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环境意识调查分析
2018-05-14张泽晨林琦
张泽晨 林琦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通过调研发现因为考试升学评价体系、师资匮乏、教材落后等原因造成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水平较低、环境保护实践行为更少的现象,需要各种力量共同努力解决。
基础教育 环境保护 学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指出要“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层面对于环境保护的信心和决心。西藏作为世界上最后一块净土,因为其特殊的生态环境,环境保护问题尤其重要,需要多方面力量共同努力,国家顶层设计的关注和自治区政府的力量是必须的,同时公民环境保护意识也尤为重要。根据教育对人的发展阶段的影响,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是提升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一环。鉴于此,以拉萨市城关区为例,开展了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调研与分析。调研结果显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亟待改善。
调研结果分析
组织对拉萨市实验小学等学校随机的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5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470份,有效率94%。因为年龄和受教育年限问题,调查人数按照2:3:5的比例分配,即小学阶段100人,占比20%,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80%;初中阶段150人,占比30%,有效问卷145份,有效率96.67%:高中阶段250人,占比50%,有效问卷245份,有效率98%o随机调查样本结构合适、基数大、问卷有效回收率较高,所以调查结果具有可信度。
(1)基础环境保护知识调查结果分析
359人知道世界环境日,达76.38%,其中小学阶段有55人知道,虽然占所有知道者只有15.32%,但是占整个小学阶段的68.75%;而关于环境保护组织方面则很差,只有163人能至少知道一个,只有34.68%,并且高中阶段学生有99人,占知道人数的60.73%。问卷调查第一部分结果表明:一是高年级正确率普遍高于低年级,说明教育对于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升有正向作用,随着年龄和受教育年限的增长,环境保护意识也不断提升;二是总体正确率偏低,说明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三是大家只知道一些很常识性的环境保护知识,这一现象说明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还很薄弱,亟待提升。
(2)主体环境保护知识调查结果分析
对主体环境保护知识调查结果进行加工分析,调查问卷第二部分15个题目的处理,借鉴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保护區管理快速评估与优先性确定方法(RAPPAM)中的赋值方法,对每一个题目的描述性语句进行是非程度赋值(“是”=5,“基本是”=3,“基本不是”=1,“不是”=0),对各项指标逐一进行计算,因为数值结果较大,为方便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计算各项平均值。分值越高表示环境保护意识越高,反之则表示环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
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学习阶段上升,环境保护意识呈现出下降趋势,与调查问卷第一部分结果呈现出相反的结果,尤其是高中阶段不但低于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平均水平,而且与小学阶段差距较大。这一现象将在文章第二部分的原因里面进行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原因分析
(1)考试和升学作为唯一的社会评价标准和发展途径,严重干扰了基础教育阶段环境保护教育的发展。当前发展阶段,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生活中有着不计其数的考试,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就学生、老师和家长等个体而言,希望学生的考试分数高,因为越高的分数就意味着能够有机会拥有更好的学习资源,甚至是“唯分数论”;就学校、家庭和整个社会等群体而言,希望学生进入更好的学校。基于当前的考试和升学这一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围绕考试进行学习,促使老师围绕考试进行教学,促使学校围绕考试评估老师、要求学生。调查问卷第一部分作为知识点积累考查,一方面调研发现整体环境保护意识水平低,正因为当前的考试和升学这一评价体系让老师没有很好地开展环境保护教学、让学生没有很好的进行环境保护学习;另一方面环境保护意识水平与受教育年限成正相关关系,学生在不断学习过程中积累了环境保护知识。与调查问卷第二部分结果也符合,问卷第二部分侧重于环境保护的具体行为的调研,学生因为学习而忽略其他事情。
(2)缺乏具有环境以及环境保护专业知识的教学老师,严重影响了基础教育阶段环境保护教育的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学的老师当中,都是各科.目专业的老师,知道环境保护,也会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但是停留于浅层次,根本不能进行专业的环境保护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
(3)当前教材编写领域没有环境及环境保护专用教材,严重滞后了基础教育阶段环境保护教育的发展。分析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广发使用的教材发现,完全没有环境保护相关教材。在小学阶段,《自然》等教材里面对环境有一定涉猎,现有教材里面只有对环境和对环境破坏有一定表述,没有深入更没有系统性的讲解环境、环境破坏及其影响和环境保护。
(4)整个社会舆论没有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氛围,严重阻碍了基础教育阶段环境保护教育的发展。整个社会舆论没有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氛围是基于当前考试和升学作为唯一的社会评价标准和发展途径而衍生的原因。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生态环境保护意
识的对策
(1)实行教育革新,确保基础教育阶段环境保护教育方向明确。通过教育革新实现环境保护教育要从教学和考试着手。根据当前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工作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实行多学科渗透模式,在各科目的教材中编写环境保护教育的相关知识点,通过日常基本教学渗透给学生,引导学生利学的认识环境破坏及其危害和环境保护的方法等内容。可以尝试增设资格考试或者是水平考试,设立《环境科学》科目的考试,只有合格的同学才能顺利升入高年级。这样既保证监督了环境保护教育的教学和实施效果,又不影响学生的升学考试。
(2)增强师资力量,保证基础教育阶段环境保护教育队伍壮大。根据独立开设环境保护教育课程的建议,需要有相关专业老师。同时,对现有老师还应该进行教育,一是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增设环境保护知识;二是对在职老师进行环境保护职业培训,确保老师有环境保护知识和结合本学科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教学方法。
(3)引导社会舆论,营造基础教育阶段环境保护教育基础环境。以政府和民间环保组织的力量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形成“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社会舆论氛围。
(4)明确社区责任,打造基础教育阶段环境保护教育第一阵地。社区作为所有人(这里主要针对学生)居家生活的场所,要通过使用环保产品、坚持垃圾分类等实际行动巩固环境保护教育成果。
[1]谈志勇.浅议中小学的环境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4.9.
[2]黄锡生.中国环境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杨龙海.对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几点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3.
[4]伍志鹏,伍汝辉.西南地区中学师生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调查报告[J].湖北教育学院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