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影响的方法浅析
2018-05-14王慧
王慧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从业务、风险等各个方面向商业银行发起了冲击,商业银行也逐步采取措施应对挑战,通过分析商业银行面临影响的应对措施,探索更加有效的应对方式及与互联网金融更优的共同发展模式。
引言
自2013年阿里巴巴联合天弘基金设立的货币基金在支付宝上线以来,互联网金融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也冲击着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互联网金融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给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带来了很大影响:郑忐来( 2015)认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与对零售业的影响具有相似性,因为商业银行与零售商都是作为价值链的中间商存在的,而互联网则使得商业银行传统业务“脱媒”,全面影响商业银行业务。韩克勇( 2018)利用长尾理论分析了互联网金融能够突破传统金融业务壁垒并对其造成冲击的原因在于互联网金融自动对接了长尾客户的投融资需求,并借助方便快捷的交易模式吸引短头高端客户,从而增加长尾市场的投融资主体,有可能驱动长尾市场的反转。崔晓露( 2018)分析出互联网金融由于存在服务对象多元化、金融场景多元化、参与业态多元化、业务模式多元化四个方面由于传统金融业务的优势,倒逼商业银行进行业务改革及创新。韩云鹏( 2018)则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三大方面分别分析互联网金融带来的盈利影响,认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的盈利都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冲击。面对这方方面面的冲击与影响,商业银行也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改革采取应对措施,在实践与发展中不断探索更优的模式。
商业银行应对措施及效果分析
(1)传统业务网络化、电子化
首先在负债业务方面,各商业银行均陆续推出类余额宝产品,即模仿余额宝的产品功能及运营模式,将资金投资于货币基金以获取较高收益,且合作基金往往是银行(或金融集团)的控股公司使得资金在体系内流转循环。其次在资产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利用其基础客户群庞大、社会声誉良好、风险控制体系专业完善等已有优势,或是将互联网技术作为业务载体,实现传统信贷业务的服务提升,包括线上线下结合的网络贷款模式和全自助、全流程的网络贷款模式,或是采取以电子商务平台为载体的金融服务业务为核心的网络信贷,或是建立以资金流转为核心的類似于P2P的网贷平台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展开竞争。最后在中间业务方面,加强了支付业务的创新: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传统业务平稳推进的基础上,发展远程移动支付模式,即客户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通过网站或者实体店中扫描二维码打开支付链接支付,同时不断创新推出移动进场支付、无感支付等。
措施效果:商业银行通过对传统业务的网络化、电子化,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储蓄存款大量流出商业银行流向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趋势,同时借助已有优势,避开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在信贷产品上的同质化产品竞争和简单价格拼杀,利用托综合金融服务产生的扩散效应,形成了跨业务的高附加值效益。但由于互联网公司已抢占先机,在第三方支付市场占有绝对份额,因此在第三支付市场,只能形成旗鼓相当的竞争局面。
(2)转变传统思维,调整业务重心
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重点遵循“二八定律”,坚信20%的客户创造80%的利润,因此其经营重心大多放在中高端客户吸储、理财与企业大客户贷款上,对于中小微企业、个人贷款以及普通客户的业务往往不够重视,或者说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考虑,投入过多人手和精力处理处于“长尾”的小客户,只会增加银行成本。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成本大幅降低,碎片化市场的交易效率大幅提升,使得这些原本不被商业银行重视的长尾客户加总后的收益收益逐渐体现出来,可以说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就是借助互联网将这些微小但是数量庞大的长尾客户加总起来,创造了收益。
措施效果:更好地关注长尾用户的消费需求和金融需求,用户个体可以更多地关注对其自身而言更有价值的信息,生产的长尾与需求的长尾可以同时作用,再冷门的商品都能够销售掉,用户也能够搜索到、购买到,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将会出现定制化的金融服务。但是,咬亮( 2018)通过对工商银行长尾客户5年的资产配置数据研究,发现商业银行运用大数据管理的客户和未管理的客户之间资产配置有较多趋同,表明目前商业银行对于长尾客户的数据精准研究、管理、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大数据尚未充分显现其优势,仍需进一步探索改进。
(3)与互联网公司融合发展
中国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是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新型合作模式的代表,探索出商业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新的合作方式。双方互通产品体系、支付体系,商业银行提供成熟的信用体系、风控体系,互联网公司提供分布广泛的客户体系,双方实现共赢。
进一步的改进建议
(1)深化大数据精细化、精准化应用
咬亮( 2018)对工商银行客户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目前商业银行对大数据的开发利用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已经通过大数据精准细化了客户,但是并未据此推出相应的精准细化的产品和服务,导致未能充分挖掘长尾客户的潜在需求,获得相应的盈利。因此下一步商业银行应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反馈的客户数据,提升金融产品精细化设计并针对不同客户推送精准有针对性的方案,实现数据的跨地域、垮空间的扁平化管理,降低成本。
(2)健全数据风控平台
互联网金融的网络虚拟性、政策监管的滞后性、对互联网技术的依赖性等特点也给商业银行向互联网金融融合发展带来了更加特殊、复杂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因积极建立健全大数据风控平台,提高风险的分析和应对能力,同时注意加强数据安全管理,避免信息泄露。
[1]郑忐来.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路径一基于“互联网+”对零售业的影响视角.[J]财经科学,2015( 5) 34-43
[2]韩克勇.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长尾驱动与风险生成机理.[J]亚太经济,2018(1)62-66
[3]崔晓露.新金融视角下的数字经济时代长尾效应研究.[J]经济论坛,2018( 04) 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