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机插秧栽培中植保技术的更新途径

2018-05-14张勇陶富名罗功仪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植保技术水稻种植

张勇 陶富名 罗功仪

摘 要 机插秧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推出了植保技术的理念,即通过合理的手段来降低外界病虫害对水稻种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基于此,分别探讨水稻机插秧栽培和植保技术,旨在提升水稻种植的产量,推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机插秧栽培;植保技术;水稻种植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8.003

1 机插秧栽培技术与植保

1.1 秧田期的相关性

湘北地区的机插秧技术主要以室外塑盘的方式实现,此种方式的优势表现在对稻田的占用面积小,同时也为田间管理提供了便利。相关专家表示,病虫害的大规模发展与水稻和草地的食物链存在直接联系,要想达到植保的目的,就必须从查找出现害虫发展的原因入手,从根源上开展害虫防治工作。

1.2 大田移栽到分蘖盛期

机插秧栽培技术在实际种植中仅需要使用少量的水分,要求行距在25~30 cm,主要原因是这个距离可以保证稻苗的良好生长,有利于稻苗的分蘖。同时,行距的设置还有利于提升水稻的光合作用,为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阳光照射率提升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土壤的温度,充分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但这种作业方式也会为杂草提供可乘之机,杂草的过多生长会占用部分土壤成分,进而影响水稻的生长效率,为此,需要定期采取措施进行杂草清除作业。

1.3 分蘖盛期到孕穗期

在机插秧栽培技术中,25~30 cm行距的确定具有一定科学依据,使田间形成了利于水稻生长小环境,各个稻秧之间的缝隙率增加,使得稻田的透气性良好。同时也为秧苗提供了充足的生长空间,每根秧苗的根系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水稻的长势良好,有效提升了稻种的抗病能力。另外,行距的有效确定还可以降低纹枯病的发病率,为植保工作带来一定的便利。

1.4 穗期到收获期

采用机插秧栽培技术种植的稻秧相对较小,与原有的人工插秧方式相比稻种的成活率较低。要想打破这种局面,就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促进稻秧的成长发育,在不同的生长时期采取不同的植保措施,为稻秧的生长提供所需营养,保证稻秧的健康生长。1)栽植初期是稻秧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与成活率相关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需要在充分了解稻秧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之后,适当施加肥料,采取少量多次的施肥原则,为稻秧的生长提供养分。2)发育的中期是控制分蘖为主,控制无效分蘖,避免无效分蘖占据过多的养分,对其他部分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3)发育后期指的是稻穗的发育期和灌浆成熟期,这一阶段是提升水稻产量的关键时期,需要保证不能缺肥早衰,為其提供充足的养分,进而达到稻穗大、谷粒满的效果[1]。简单来说,水稻的生长过程需要遵循前促、中控、后攻的植保原则。

2 水稻机插秧栽培中的植物保护技术

常德市水稻的病虫害以“三虫三病”为主,但近几年来次要害虫发生呈上升趋势,偶发性病虫为害也不容忽视。

2.1 水稻主要病害

2.1.1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属于常发的水稻病害,对水稻作物的生产和产量带来较大影响。纹枯病主要集中在水稻抽穗期,会对水稻的稻穗和茎秆造成较大影响。主要防治方式为选用抗病能力强的稻种,进行种子消毒,加强田间管理,防止病毒和细菌的滋生,在水稻分蘖末期至抽穗期重点防治[2]。防治药剂有戊唑醇、噻呋酰胺、嘧菌酯、肟菌·戊唑醇等。

2.1.2 水稻稻瘟病

稻瘟病是对水稻种植危害最大的一类病害,它可以作用于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严重威胁水稻的生长发育,一旦患病很难治愈。由于稻瘟病可以发展于水稻生长的各个时期,可以细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主要防治方法:1)选种抗病能力较强的稻种,进行种子消毒;2)在种植过程中,注重每个阶段的栽培技术,提升稻秧自身的抗病能力;3)加强田间管理,为稻秧生长提供充分的水源和肥料;4)选用合理的药剂进行药物防治,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末期、齐穗期各防治一次。主要防治药剂有三环唑、稻瘟灵、嘧菌酯、肟菌·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等。

2.1.3 水稻稻曲病

该病只发生于水稻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呈墨绿色包裹全颖壳,发病后不仅影响水稻产量、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而且病原菌附着稻米上污染谷粒,严重影响品质。防治措施:1)选用优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处理;2)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合理密植,提高水稻抗性;3)减少菌源,收获前尽量把病株挑出烧掉,病稻草要及时做好处理,减少病菌的扩散、传播,减轻危害;4)田间喷药,对易感病品种和重发生地块应及时喷药预防和治疗。主要防治药剂有肟菌·戊唑醇、苯甲·苯环唑、氟环唑、戊唑醇等。

2.2 水稻主要虫害

2.2.1 稻飞虱

稻飞虱属迁飞性害虫,具有暴发性、毁灭性;成、若虫群集于稻丛下部刺吸汁液;雌虫产卵,用产卵器刺破叶鞘和叶片,使稻株失水;传播病毒病,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条纹叶枯病。早稻飞虱争取一次用药防治过关。要在水稻孕穗前发挥天敌自然控制和植株补偿作用,减少用药。中、晚稻飞虱大发生趋势下,提倡全生育期确保两次用药,合理安排第三次用药:第一次安排在分蘖期,第二次安排在孕穗末期,用长持效期药剂“压前控后”即“压四代控五代飞虱”;第三次安排在穗期,用速效药剂防治。目前,防治稻飞虱有很好的药剂,如吡蚜酮、噻嗪酮、噻虫嗪、吡虫啉、呋虫胺等。在水稻后期防治先进行分厢,然后将喷头对准水稻基部进行喷雾。

2.2.2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属迁飞性害虫,喜温暖、高湿的气候条件。在雨水多、温度不高的季节,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特别严重。在高温干燥天气,蛾子多但产卵少,且幼虫少、危害轻。重点做好水稻中后期稻纵卷叶螟主害代的防治。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技术关键是用药时期要准,水量要足,喷雾要细而均匀。当田间开始出现新的小虫苞时,即在蛾峰后7 d左右开始用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农药种类较多,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四氯虫酰胺、阿维菌素、甲维盐、阿维·氟苯、丙溴磷、毒死蜱、丙溴磷·辛硫磷等。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

2.2.3 二化螟

二化螟在水稻各个生育期都可以为害,具有群集为害、转株为害的习性。推广与合理使用安全、高效、低毒、持效期长的治螟对口农药。防治二化螟的药剂有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阿维·氟苯、阿维·氯苯等。施药在早晚最好,不同药剂合理轮用,争取大面积一代一次用药防治过关,没有过关的要及时做好后续防治。

3 水稻高产栽培理论

要想实现水稻种植高产,必须从营造生长环境、施肥管理和田间管理三个方面入手。水稻作物的生长环境与水稻的生长发育状态密切相关,只有保证一定的温度和土壤环境才能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进而提升水稻产量;施肥工作需要遵循适度适量的原则,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引发水稻的生长问题;田间管理指的是重点管理病虫害,制定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水稻作物生长的影响,以上内容均是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问题。

4 植保技术的更新研究

水稻病虫害对水稻的产量损害很大,2003—2013年的10年中,常德市水稻病虫基本上是偏重至大发生,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病虫为害造成稻谷损失4 000 t左右。病虫为害严重制约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提高,危及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物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植保技术在水稻栽培和生长过程中起到了防治和维护的重要作用,植保技术的更新和科学研究更是植保技术发展的必然。

5 结语

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实行以来,为水稻种植带来良好的发展空间,不仅提升了水稻种植的效率,还有效降低水稻种植的成本,有效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随着水稻种植规模的不断增大,存在的病虫害问题也越来越多,植保工作和水稻机插秧技术之间的配合是推进水稻种植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可以根据水稻生长的各个阶段实行有效的植保措施,进而达到水稻增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韦薇.水稻机插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新农村(黑龙江),2017(24):47.

[2] 王晓凤,赵洪芳,仲召祥.水稻机插秧的优势及高产栽培技术[J].新农村(黑龙江),2017(18):43.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植保技术水稻种植
植保技术推广现状及相关建议
植保技术在小麦高产栽培中的应用探讨
论农药危害性及绿色植保技术
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分析
水稻种植中关于抗病技术的创新探讨
区域自动观测站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分析
初探无公害果蔬中植保技术的应用
关于园林设计中的绿色园林植保技术的主要应用
重庆云阳同一地区不同土质种植的质量分析
浅谈植保技术应用于小麦高产攻关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