化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体现各专业的差异性和特色;在学习评价上,改变单一的课堂考试方式,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应用能力的考察。

2.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协同性和应用性

适用于管理学的经济法课程涉及的内容庞杂,几乎每一个章节的内容都可以单独成为一门课程。而经济法课程的总课时有限,不能所有内容都面面俱到,只能作出取舍。怎么取,这就要求在教材选择和内容安排上关注两个问题:一是突出“同”。即在教材选择和讲授内容上,要与学生的专业背景结合,与学生其他课程内容相呼应。除了每个学生必学的经济法内容,如基本的经济法律制度、公司法、合同法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行为等内容外,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可选择与专业相契合的内容。像物流管理专业,可增加货物运输、包装、配送、物流保险等方面内容的学习;国际商务专业,可增加国际贸易相关法律的学习。如果该专业的其他课程教学中已有相关法律知识,那就可在经济法的学习中适当进行取舍,如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合同法中可重点介绍仓储、运输合同。这样既可照顾到学生专业需要,又避免教材内容重复,浪费资源。二是突出“用”。既然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教材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内容设计的应用型。作为本科层次的学生,对基本理论的学习把握是必然要求,因此教材选择要求理论体系的基本完备、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体现本科层次,以区别于高职人才培养。同时,与传统经济法教材重理论阐述不同,还应该强调实用性,在教材中务必多设计实操训练,多呈现一些案例,帮助学生提高应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提高课堂吸引力

综合运用启发式、探寻式、辩论式、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加强教学实践,增加实践的内容,合理分配教学实践时间,通过教学专周、模拟法庭、参观现场庭审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积极改进传统的案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是经济法教学中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方法,它是一座桥梁,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认识到实践应用的转化,提高学生对重难点的认知度,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积极作用。案例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离不开精巧的案例设计和有效的教学引导。而原有案例教学方式常常存在案例陈旧、内容与所讲内容契合度不高、讨论不足等问题。[2]改进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课下做充分准备,精心收集、编辑案例,要做到案例短而精,有鲜明的时代性、针对性、启发性,让学生有讨论探索的空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引导学生充分地展开讨论,通过分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融入到案例情景中,深入理解案例背后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实践运用能力。[3]

积极利用互联网智能技术等载体,改进教学方式。“互联网+”的来临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带来的形象、生动、直观等优势,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创造力,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利用慕课、微课资源,将翻转课堂引入经济法课堂教学,将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提高经济法教学效果。但翻转课堂受设备、教师技术能力以及精力等限制,对普通老师来讲难度较大,很难真正实现。而单纯微课、慕课的学习,缺乏有效引导和深入的探求,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实践产生阻碍。[4]经济法课程可借助学校教学信息平台建设,购买经济法的慕课、微课等资源,引导学生完成课前理论学习,教师则可集中精力做好问题设计、案例编写、实践设计、测试等课堂准备,在课上集中讲解重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辩论,并有更多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实践,这必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效使用互联网教学互动工具,提高课堂活力。当前,互联网互动工具更多地被引入课堂,为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丰富师生互动形式创造了条件,“课堂派”就是其中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课堂派”作为一款高效的在线课堂管理平台,它融班级管理、作业在线批改、成绩汇总分析、课件分享、在线讨论等服务于一体,颠覆了传统的“一言堂”的授课模式,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无缝融合,改变了教师课堂教学管理与学生的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在运用以“课堂派”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教学互动工具中,要注意它们的不足,如受网络信号等条件的限制,学生易受网络其他因素影响以及对学生常规学习的影响等,需要在使用中得到关注,根据课堂情况适时加以改进。

2.4 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教师对应用型人才的认识。只有对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有了解,才能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触摸时代脉搏,主动去学习了解新常态下党和国家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转变观念,在培养“用”上下功夫,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还要认识到经济法教学在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要树立全局性、系统性观念,与其他学科、学生专业方向协同配合,为人才培养服务。

加强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内、外两条途径进行。外途径主要是学校对教师的培养,这可以通过校际交流、校内外专题培训等方式进行。对教师的培养应该有规划、有层次,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教学经历和学历的老师给予不同的培训。同时,积极参与国家对经济法教师的培训,借助当下的“青马工程”,提高教师开展经济法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内途径主要通过自身的学习实践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作为经济法教师,应紧跟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主动学习研究国家政策,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论,用以指导教学和科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提高教师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教师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支撑。但当前新的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并不普遍,即使使用也不系统,缺乏科学设计和整体规划,这与教师有没有掌握这项技术的意愿和能力有着重要关系。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使用新智能技术的培训,加强相互交流学习,切实提高教师使用新技术的能力,促进互联网环境下教学效果的提高。

2.5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和获得感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需要,切实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从教师本位到学生本位的转变;其次,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的学习目的和作用。通常经济法课程是从法律本身来谈经济法的地位作用,但鲜有联系学生的专业、经济法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经济法对学生未来发展方面去论述,常常会让学生不清楚学习经济法对自身的专业学习和未来发展有什么作用,使学生对本门课程认识不清,学习目的不明确,消解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阐明学生所学课程与他们职业发展、未来生活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和能力。最后,教学设计过程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从内容设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手段的使用等方面,都要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规律,把学生摆在主体。可考虑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度,切实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3 小结

经济法教学改革过程中,课题组通过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修改、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案例和习题的收集编撰、测试以及“课堂派”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学生的出勤率明显提高,教师对个体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更深入具体的了解,学生的抬头率提高,学生完成作业、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增强。但不可否认的是,受时间、资源和认识等影响,离完全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应用型本科管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是个全新的课题,它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挑战。经济法教学作为其中的一个小环节,还需要借助整个系统的改革、协调运转,借助整个系统的资源才能更有效的推进。总之,改革迈出了第一步并证明了是有效的。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教学改革的理論探索将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傅远佳.新建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3):4547.

[2]李华武,夏旭丽.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管类经济法教学改革探索:以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为例[J].南昌高专学报,2011(6):8587.

[3]张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法论析[J].衡水学院学报,2016(1):110113.

[4]靳会贤.校企合作模式下“翻转课堂”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以郑州财经学院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6(32):134135.

猜你喜欢

教改管理学经济法
浅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的互动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路径探讨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升级路径分析
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
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从管理学角度看军事指挥体制改革
关于高职院校印刷色彩管理课程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