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县7·15特大暴雨气象服务探究
2018-05-14张子明郑明发李鑫彭仕明杨如勇
张子明 郑明发 李鑫 彭仕明 杨如勇
摘 要 近年来,五峰县局地强降水频繁,暴雨诱发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2017年7月15日,受局地强对流风暴影响,五峰县境内出现局地特大暴雨天气,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严重。本研究对2017年7月15日强降水雨情进行详细分析,简述其造成的灾情及社会经济影响,对强降天气过程出现前、灾害发生发布的预报预警及服务的及时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分析和总结强降雨天气决策气象服务取得的经验、存在的不足,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效率,科学防灾减灾提供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特大暴雨;气象服务;防灾减灾
中图分类号:P458.1+2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9.079
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以变暖为主要特征。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其中暴雨灾害频繁发生,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1]。
近年来,五峰县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频繁发生。2017年7月15日,五峰县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全县5个乡镇部分地区降雨达100 mm以上,中西部乡镇受灾最为严重,暴雨导致交通瘫痪,大量基础设施被毁,多处山崩滑坡险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1 特大暴雨过程天气特点
2017年7月14日21:00至15日6:00,五峰县普降大暴雨,全县5个乡镇部分地区降雨达100 mm以上,降雨超过100 mm以上的站点15个,湾潭镇鹿耳庄站达到202 mm,宋家河站1h达到67 mm,境内山洪暴发。此次降雨过程强度大、累计雨量大、影响范围广,短时间内河水陡涨,导致多处水库、河道溢洪;道路冲断,山体滑坡,电力、通讯中断等。
1.1 降水小时强度大
据湖北省自动雨量站网统计显示,7·15特大暴雨天气过程,30站累计雨量≥50 mm,16站≥100 mm,最大累计雨量出现在湾潭镇164 mm,小时(2:00—3:00)最大雨量为55 mm,出现在青岩冲站。
1.2 持续累计雨量大
7·15特大暴雨过程,从14日20:00至15日8:00,降水持续时间达12 h,降水集中在湾潭镇、五峰镇、长乐坪及渔洋关蒿坪一带,全县累积降水中16个雨量站降水超
100 mm,最大累计雨量出现在湾潭镇164 mm。
1.3 分布不均匀
局地性强据湖北省自动雨量站网统计显示:7·15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最大累计雨量出现在湾潭镇164 mm,
次大降水三眼泉163.1 mm,另超过100 mm的站点有锁金山134 mm、茶园142 mm、龚家坪118 mm、九门
110 mm、茅庄118 mm、板仓坪130 mm、前河106 mm、五峰镇119 mm、红渔潭114 mm、白鹿庄136 mm、青岩冲117 mm、柴埠溪谷底119 mm、柴埠溪风景区103 mm、火田坑120 mm。降水主要分布在五峰县中西部乡镇,其中湾潭镇周边、五峰镇周边降水较为集中,而牛庄、付家堰、仁和坪一带降水较小。
2 特大暴雨造成的灾害
据当地民政局统计,7·15特大暴雨灾害造成8 650户24 220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47 323万元。
2.1 对农业方面的影响
7·15特大暴雨造成全县农经作物受灾总面积3 161 hm2,其中玉米2 061 hm2,蔬菜993 hm2,烟叶67 hm2,茶叶
40 hm2,直接经济损失3 400万元。
2.2 对交通及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影响
7·15特大暴雨造成道路经济损失约25 753万元,其中国省干线经济损失约8 000万元、农村公路经济损失约
17 753万元。电网9条10千伏线路跳闸、299个台区、
11 269个用户停电,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电信主干光纤湾潭、水尽司、谢家坪方向完全中断,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3座电站被冲毁,直接经济损失13 700万元。
2.3 地质灾害及险情情况
7·15特大暴雨造成原监测点湾潭镇茅庄村北风垭隧道口滑坡部分垮塌,规模约10 000 m3;枪杆坪滑坡发生局部滑移约1 000 m3。新增塌方7处,傅家堰乡鸭儿坪村
3处挡土墙发生局部垮塌,约500 m3。采花乡新增北风垭、凹风口、六门山3处滑坡,规模约50 000 m3。直接经济损失2 200万元。
3 开展的气象服务情况
3.1 预报预警精准、及时
7·15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从15日20:00开始,强降水过程自西向东逐渐影响五峰县。值班员根据卫星云图、雷达及自动站等监测资料分析强对流天气的发展趋势,与市气象台及时会商,提前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根据实况自动站降水实况对比分析,强降水时段及累计降水量与预报预警一致。
3.2 灾害性天气警报发布情况
7·15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累计发送天气预警短信近
3万条,雷电黄色预警信号2期,大风黄色预警信号1次,暴雨橙色预警信号1期,暴雨红色预警信号1期,雨情信息8期,灾害性天气警报3期,每小时向地方各級政府办公室通报实时雨量及未来天气趋势,提供决策服务。利用电视画面、网络、手机短信、国突平台、微信等信息平台,广泛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信息。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利用LED显示屏、电视画面字幕等多种方式循环播放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4 气象服务方式研究
4.1 预报服务准确及时、主动
县气象局能够根据省、市气象台短时指导预报,结合五峰县实际,提前准确判断此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为防汛安排部署提供了时间,值班员根据预报开展各项决策气象服务工作。
同时,气象服务主动,与当地防汛指挥部门时刻保持联系,通知各防汛成员单位切实有效联防。采取实时通报雨情分布情况及全县天气趋势,为五峰县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气象保障。
4.2 强化责任落实,提高认识,提前部署安排
通过强化责任意识、规范业务流程、重大天气会商等手段来加强预测预报工作。汛前制作汛期天气趋势预报,向分管领导汇报,并利用商密网、电话传真等方式下发到各乡镇、服务单位。
明确把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服务作为汛期气象服务的重点。汛期主要采用市县级气象服务发布系统、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发布平台来发送天气预警信息,在天气过程发生时,确保至少利用一种手段向社会公众、服务单位传递最新的气象信息。
根据预报结果提前召开紧急防汛会议,局长提前对重大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工作做了周密部署:从立足于防大汛、救大灾,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加强对气象服务的领导和服务质量的把关,提高政治站位,明确防汛岗位职责,全体干部职工24小时应急值守。
4.3 部门联动、主动服务
7·15特大暴雨气象服务期间,各部门密切配合,与县委县政府、防汛办、应急办及各防汛成员单位实时分享雨情、灾情信息。值班员密切监视天气变化,主动向地方党政领导,防汛、民政、国土等部门汇报最新降水实况和预报情况。发布暴雨橙色或者红色预警信号后,每小时向地方各级领导、縣防汛指挥部、民政部门等发布雨情信息,每半小时向防汛部门发布未来天气趋势及全县雨情信息。
4.4 服务产品层层把关
预报产品经值班员制作后,交由气象台长审核,逐字逐句核对,然后再由局领导签发。7·15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中,局领导与业务值班员密切关注天气发展,及时向县领导汇报天气情况,指导业务员开展各项气象服务,坚守一线、靠前指挥,及时处理突发紧急情况。
4.5 进村入户,开展灾情调查
特大暴雨过程中,成立灾情调查工作小组,降水结束后第一时间实地开展灾情调查。通过入户走访、实地查看,各地村干部及政府工作人员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信息,提前安排部署,将气象灾害危险区内的村民及时转移到安全地点,无一人员伤亡。
5 不足与启示
7·15特大暴雨过程气象服务取得一定的服务效果,但存在许多不足,通过总结启示,为今后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务工作有一定借鉴作用。
5.1 数据通讯方式单一,设备更新慢,应提高研发能力
目前,自动气象站设备均使用无线GPRS等方式传输数据。在此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中,各乡镇出现不同程度的移动、联通、电信等通讯基站损坏或退服,导致基站附近自动气象站数据无法正常传输。设备大多在2010年生产,没有扩展储存卡,由于加密为5 min传输一次,采集器只能存储一天的数据。现有设备已使用近十年,设备老化严重,电池续航能力差,遇到连续强降雨,易出现供电故障。应提高设备研发能力,提高设备使用寿命,传输方式多样化。
5.2 服务方式单一,平台延迟较长,利用多种资源发布
目前,主要通过手机短信发送灾害性天气警报,部分偏远地区手机信号较弱。当暴雨发生后,部分地区由于电力、网络、通讯等中断,短信平台将延迟,导致气象信息无法及时送达到各级村干部及村民。应开放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充分利用好农村大喇叭、显示屏以及乡村网格员等资源,广泛传播气象信息。
5.3 网格化覆盖面较小,提高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
五峰县属于鄂西山区地形,辖内沟谷纵横,降水局地性强,自动气象站网格化覆盖面达不到5 km×5 km,很多高山地区存在盲区,不能满足在当下短时临近预报服务需求。应加密气象监测,提高气象灾害监测时间密度和精度,实现气象探测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加
密监测。
5.4 业务人员变化大,加强人才培养
从事业务人员大气科学类专业较少,由于工作调动,造成人员在岗不固定。应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气象服务人才支撑保障,重点加强气象服务队伍建设和培训,培养综合型服务人才,培养一批对区域站维护维修,设备保障能力强的专业队伍,为气象服务的顺利开展提供比较支撑。
5.5 决策服务产品针对性不强,提高预报准确率
对县委县政府领导决策服务产品不够简单细致,重点不突出,产品版式单一,没有突出主要关键服务信息。在突发性灾害天气气象服务过程中,短临预报预警在防灾减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加强观测系统建设,整合现有资源,形成较为完善的观测网络;加强各种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的综合应用;在强降水临近预报中,要充分利用自动气象站和雷达等气象资料,提高突发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2]。
5.5 宣传力度不够,提高全民认识
科普及防灾减灾宣传只停留于3·23气象日宣传,没有深入学校、农村等需要的地区开展广泛宣传,很多偏远地区对灾害性天气信息认识不够。应充分利用微信、网络等手段做好气象服务的宣传工作,加强宣传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气象服务工作的认识,让更多的人认识气象、参与气象。
参考文献:
[1] 李艳艳.昌宁县“2015.9.16”局地性特大暴雨气象服务的分析和思考[J].云南气象,2016(10):44-46.
[2] 于佳,秦庆昌,马晓青,等.“7.20”北京特大暴雨过程决策气象服务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
(2):193-195.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