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预防措施

2018-05-14王家春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王家春

摘 要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逐渐增加,对各行各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产养殖是我国经济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增加了人们的收入。但水产养殖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很多在水产养殖中喷洒的一些化学药剂以及有毒饲料没有被完全利用,其通过水的作用挥发,对水产养殖区域的环境产生了很大的污染,导致水资源与土壤生态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所以在新时期要想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强化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就必须要加强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的研究,从而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保障水产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5.053

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水产养殖据了非常重要的比重,不仅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还提升了人们的收入,但不合理的水产养殖将导致整个养殖环境遭到破坏,给水产养殖的生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新时期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加强,水产养殖行业必须要树立环保理念,才能促进水产养殖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了的具体防治措施。

1 水产养殖导致环境污染的原因

1.1 内部因素

目前,在水产养殖时,不能忽略水产养殖内部因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水产养殖的内部因素主要体现在养殖模式的多样化,其导致环境污染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不同模式对于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不同。1)淡水池塘养殖模式中,内部的水资源总体性较强,导致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较弱,而水产养殖的密度非常高,会产生很多的有机物以及粪便,导致整个水体富营养化。水藻滋生,造成水产养殖的环境遭到破坏。2)水产养殖的工厂化养殖主要利用鱼饲料进行喂养,水体不能及时更换,而且更换废水时直接排入周边的池塘,一些鱼饲料中的有机物质会随机进入到池塘中,导致池塘环境受到破坏。3)水产养殖的网箱养殖方法是设立一定区域的网箱使水产养殖区域与周围的水域联连同一体进行养殖,网箱中进行消毒、喂养工作产生的化学物质会导致整个水域遭到破坏,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引发赤潮,环境污染加剧。

1.2 外部因素

在水产养殖中,外部因素往往是导致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在水产养殖中,人们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忽略了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过度养殖,不合理地增加水产养殖区域,无序的排放水产养殖废水,使周围的空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导致整个水产养殖区域的环境压力增加。此外,在水产养殖中,养殖人员不具备环保理念,认识不到新时期对于环保的重要要求,导致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比如,国家对于水产养殖饲料的配比有严格的规定,但很多养殖人员不在这个规定内进行饲料配比,甚至使用了很多的违禁药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1]。在我国水产养殖的工作中,管理部门没有加强对水产养殖行业的监视和管理,对于水产养殖的区域划分不合理,导致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的破坏出现蔓延式增长,引发重大的环境危机,不利于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

2 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的具体防治措施

在提出具体防治措施之前,必须要明确水产养殖导致环境污染出现的原因,了解水产养殖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对于环境污染出现的原因,并且从这些原因着手,才能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提升我国水产养殖行业水平,促进我国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2]。

2.1 强化管理,设置合理的制度

在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的防治过程中,1)相关的环境部门要强化对水产养殖的管理,设置合理的水产养殖制度,保障水产养殖在一个可以把控的范围之内开展。做好水产养殖区域的规划,深入了解水产养殖所在生态环境区域的承载能力,设置合理的水产养殖规模。2)在水产养殖管理的过程中,构建完善的水产养殖制度,设立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的责任制度与考核机制,要严格审查水产养殖的资质,保障水产养殖区域内环境保护的力度[3]。3)对相关的水产养殖区域进行监测,避免偷偷进行水产养殖的现象,定期监测对水产養殖区域的水资源环境、土壤环境以及空气环境,检测水产养殖区域内的环境是否达标,如果没有达标,就要责令水产养殖人员停业整顿,整治水产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严重的要进行处罚,或者吊销水产养殖的生产资质。只有从根本上确立水产养殖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责任,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对策,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2.2 提升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养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养的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水产养殖工作。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养殖户还停留在传统的粗放式养殖模式上,对于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必须要让水产养殖技术人员树立环保意识,加强对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根据不同养殖模式进行不同的技能培训,通过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此外,要加强对水产养殖人员的考核管理,对于从事水产养殖技术人员考核通过的人颁发技术人才证书,保障考核的机制要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在合理的水产养殖区域内进行水产养殖[4]。构建水产养殖环境报警制度,如果出现化学物质使用过多或者残留有机物过多,就会自动报警,通知水产养殖技术人员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应对环境污染的问题[5]。因此,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过多的使用化学物质,及时有效地清理出水产养殖区域的有机物质,更好地改善水产养殖区域的环境,提升我国水产养殖的水平。

3 结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水产养殖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但水产养殖对于环境生态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开展水产养殖时,一定要树立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在水产养殖产业经济发展中强化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水产养殖产业的引导和监督,促进水产养殖产业的绿色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晓刚.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J].农家科技,2015(4):127.

[2] 韦覃智.浅谈水产养殖对生态环境污染的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8):8219-8220.

[3] 孙平.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5):46-47.

[4] 赵安芳,刘瑞芳.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与污染控制对策[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3,12(4):15-17.

[5] 陆玉坤.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40(9):206-207.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机制中的不足及对策
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带来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分析
2008年高考中的环境污染与保护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