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性及其对策分析

2018-05-14覃学飞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绿色防控质量安全水稻

覃学飞

摘 要 农业防治是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基础,绿色防控主要通过采用生物、物理、施药技术等方式,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不断提高农作物的生产质量与安全性,最终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基于此,详细探讨了加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性及其对策,希望能够为提升农产品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7.011

绿色防控主要是指“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属于一种综合性较强的防控措施,其主要目的是减少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农药用量,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不断提升农作物的生产安全性以及质量安全性,能够改进农业生态环境,最终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我国病虫害有加重趋势,农民对农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其在污染环境的同时还造成农药残留,影响了农产品的安全性与质量。所以,推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对于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加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性

提升农产品质量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治理,才能有效减少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事故。相关农业专家指出,动植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有效预防病虫害,才能不断提升农产品的质量[1]。广西大化县也属于水稻种植面积比较大的一个地区,长期以来,病虫害是影响农业生产质量的主要问题。农民通常会采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但是这种方式不但会影响水稻的产量,还会污染环境,且大量的农药会残留在农产品中,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被农药污染的农产品不但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粮食的出口。應用绿色防控技术,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提升水稻的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保障,且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因此在所以,采用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方式,对于提升促使农产品质量和减少污染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具体技术

2.1 生态调控技术

生态调控技术主要是选择抗病性比较强的农产品提升其抗病能力。选择优良水稻品种有助于优化作物布局,对于幼苗培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应用生态调控技术中,要充分联合自然天敌保护利用技术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从源头上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断提升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2.2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通过引进天敌的方式诱杀害虫,能够有效保护水稻种植区的生态环境。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生物防治技术属于一种比较环保且生态的方式。以虫治虫、以菌治菌、性诱杀是常用的防治方式。例如:在水稻中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能对水稻害虫进行诱杀,266.7 hm2的稻田只需要安装110盏频振式杀虫灯,能有效地诱杀稻飞虱、大螟、水稻二化螟等害虫。稻鸭共育也是一种生物防治技术。农户要选择地势比较平坦、水源充足、利于排灌的田块进行稻鸭共育。在移栽水稻10 d后放养鸭子,尽量选择生命力顽强、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鸭子。稻田的水深要保持在10 cm左右,并利用鸭子在水中产生中耕浑水的效果,等到水稻成熟后可以将鸭子收回,能够取得良好的除虫效果。

2.3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主要是采用一些物理措施达到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目的,主要采用性引诱剂、诱虫色板等方式防治农作物害虫。目前,很多国家正在积极地研究应用植物诱控的方式防治害虫。

2.4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主要指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化学农药能有效地消灭害虫,但是长时间应用会提升病虫害的抗药性,效果会越来越差。最终病虫害还是会侵蚀农产品。基于此,在应用化学防治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1)尽量选择对症的化学药剂,保证药剂的高效低毒性。2)应用农药时,要保证用药的安全与合理性,将用药的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3)规范喷药技术,严格把握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2.5 综合防治技术

在水稻生产的过程中,单独使用一种防治技术难以取得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例如:只采用性引诱剂除害虫,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会杀死天敌,最终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所以,想要进一步提升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需要联合应用防治技术,通过创新与配套应用防治技术,能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应用量,促使综合防治技术更加高效与环保。例如:在绿色防治上,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广西大化县的生产技术,采取统一“翻耕+灯诱+深水灭蛹”的方式。

3 加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具体措施

3.1 建立引导机制

在加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过程中,大化县需要建立引导机制,充分结合当地的植物结构进行有效调整,发展特色产业,建立绿色防控实验示范基地,并不断扩大示范地的规模。就现阶段而言,绿色防控常用的经验主体主要包括生产基地、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组织农民合作社建设以及家庭农场,将关注点放在水稻农作物的生产质量与安全性上面[2]。后期需要将关注点落实到技术、农产品品牌、市场上,建立自身的农产品品牌,促使价值不断提升。

3.2 通过搭建推进平台进行服务组织培训

在加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中,需要在扶持与培育专业化统防治组织、建设社会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以及防治技术指导,促使绿色防控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同时极力向农民推荐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以及新型机械,将专业化防治和水稻病虫绿色防控结合起来,通过融合性的方式开展工作。与此同时,当地要大面积地推广与应用新模式,促使绿色防控在大化县得到广泛地普及,最终提升该地区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水平。

3.3 对防治技术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着眼于当前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现状,大化县同样需要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保证绿色防治方式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1)选择适合本地区的绿色防治技术模式,提升防治的高效性。2)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层植保机构作为绿色防控推广的重点对象。大化县要采用多种方式组织农民参加绿色防治技术学习,如举办现场观摩会或者实践培训课等,促使绿色防控技术在该地区发挥作用[3]。

3.4 提供专项资金补助

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会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的成本。同时,即便绿色防控技术能有效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但是由于销售渠道不佳,导致大量的优质农产品销售价格与普通农产品价格无异,这显然会打击农民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的积极性。基于此,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可以通过提供专项资金补助的方式提升农民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的积极性,促使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更愿意应用高效、低毒的农药产品。

3.5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在水稻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要想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相关部门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借助相关法律减少一些毒性大、污染性强的化学农药应用在在农业生产中,且可以适当简化生物农药的登记程序。此外,在生产绿色防控技术产品上,政府要给予企业一些采购与税收上面的资金与政策优惠。

4 结语

推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安全性。基于此,各地区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活动,通过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大资金与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以及综合应用多种绿色防控技术,不断提升农产品的安全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 唐洪.强化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J].四川农业科技,2015,68(2):40.

[2] 覃理前.浅析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J].南方农业,2017,11(30):25-26.

[3] 孙攀.姚联斌.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与效益初探[J].农业与技术,2015,75(10):150.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绿色防控质量安全水稻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创新策略分析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