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协作 重新定义家校关系

2018-05-14田冰冰

新班主任 2018年3期
关键词:智囊团义工家校

田冰冰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事业。比起“希望家长分担班级事务性工作”的传统需求,班主任不妨带着家长共同学习、共同做事、共同研究,通过教师的智慧专业引领与家长的智慧回馈,推动家校智慧协作,进而推动教师、家长、学生可持续成长。

共同学习,成为家长学堂同伴

宏观思考,学习内容有规划:班主任要引领家长具备持续陪伴学生共同学习的意识,而不是以“我也不会”为由过早“缴械投降”。抱持平和的心态,和孩子一起从入学第一周开始,重拾各学科的必备基础知识,提高对基础知识的熟稔程度,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能学的不只是课本知识,更应包含对家庭教育的宏观思考。我们带着家长了解相应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相匹配的家庭教育方式,以求接近学生内心;带着家长了解不同年段的共性问题,帮助家长在自我对照中找到家庭教育的突破口;带着家长学习着眼学生未来发展的教育理念,让家长心态更平和,方式更温和。

价值定位,学习行动有约定:学习有目标,更需要实践行动有抓手。在接手新班之后,除了常态的线上交流,我们还与家长共同选择每月第一个周六晚上19:30~21:00为家长学堂时间,家长和教师相约听讲座、论坛争锋、答疑解惑……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策略、学生特点分析以及基础知识的讲解等,邀约不同的家长或教师轮流主讲,逐步卷入更多家长参与其间。

正如我们在《家长学堂自觉约定》中所说,那些对家庭教育有追求的人,自然会找书读,找有着同样追求的团队共行。我们就是这样一个自发形成的草根学习团队。从最开始的茫然无序,到主动思考行动的价值和定位,再逐步落到实处。带着家长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慢慢明白,教师带动家长水平提高的过程,也是教育减负的过程,是共同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

共同做事,成为班级建设搭档

带着家长共同做事,逐步和家长成为班级建设中的搭档,这是时代赋予家校沟通的重要使命。班主任要把握接手新班的重要节点,抓住家长会契机,做好家长义工的动员工作,最大程度吸纳家长资源,带动每一位家长参与班级建设。

用人所长,坚持分类用家长:多年来,我尝试把有职业特点、表达能力强的家长用到课程共建当中来,逐年打造我班“百家讲坛”中的金牌讲师;把有热情、有时间、有余力的家长用到课程保障中来,成为我们的金牌摄影、金牌化妆师;把有特殊经验的家长用到项目学习中,为特色项目的发展助力……只有用人所长,才能用得动,用得好,才能保证家长资源发挥最大作用。

课程共建,智慧协作有内涵:自2005年开始,我们尝试打造行业故事课、职业实习课、互动交流课、家庭展示课、网络视频课、年级竞标课六种家长课堂,借力家长资源进行课程共建。1.0版本的行业故事课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启蒙;2.0版本的职业实习课让学生动手体验,边听边学,在体验中感知,在感知中学习;3.0版本的互动交流课借助家长力量,弥补教师的能力盲区,实现家校互补;4.0版本的家庭展示课,以家庭组团的方式展示交流,促进家庭成员间的彼此悦纳;5.0版本的网络视频课,以家长义工网络课堂的方式,促进家庭间相互学习;6.0版本的年级竞标课,通过共享各班最优质的家长资源,成就年级课堂、学校大课堂的精彩。六种课程,共同服务学生发展。

识人而定,卷入家长共建设:每一位家长都是一个不平凡的存在,有待班主任智慧地识人而定,合理摆位。那么,如何带动每一位家长参与班级建设呢?

“滚雪球式”是带动家长资源的常用方式。首先,做好第一个家长的动员工作,做好第一个家长课程成功之后的品牌推广后,再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其中。“主动申请式”是遴选家长的又一方式。开学伊始,给家长一张义工岗位职责表, 既包含多种岗位,同时还有各种可以选择的时间和空间,呼吁每一位家长参与其中。

“人人参与式”有效解决了班主任以一带多的负累。班主任在开学初观察遴选那些“与学校同方向、组织能力好,文化素质高”的家长代表作为不同义工小组的组长。在家长会上,由班主任宣布各小组组长及分工,随后人人自主报名,参与不同的小组,自主轮流开展活动。此外还有“临时招募式”,以备不时之需。

共同研究,成为彼此智囊支持

带着家长义工做事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带着家长共同研究,让家长成为班级经营的智囊支持,着实不易。

先行先试,家长军师智慧多:班主任首先要学会集纳家长智慧,可尝试在少数家长中先行先试。

近年来,我们尝试遴选与班级发展思路同方向,且文化素质高、有一定教育见解或策划能力、易沟通的家长作为初期研究搭档,组建班级“智囊团”,逢重要活动,请“智囊团”出谋划策。“3·15”街头网购调查、创意礼物送妈妈、重阳节“听姥姥讲那过去的故事”……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活动设计,来自于智囊团中“家长军师”的智慧奉献,也让我们更加认识到家长的重要作用。

大胆开发,项目研究集智慧:“家长智囊团”只是小群体,我们还尝试通过项目研究的方式带动更多家长参与。

比如,我们曾通过微信公众号建立了“我有一个好经验”栏目,由家长义工代表定期发布典型育儿问题,以拼盘方式将4—6位教师、家长的经验。呈现出来,促进家庭教育发展。

2017年,我们还对家校协作进行了更为大胆的开发尝试。如,每次班级重要活动的文案出炉后,发给核心智囊团家长提出修改意见;围绕班本课程的建设,邀请家长共同商榷;围绕班级传统保留项目的连续开展,从家校两个视角,进行二度反思,寻找过往精彩活动中值得改进、坚持的地方,在反思中完善……正是这样敢于突破传统的工作方式,让我们在共同研讨中屡屡收获惊喜,有效提升了研讨实效。

带着家长共同学习,是班级管理容易被忽略的内容;带着家长共同做事,是时代赋予班主任的重要使命;带着家长持续研究,则是班级建设中值得深度探索的方向。今天,我们为家校沟通迈出的一小步,有可能成为明日家校沟通史上有意义的一大步。

(作者單位:重庆市巴蜀小学)

责任编辑 刘玉琴

猜你喜欢

智囊团义工家校
本期智囊团风采展示
本期智囊团风采展示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本期智囊团风采展示
本期智囊团风采展示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带上孙子做义工
当义工,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