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2018-05-14田志娟
田志娟
摘要:动物免疫能够提高动物机体的抵抗力,确保动物食品安全。但是,在实际的动物免疫工作中,有时候会出现免疫失败的情况,这就需要针对免疫失败的具体原因,对动物重新免疫,以降低动物发生疾病的概率。本文对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动物免疫失败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动物免疫;失败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2.4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8)07-0092-02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动物食品在市场上的流通量越来越多,人们对动物食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如果动物免疫不成功,动物在养殖过程中会感染疾病,这不仅会影响到畜牧业的发展,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1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
1.1动物方面
有些动物自身的器官发育不良,如脾、胸腺等未发育好,导致动物机体缺乏T细胞、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等,从而影响免疫效果。还有的动物患有免疫抑制性疾病,动物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导致其对疫苗接种的应答反应性比较差,降低免疫效果。比如,传染性法氏囊病、猪瘟、鸡立马克氏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都会对免疫造成不利的影响。
1.2疫苗方面
有的疫苗厂家生产的疫苗不合格,有的疫苗已经过期或者接近过期,都会影响到疫苗的效果。而有的疫苗虽然在保质期内,出厂时的质量也合格,但由于保存不当,或者运输方式不当,都会降低其效果,甚至使疫苗丧失效果。在使用的时候,如果没有按照规定的比例稀释疫苗,或者经过稀释的疫苗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也可能引起动物免疫失败。还有的情况是疫苗的选择不正确,在动物注射疫苗后,达不到理想的免疫效果。比如,针对H5亚型Re-4、Re-5毒株,如果注射的疫苗只有H5NI亚型Re-1毒株疫苗,就无法达到免疫目的。
1.3免疫程序方面
要达到应有的免疫效果,必须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但是,在实际的动物免疫工作中,有的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执行免疫程序。比如,注射部位不正确,应该皮内注射的采用肌肉注射,如炭疽芽孢苗应该采用皮内注射0.2 mL,如果采用皮下注射,就会增加免疫的难度,导致免疫失败。如果在抗原之间形成竞争,免疫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现阶段,无论是强制免疫的疫苗还是自选免疫的疫苗,其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多,有的防疫人员为减少工作量,会同时注射不同的疫苗,或者两种疫苗注射的间隔时间过短,导致疫苗之间相互干扰,造成免疫失败。
2 动物免疫失败的对策
2.1确保疫苗质量
疫苗的质量决定着免疫的成败,在选择疫苗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并在运输和储存的过程中,将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运输疫苗的时间要短,需要将疫苗保持在低温环境下运输,有条件的时候可以选用冷藏车运输,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在冷藏箱中放一些冰块,同时避光保存。在疫苗储存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冷柜、低温冷库和冰箱等冷链设施,以免其出现故障影响到疫苗的质量。在使用疫苗前,则要先检查疫苗瓶的有效期、封口的严密度、瓶内是否有真空等,不合格的疫苗不能使用,
2.2改进免疫程序
在對动物进行免疫时,要根据区域内的疫病流行特点和规律,结合当地动物群体的病史、发病种类、发病日龄等,综合考虑疫苗的类型、性质等,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在对幼畜和雏禽进行免疫时,应在其母源抗体消退以后进行。在确定初免时间时,要根据抗体监测水平确定。
2.3规范免疫操作
在注射疫苗前,要严格按照规定对疫苗进行稀释。对于没有配套稀释液的疫苗,通常采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饮水免疫和气雾免疫,可以采用蒸馏水稀释,也可采用凉开水稀释,稀释用水中不能含有消毒剂,也不能含有重金属离子。如果是饮水免疫,不能用金属容器稀释,在动物饮用疫苗前,要适当限制动物的饮水量,确保其能够在1小时内将疫苗饮完。为保证所有动物都能够饮到疫苗水,应设置足够的饮水器。如果是点眼疫苗或者是滴鼻疫苗,则要保证疫苗能够完全进入动物的眼睛和鼻腔。刺种痘苗需要将种针刺一下浸一下,以保证刺种针每次都能浸入到疫苗溶液中。如果是用连续注射器对动物接种疫苗,则应反复的校正注射量,将误差控制在0. 01 mL以内,且针头不宜过粗,以免在拔针的时候有疫苗流出。在接种疫苗的时候要对针头消毒,每次注射都要更换针头。
综上所述,根据相关调查和分析可知,动物自身的身体状况不好,疫苗质量不合格,免疫程序不规范等都会导致动物免疫失败。因此,在实际对动物进行免疫时,应保证疫苗的质量,对免疫程序进行改进,并规范免疫操作,以提高动物免疫的成功率,从而提高动物机体的抗病能力,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