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定县畜牧业供给侧改革探析

2018-05-14毛建国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畜牧业供给侧改革

毛建国

摘 要 根据武定县畜牧业生产现状,以及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消费理念的转变,提出科学谋划、产业结构调整、抓龙头企业、品牌建设和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等措施,为推进武定县畜牧业供给侧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畜牧业;供给侧改革;武定县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4.069

近年来,随着武定县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畜产品供应充裕,不但满足了城乡居民对肉食品的需求,而且还外销昆明、攀枝花等省内外市场,畜牧业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产业。但是,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消费理念的转变,武定县畜牧业发展也存在产业结构不优、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竟争力不强和养殖效益不突出等问题,成为当前制约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武定县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武定县畜牧业生产供需匹配、产销协调和农民增收的良性生产格局,并不断推动武定县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 武定县畜牧业的基本情况

畜牧业是武定县的一大优势产业,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多年来,武定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将畜禽养殖业作为培育高原特色农业和推动武定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在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畜禽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和加快畜牧业提质增效上狠下功夫,通过突出抓好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牧兽医行政执法,着力培育畜禽规模养殖、积极推广畜牧兽医科技、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和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等,较好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城乡人民生活、促进武定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7年,武定县牲畜存栏12.4万头,同比增长3.02%,出栏6.22万头,同比增长6.1%;山绵羊存栏23.5万只,同比增长6.1%,出栏16.22万只,同比增长8%;家禽存栏208万羽,同比增长0.8%,出栏484万羽,同比增长6%。武定县实现肉类总产量5.9万t,同比增长7.6%,禽蛋产量0.15万t,同比增长3.4%,实现畜牧业产值16.2亿元,同比增长3.86%。

2 武定县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2.1 畜牧业发展基础设施薄弱

1)武定县畜禽养殖方式和养殖设施落后,标准化生产水平低。武定县畜禽养殖仍以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和低水平生产为主,良种覆盖率偏低,畜禽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滞后,畜禽养殖效益差,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矛盾突出。2)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武定鸡、黑山羊缺乏核心选育场,生猪改良点建设参差不齐、布局不合理。3)县、乡、村3级畜牧兽医人员的年龄、专业结构不合理。1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缺编,最基层只有132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设施落后、待遇低,工作任务繁重且艰苦,队伍不稳定。

2.2 产业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

1)武定鸡是武定县的宝贵资源,他是云南省的知名品牌。但是,2016年武定县武定鸡产值为37 742万元,仅占武定县畜牧总产值的24%,而生猪产业比例达46.4%,武定鸡产业仍未发展成为武定县畜牧产业中的优势和主导产业,仍是以传统的生猪为主的产业结构,武定鸡的品牌、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2)受人才、养殖技术、加工能力、市场流通和品牌宣传等因素影响,武定县高端畜产品少,整个产业和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导致产业、产品的竞争力不强。

2.3 龙头企业带动与辐射能力不强

目前,武定县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和产品品质优的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辐射能力不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从而无法推动武定县经济快速发展。

2.4 畜产品加工滞后

1)武定县畜禽产品仍以原料供应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精深加工开发不够,产业链短、产品单一。2)武定县现有企业加工技术和设备落后,生产成本高,转化增值能力不强。

2.5 畜牧产业和产品品牌少,市场竞争力弱

除武定鸡具有品牌效应、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外,其余武定黑山羊、肉牛和肉猪产业缺乏品牌支撑,是典型的有产品但无品牌的大众化产业。

2.6 动物卫生监管手段落后,畜产品安全工作监管难度大

1)随着市场的开放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动物传染病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加之分散饲养,给防疫、检疫、执法监督带来很大难度。2)兽药、饲料添加剂的安全使用监管还不到位,畜产品安全有待进一步加强。

2.7 畜牧从业者素质不高

1)受打工经济影响,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人员多,农村缺乏有文化、有劳力的从业者。2)现有从业者缺乏畜牧生产的质量意识、标准化生产意识,不能自觉融入“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和农业电子商务等现代化的生产模式,经营意识淡薄。

3 武定县畜牧业供给侧改革的措施

3.1 在科学谋划和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1)积极立足市场需求和县内资源优势,科学制订发展规划。2)积极制定优惠政策,加强政策保障和措施落实,积极营造畜牧业发展软环境。3)加强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重点,积极发挥武定鸡的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武定鸡特色养殖和規模养殖,培强、做大武定鸡产业。4)以规模养殖为重点,积极引导养殖户合理调整鸡、猪、牛和羊养殖规模和结构,到2020年武定县规模化养殖水平占武定县畜牧业生产总量的60%。

3.2 在抓龙头企业和品牌建设上下功夫,培强、做大畜牧产业

1)立足武定县畜禽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有资金、有技术、有管理和有市场的企业,并重点支持县内现有龙头企业,带动武定县畜牧生产再上新台阶,力争到2020年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家、州级龙头企业10家。2)加强品牌培育。武定县要以品牌为依托,增加品牌产品在武定县畜牧业中的经济总量,提高武定县畜牧业的核心竟争力。3)积极开展三标一品申报认证,推进武定县无公害产地、产品等的认证。

3.3 在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上下功夫,提高畜禽综合生产能力

依托市场需求,在确定主推品种的基础上,武定县要积极推广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不断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内在品质。同时,武定县要提高畜禽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做大畜牧产业。

3.4 在养殖环保上下功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1)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和支撑,引导和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养殖和畜禽生态养殖。2)按照畜禽标准化养殖的要求,指导新建畜禽养殖场做好选址与布局、养殖设施配套、生产和防疫管理、养殖环保和废弃物治理等的技术指导,加强标准化建设。3)从畜禽良种、规范生产、程序免疫和养殖污染治理等方面引导养殖户开展健康养殖,从源头上减少畜禽污物。4)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按照“畜-沼-肥-果(粮、菜等)的模式,加强畜禽污染物科学利用,走种养循环发展的发展模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5 在产业监管上下功夫,保障畜禽产品消费安全

1)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不断完善设施装备,提高队伍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2)加强畜禽养殖、屠宰监管,加快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规范养殖场管理,加强对畜禽养殖投入品的监督检查,加大动物防疫、兽药饲料经营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确保畜牧业投入品的质量和畜产品的品质。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畜牧业供给侧改革
发展低碳畜牧业的必要性及应对措施研究
畜牧业发展对策探讨
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达961个
对加强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思考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