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教学中语篇的主题与主题意义

2018-05-14陈新忠

英语学习·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主题意义引言主题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六要素整合的、探究语篇主题意义的活动观。主题是指作者(或说话者)通过文本传递的主要内容;主题意义是指主题呈现的核心思想或深层含义。教师可以从单元、标题、文体、词语等角度对主题意义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语篇;主题;主题意义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内容包含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其中,主题语境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主题语境不仅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

目前,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关注语篇的主题和主题意义,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已然成为高中英语教与学的核心任务。

主题与主题意义

《课标》倡导六要素整合的、探究主题意义的活动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教学就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设计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活动。这类课堂教学正在引起一线英语教师的广泛关注(程晓堂,2018)。

关于话语(discourse)和语篇(text)这两个术语,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在许多文献中,这两个术语是通用的(胡壮麟,1998)。本文中语篇的概念涵盖口语和书面语篇。

现行教材各单元主要以主题(话题)为引领。教材中不同的语篇为教与学提供了主要内容。语篇承载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传递着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学习这些语篇会帮助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那什么是主题?什么又是主题意义呢?

《课标》指出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和主题语境,但没有对主题进行明确定义。《课标》还指出英语课程应该把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在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课堂上,教师要充分挖掘特定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

在《改什么?如何教?怎么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一书中,主题指的是围绕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相关的某一范围展开的话题类别(梅德明、王蔷,2018)。

主题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有三个解释:第一个解释为“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第二个解释为“泛指谈话、文件、会议等的主要内容”;第三个解释为“主标题”。

也有学者认为,主题在一般文章写作中也称为主旨,是作者在反映社会生活时,通过描述的对象或提出的问题所表达出来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唐元明,2014)。

由此可见,清楚地定义主题和主题意义并非易事。为了给主题和主题意义进行大致定义,我们首先看一个例子:

这是一篇题目为How Advertising Works的说明文。以下是文章的第一段:

Do you know how many advertisements you are exposed to in your daily life? Every day, we pass by advertisements on buses and billboards, on trains and in train stations, in shop windows, outside restaurants and on public notice boards. At home, we see advertisements in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and in the middle of our favourite television programmes. We hear advertisements on the radio and come across them on the Internet. Even some of the casual garments we wear have brand names attached to them which turn us into walking advertisements. With so many messages from advertisers filling our daily lives,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how advertisements work. Then we can avoid being controlled by them.

从文章标题不难看出,这是一个以“advertising”为主题的语篇,文章讲述了广告商制作广告的一些技巧。但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读者又是哪一类群体?从“Then we can avoid being controlled by them.”这句话可知,读者应该是消费者,作者通过介绍广告商制作广告的技巧,想让消费者了解广告,避免被广告所控制。

通过以上示例可以得出,主题是指作者(或说话者)通过文本传递的主要内容,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语境,也为语言学习提供范围和语境。主题意义是指主题呈现的核心思想或深层含义,往往与文化内涵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对主题意义的探究直接影响学生对语篇的理解程度、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成效。

从文本分析的角度看,广告商制作廣告的一些技巧是该语篇的主题和内容,即回答了研读语篇时“what”的问题;消费者应该了解广告,避免被广告所控制是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该语篇的主题意义,即回答了研读语篇时“why”的问题。

探究主题意义的四个角度

1. 单元

在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或模块都是由几个语篇构成的。这几个语篇在内容上关联、互补,共同构建单元话题的整体概念。当然,单元话题在整套教材中也会有重复,这是由于学生的语言、文化、思维等方面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会表现不同。在选择性必修阶段以及选修部分提高阶段,学生的语言水平会进一步提升,思维品质和对文化的理解方面也体现出更高水平。

以北师大版《英语》必修4 Unit 12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culture shock”,单元主课文的题目分别为:

Lesson 1 Visiting Britain

Lesson 2 Mind Your Manners Lesson 3 Living Abroad

Lesson 4 The New Australians

这四个语篇构成了对单元话题“culture shock”的全面认识。Lesson 1介绍了作者初到国外对文化差异的感受——好奇、兴奋。Lesson 2是去国外做客的礼仪和注意事项。Lesson 3是在国外生活了一段时间后,由于文化差异几位学生产生的不适、难堪等感受。Lesson 4是关于融入新澳大利亚文化的篇章。这四个语篇从文化差异、文化冲突和文化调适三个方面进行说明,让学生集中了解什么是“culture shock”。

再以人教版《英语》必修1 Unit 1为例,单元主题是“Friendship”。这个话题在初中教材中也出现过多次,多数情况下谈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但本单元第一课的主课文是《安妮日记》中的片段,这与友谊有什么关系呢?

高一新生需要适应全新的学校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很多学生会感到紧张、孤独。同时,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有很多困惑。当好朋友与自己分开,无法排解内心困惑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排解心结。如果确实发生了交友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向他人寻求帮助。教材从单元的角度整体设计了与友谊话题相关的语篇:在Warming up部分,教材设计了一系列交友方面的问卷;主课文是关于安妮在阁楼中通过日记与自己对话交流的语篇;而在Reading and writing环节,教材则设计了向他人寻求帮助来解决交友方面问题的语篇。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离不开对单元的整体理解。

2. 标题

语篇的标题有结构鲜明的词串,往往高度凝练,能准确表达文章大意。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常会忽略标题的重要性而直接进入细节性的语篇阅读。

语篇的标题可以帮助读者判断语篇的文体。例如,人教版《英语》必修3 Unit 4主课文的标题为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从标题就能看出该语篇为说明文,介绍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以及生物进化的过程。

英语语篇的标题通常没有标点符号,而一则带有标点符号的标题,往往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使读者产生进一步阅读的强烈欲望。例如,人教版《英语》必修4 Unit 4主课文的标题为Communication: No Problem?这个标题中出现了问号,引发读者思考身势语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会产生问题。语篇以在机场迎接国际交换生为场景,讲述了来自几个不同国家的学生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在初次见面时因互相问候的方式不同而造成了一些误会。由此,读者可以总结出“Communication: Problem!”。在随后的段落中,作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双方能够彼此尊重,由身势语造成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最后,语篇主题落脚在“Communication: No Problem!”之上。

对主题意义的探究离不开语篇标题提供的凝练信息。在阅读之初,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理解标题,并预测语篇的主要内容。在阅读之后,教师让学生再次理解标题,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思考。

3.文体

不同文体有不同的语篇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表达方式。这些结构、特征和表达方式都不是孤立的形式,而是与写作目的、主题意义息息相关。因此,探究语篇主题意义时需要关注语篇文体。《课标》列出的文体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

记叙文通常用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一般都清楚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阅读记叙文时,读者要关注以上六要素,尤其要注意六要素与主题之间的关系。记叙文往往有一条明线和一条暗线:明线是事件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果;暗线是事件发展过程中人物的情感态度变化以及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

以人教版《英语》必修3 Unit 5为例,本单元主课文 A Trip on“the True North”是一篇游记,明线介绍了姐妹两人从温哥华自西向东的旅行,文中详细描述了她们沿途经过的一些主要城市及其特点,而暗线是通过两姐妹的所见所感,介绍了加拿大的主要地理概况(见表1)。

说明文的目的通常是通过具体说明与解释,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说明文的具体写作方法有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等。

议论文则是作者说服读者同意或支持其观点,不管是表达见解还是反驳观点,都要摆事实、讲道理。议论文一般在首段提出问题,交代文章的中心论点;主体段落通常用论据来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分析问题的两面性或利弊;结尾段一般是论证之后得出的结论。

除以上介紹的三类文体之外,在高中阶段还应补充一些文学类的语篇,文学类语篇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语篇,文学要有文学的味道。文学类语篇可以让学生理解语言意义,欣赏语言美感,丰富其生活经历,体验不同情感。

总而言之,不同语篇的教育价值有差异,了解这些语篇的写作目的、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表达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把握不同语篇类型的特点,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

4. 词语

《课标》指出,“词汇中的任何词语都是通过一定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与其他词语建立起一定联系的,并在语境中传递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准确、多样的词汇能够使语篇生动有力,所以在阅读语篇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格外注意那些能准确传达意义的词汇。

在人教版《英语》必修1 Unit 3主课文Journey Down the Mekong中,Wang Kun在描述姐姐Wang Wei时有这样一段话:“I am fond of my sister but she has one serious shortcoming. She can be really stubborn. Although she didnt know the best way of getting to places, she insisted that she organize the trip properly. Now I know that the proper way is always her way.”很显然,这段话中“stubborn”的意思是“顽固的、固执的”,带有一种贬义的色彩。

再比如,北师大版《英语》必修1 Unit 3 Lesson 4 主课文Memories of Christmas,叙述了作者儿时和圣诞节有关的几个生活片段(见表2)。

通过句子中的seriously、tried to stay awake、so much、hard to swallow等词和短语,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结语

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应立足于学生对文本表层信息的理解。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理解语篇表层信息时,教师不可急于让其探究语篇的深层含义。同时,教师应基于语篇实际传递的信息开展语篇主题意义探究,不可无限拔高。此外,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表达个人见解,教师不可将个人的见解强加给学生。本文从单元、标题、文体和词语四个角度对主题意义探究进行说明;教师还可以从更多角度理解语篇意义,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程晓堂. 2018.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10): 1-7

胡壮麟. 1998. 语篇分析任重道远[J]. 外语研究, (2): 2-5

梅德明, 王蔷. 2018. 改什么?如何教?怎么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唐元明. 2014. 主题不等于话题——对“永恒主题”的质疑[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4(6): 52-53

中国社会科学院語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北京: 商务印书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新忠,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英语教研员,教育部《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

猜你喜欢

主题意义引言主题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下)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上)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探析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劳娜古迪荪诗歌主题研究
小学品德课堂主动参与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