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科学饲养的关键技术
2018-05-14戴宏亮张金明
戴宏亮 张金明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猪肉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加入到生猪养殖中,极大地促进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在养殖过程中,全面加强对仔猪的管理,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仔猪的死亡率,还能够促进生猪养殖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仔猪科学饲养关键技术的研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科学饲养仔猪,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仔猪;科学饲养;关键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8)07-0073-02
1精心护理
1.1早吃初乳
猪初乳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免疫球蛋白。相关数据表明,仔猪出生后,如果没有及时吃到初乳,那么其免疫力就会比吃到初乳的仔猪低,并且死亡率非常高。仔猪出生并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应立即放到母猪的身边吮乳,这样不仅能够让仔猪获取免疫抗体,提高仔猪的抵抗力,还能更快让仔猪补充水分,保持体温。
1.2固定乳头
仔猪出生后,可以先让仔猪自主选择乳头,等到大多数仔猪找到乳头后,再按照仔猪的体重适当调整。例如:对于一些较为瘦弱的仔猪,应让它们吮吸前侧乳头的乳汁,强壮的则吮吸后侧乳头的乳汁。通过这样的方式,只需要人工辅助3d左右的时间,就能够有效固定仔猪吮吸乳汁的位置,进而确保仔猪的均衡生长。
1.3防止挤压
刚刚降生的仔猪非常怕冷,母猪在起身或者卧倒的时候很容易将其压伤,这一现象在仔猪出生前3d尤为多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全面加强仔猪出生后的管理力度,可以采取专人看护的方式,来确保仔猪的安全。
1.4防寒保暖
相关数据表明,新生仔猪最适宜的生長温度为35℃,出生3d后,可以逐渐降低温度。尤其是在寒冬季节,可以采取保温灯或者保温板的方式,提高仔猪生长环境的温度。此外,在炎热的夏季,也应做好降温工作,一般将温度控制在25℃左右最为适宜。
2 饲养管理
2.1及时补铁
新生仔猪平均每天需要摄食约10 mg铁,但是,在每100 9乳汁中,铁的含量仅仅只有0.2 mg,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补铁会导致仔猪出现缺铁性贫血。这不仅会延缓仔猪的生长,降低仔猪的抵抗力,甚至还会引发白痢。因此,我们应全面做好仔猪的补铁工作,例如,可以颈部肌肉注射200 mg铁复合剂,避免导致仔猪贫血。
2.2及早补水
新生仔猪的新陈代谢非常快,再加上吮吸的乳汁较浓,因此需要及时对仔猪进行补水。仔猪一旦缺水,就会去喝粪尿水,或者喝母猪喝剩下的水,这极易导致仔猪出现下痢。因此,及时做好补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3适时补料
研究发现,母猪的泌乳量在仔猪出生21 d后会逐渐减少,乳汁中的营养物质也随之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母猪的乳汁已经无法满足仔猪生长所需。因此,要想确保仔猪的正常生长,应适时补充饲料,在仔猪出生7d左右可以诱导补料,使仔猪慢慢地接受饲料的气味,等到10d后,可以补充一些利于仔猪消化并且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
2.4科学断奶
养殖户可以充分结合仔猪的实际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断奶日龄。一般来说,28 d左右为最佳断奶时间。如果断奶过早会导致仔猪出现无食欲、消化不良以及抵抗力下降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科学断奶。断奶过程中,可以将母猪赶到一个单独的猪圈里,剩下的仔猪给予最佳的温度。等到断奶仔猪的精神、食欲等各方面恢复正常后,可以进行混群以及调栏等工作。此外,仔猪断奶后,需喂食营养丰富、利于消化的饲料,而且在断奶后两周内避免换料。最后,仔猪饲料中添加柠檬酸、乳酸菌可以有效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生率。
2.5科学保育
断奶后的仔猪,应尽量采取原圈饲养方式,并保持原来的饲料,然后从环境、饲料、饲养制度逐步过渡。与此同时,让新生的仔猪在原圈停留一周左右的时间,这样一来,能够有效缓解仔猪的不安情绪,最大限度地降低应激带来的损失。同时,在分群饲养的过程中,还可以按照体重以及体质分群,一般来说,每个猪圈饲养4~6头仔猪最为适宜。此外,我们还应全面加强对仔猪的看管力度,避免仔猪出现相互撕咬的现象。等到一周之后,将仔猪转入到消毒完毕的保育舍。在喂养方面,我们应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每天保持喂食5次,每次控制在八成饱,然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此外,应控制好保育舍的温度,确保不低于20℃,并保持适量的运动,及时做好疫苗的预防接种以及驱虫工作,确保仔猪的健康生长。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加入到生猪养殖行业中。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仔猪科学化、合理化饲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积极做好仔猪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确保仔猪的健康生长,促进生猪养殖业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