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社会资本、创业经历与农民工就业的探讨

2018-05-14聂瑶

财讯 2018年22期
关键词:学者农民工经历

聂瑶

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社会上起了一股“创业潮”,为农民工创业者营造7有利的创业环境,但创业有风险,创业失败者通过总结创业活动中的经历以及累积的社会资本为就业拓展了渠道。

社会资本 创业经历 农民工就业

引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一直是党和人民关注的焦点,习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而振兴乡村主要是靠人的力量,振兴乡村的理念吸引着大批有志青年,尤其是热爱家乡的农民工群体。因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据统计:2015年四川省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6.3万人,但创办企业仅1.6万个,这说明创业具有风险。创业失败的农民工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面临再次就业的难题,之前的创业经历对就业有没有帮助?

社会资本与农民工就业

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是指农民工通过个体及家庭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获得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农民工就业?社会资本与就业的关系,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为农民工就业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社会资本与个体求职关系的研究最早始于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他强调,在考察个人求职和就业过程中,不能忽略个人的社会资本所起的作用。国外早期学者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就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内学者研究表明:社会资本聚集了广泛的社会资源,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弥补了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缺陷,帮助农民工获得就业信息和机会。社会资本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农民工就业的概率,减少了工作搜寻时间,节约了时间成本[1-3]。总体而言: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就业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国内外学者认可,但从社会资本的具体内容来看,国内外学者对社会资本中的“强弱关系理论”对个人就业影响上产生很大的分歧。国外学者林南倡导“弱关系理论”,认为找到新的工作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不是从关系密切的朋友获得,而是从关系一般的朋友获得,社会关系越弱,自我越可能获取异质性资源,自我越可能获得好的社会资本;而中国学者边燕杰等人却提出了质疑,他们对中国对城市求职者调查发现:中国是一个关系型的社会,社会关系网络对中国劳动力市场意义重大,强关系起到了主要的影响作用,由此提出“强关系假设”,关系越强,帮助者越有可能为求职者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求职者找到合适工作的可能性就越大,就业信息来源也以“强关系型”社会资本为主。此外,国务院课题组2006年调查显示,农民工进城务工获得就业机会的最主要途径是亲友和熟人介绍,依靠这种方式获得工作机会的农民工超过50%[4]。张庆学者通过2年实地调研得出:农民工依靠自己找工作和依靠老乡介绍寻找工作的比重为45.7%;通过劳动力市场就业和用工单位或中介招工的就业比重为33%,这血调查结果与王毅然等学者的结论也不谋而合,认为农民工就業主要采用个人强关系网络找工作,尤其是初次工作。

创业经历与农民工就业

创业经历对农民工再就业有没有帮助?关于农民工就业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创业与一般性再就业两个方面,自主创业是农民工实现就业的一种重要途径。然而与成熟企业相比,创业企业面临更多风险,如资金断流、市场萎缩、制度缺位等,农民工缺乏辨别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而致使创业失败,为了生存和发展,再次就业是必然的理性选择。有学者研究认为:农民工创业者的先前经验、创业经历调节着其社会资本与机会识别之间的关系。社会资本构成决定着个体所能摄取的信息数量、质量,但这并不意味着摄取相同信息的不同农民工就能够识别出相同的机会,并不是因为农民工创业者比非创业者知道得更多,而是因为先前创业经历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民工对所摄取信息的解读[5]。创业经历的个体因体验过机会发现过程而更易于洞察信息价值,从而发现隐性知识,强化其信息警觉性;先前工作经验与先前创业经历是强化个体创业警觉的关键因素,更容易识别新的机会。因而研究者发现经验丰富的创业者掌握了有关市场、产品、资源等有价值知识,强化了其发现创业机会的能力,也相应地增加了其再就业的机会。

结语

社会资本是农民工获取信息和资源的重要渠道,能帮助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减少时间、金钱等的成本投入,拓展社会资本能有效的帮助农民工迅速获得较为匹配的工作岗位,此外,创业过程中的管理经历、销售经历、社交经历等都能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加强农民工职业素质,帮助农民工增加就业收入,因此建议政府部门要着力搭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平台,拓展农民工的社会网络,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即便是创业失败了,创业过程中所收获的信息与资源也对日后的就业有着极大的帮助。

[1]郑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03):111-118.

[2]宗成峰.社会资本与农民工就业及工资决定的研究述评[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 12( 05):110-113+123.

[3]周玲.社会资本与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

[4]王楚棠,张忐新,高小龙,禹文文.对农民工就业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6,( 02):292+294.

[5]丁冬,傅晋华,郑风田.社会网络、先前经验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一一基于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调查数据的分析[J].西部论坛,2014, 24( 03):26-31.

[6]蒋剑勇,郭红东.创业氛围、社会网络和农民创业意向[J].中国农村观察.2012,( 02):20-27.

猜你喜欢

学者农民工经历
画与理
冰尜8级 经历风雨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程门立雪
经历与感悟
大学者
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
一次奇妙的就餐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