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花呗风靡大学生群体
2018-05-14张若辉
张若辉
蚂蚁花呗这种短期小额信贷平台出现后,迅速兴起,成为大学生群体十分喜爱的工具。这反映了互联网金融产品在当今时代旺盛的生命力。本文通过分析蚂蚁花呗在大学生中兴起的四个原因:传统信贷消费的局限、信息通讯工具的突飞猛进、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和大学生群体的特性,以及蚂蚁花呗火爆的背后可能存在有网络攻击风险、信息泄露风睑、难以監管和放大效应,对未来以蚂蚁花呗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发展提出展望。
蚂蚁花呗
互联网金融 大学生 消费行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也在蓬勃的发展。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网上信贷产品也相继成为许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蚂蚁花呗是由蚂蚁金服在2015年4月推出的一款“先消费,后付款”的消费信贷产品。申请开通后,蚂蚁花呗会根据消费者的信用风险、支付习惯、网购情况等评定的芝麻信用积分进行综合考量,通过大数据运算,授予用户500元-50000元不等的消费额度。用户可提前预支额度,并在每个月的9号进行还款,最高免息期可达41天。
大学生作为吸收新鲜事物较快的和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群体,对蚂蚁花呗这类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有更高的接受度。调查显示,大学生如今已经成为网上信贷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大部分大学生都有使用蚂蚁花呗这类的产品,同时每个月会有一些超前消费的行为的产生。蚂蚁花呗在最近两年更是风靡大学生群体,许多学生都会在每个月的网购或者线下消费的过程中,优先使用蚂蚁花呗作为支付手段,再在下个月进行偿还。这种行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但由于政府在某些产品上的政策和监管不足,导致了一些悲剧的发生。例如,各种借贷宝风靡校园,学生或处于攀比心理,自身控制力不强,使用借贷宝额度过大,却没有偿还能力,催债导致的自杀事件也是层出不穷。这反映出当今在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下,社会中出现了诸多变化,我们应该针对这些变化进行更深刻的思考,探索其背后发生的机制,从而更好的从制度等各方面完善社会。
蚂蚁花呗在大学生中兴起的原因
(1)传统信贷消费的局限
信用卡作为传统信贷消费的主要手段,其办理和使用都有严格的限制。我国信用卡发卡对象为年满18周岁的公民、有一定直接经济来源的公民,满足上述条件可以向发卡行申请信用卡,而在校大学生普遍没有直接的经济来源而无法向银行上交证明资料来办理信用卡,而给已满18周岁的大学生发卡,还要经过第二还款来源方如父母等的同意,办卡过程繁琐而复杂,相比之下蚂蚁花呗无需申请证明,只需要在手机上安装支付宝APP进行实名认证,授权芝麻信用评定信用等级便可获得一定的消费额度,毫无疑问这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渠道,并且只要在期限内还款,便可免利息,有效避免了大学生借贷者快速失血,并且还款方式灵活,可以选择分期付款。
(2)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通讯技术突飞猛进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快速普及,为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提供了庞大而坚实的网络、终端、用户和应用基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能够更加精确的捕捉用户的需求,同时处理数据的能力也更加突出。互联网作为泛在性、通用性、开放性的基础设施,与金融相融合,产生了有别于传统金融的互联网金融。其主要特征包括更好的用户体验、后向收费、规模效应以及长尾效应。这些特性使得互联网金融具有了传统金融难以比拟的优势,包括服务便捷、匹配精准、成本低廉等。这些技术的完善,推动了蚂蚁花呗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持。从而使得人们在线上、线下购物时都方便的使用。大学生对便捷的新鲜事物都充满兴趣,自然也就加人了使用蚂蚁花呗的群体中。类似的还有共享单车,OFO的快速发展就是在早期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推广使用共享单车,从而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使用。
(3)电子商务的快速兴起
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速度领先全球,由马云的马里巴巴所推动构建起来的商业体系,推动了线上购物、移动支付在中国的迅速蔓延。网络支付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最早形态,与电子商务发展的轨迹高度吻合。电子商务发展初期,尽管已经存在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等形式,但跨行、小额使用不便利,往往通过银行汇款、邮局汇款解决支付问题。2004年10月,阿里巴巴推出支付宝,给淘宝平台交易的飞跃式发展插上了翅膀。支付宝作为第三方交易平台,实际上扮演了中间人角色,有效解决了支付、信用以及产品质量纠纷问题。此后,快钱、银联在线、汇付天下等网络支付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除网络支付外,电子商务还派生了融资、理财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大学生也是中国网购群体中的生力军,因为其住宿习惯和条件的制约,许多生活用品、零食小吃在网上进行购买反而更加便宜快捷。尤其是便宜这一优势,对没有正式收入来源的中国大学生来说有着极高的吸引力,基本所有的大学生都有网购的行为产生。而蚂蚁花呗这种便捷的信贷产品,使得生活费紧缺的大学生可以提前享受一些商品。
(4)大学生群体的特性
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95后”,成长于这个变化激烈的中国,年轻人所固有的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敢于尝试和挑战新事物的特点一定程度上令大学生群体很乐于使用新产品、新服务。同时,大学生群体是存在消费需求却缺少收人来源的群体,蚂蚁花呗正好填补了这一来源,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些便捷的小额信贷服务。大学生可以在这个月进行一定程度的超额消费,等到下个月有生活费后进行还款。此外,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种娱乐方式的兴起,不可避免的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攀比现象。中国的应试教育也缺少对学生消费习惯和观念的教育,很多学生可能无法抵挡超前消费的诱惑,从而使用蚂蚁花呗等服务。
蚂蚁花呗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作用
(1)消费观念更新
传统中国人的消费观念都是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往往都是先攒钱再消费。这也可能与过去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们习惯于存钱以应对未来风险有关。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富起来,对自己未来的收人预期也更好。蚂蚁花叹的出现,使得许多的大学生尝到了先消费后付款的甜头,能够不花费当前资金就可以享受到自己想要的产品是十分诱人的。因此,这一工具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改变。今后,他们或许对超前消费保持更加宽容的态度,也会为了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进行更多的超前消费。
(2)风险控制意识更加强烈
由于蚂蚁花呗逾期还款会对自身的芝麻信用评分产生影响,许多大学生都会在自己的偿还能力之内进行消费。大多数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是用来购买生活用品或者零食,还有一部分是购买电子产品,购买奢侈品的只有极少数本身就非常有钱的学生。虽然使用蚂蚁花呗,但由于没有固定的收人,大学生们对自己的财产安全性的关注度十分高,尽量避免逾期的发生。总体而言,并没有形成一种过度畸形消费的风潮。
(3)产生更多消费行为
蚂蚁花呗这种先消费后还款的方式,使得许多大学生产生更多的消费行为。这是在之前没有这一工具时无法实现的。传统商业银行因受信贷业务的服务成本制约,只能把有限的人力资源投向高端客户,广大中低端客户却无法享受同等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则能够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学生和白领群体能够通过蚂蚁花叹在不降低原有生活水平的情况下轻松获得满足他们消费需求的资金。
蚂蚁花呗火爆背后的风险
(1)网络攻击风险
互联网与金融都属于高风险行业,两者联姻形成风险叠加。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开放、虚拟、跨界的平台,一点接入全网皆通,风险扩散快、波及面广。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核心器件、应用软件,还是域名、互联网协议地址(IP)、根域名解析服务器等关键资源和基础设施,都先天不足,网络安全形势严峻。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隐患还会有增无减。在云计算方面:一是金融数据由内部存储、隔离防护和加密,转由云计算服务商托管,通过共享虚拟机进行逻辑隔离,很容易被“内贼”窃密。二是云计算平台界面开放、资源共享,单体风险很容易演化为系统性风险,“火烧连营”。三是存储资源反复使用和再分配,数据擦除可能不彻底,新用户可以通过还原窃取原用户数据。在大数据方面,由于数据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数据比对、关联性分析能力越来越强大,使原本加密、匿名化处理的用户信息可能被提炼和萃取,保密难度更大。
(2)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数据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资源。如何解决海量数据处理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天然冲突,是一个两难选择。从目前互联网金融使用的数据看,涉及的个人信息十分广泛,包括个人身份、信用、财产、上网行为、消费记录等信息,在信息收集、交易、存储等各个环节都存在不少泄露和滥用风险。蚂蚁花呗存储着大量客户的个人信息,包括手机号码和身份证号等信息,这都是对个人来说十分重要的信息。如果被不法分子窃取利用是十分危险的事情。大学生也要警惕公司对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和利用,以及可能存在的非法交易行為。如2010年支付宝前员工将20吉字节(Giga-Byte)用户资料有偿出售给其他电商公司和数据公司,涉及上千万用户的姓名、手机、邮箱、住址、消费记录等个人信息。
(3)监管难度较大
与传统金融不同的是,互联网金融基于开放的平台,产品和业务创新层出不穷,没有经营范围、地域等制约。一是混业经营。目前,互联网金融企业涉足多种金融业务已是常态。比如,蚂蚁金服的业务种类包括第三方支付、信贷、理财、保险、信托投资等,并准备开展征信、清算业务。二是跨地区经营。互联网金融企业注册地集中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服务范围却覆盖全国各地。比如,蚂蚁金服注册地在杭州,余额宝的浙江用户仅占6.7%。三是跨境经营。目前已有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跨境支付服务,如国际版支付宝(Es-crow)、快钱、财付通等。美国Ripple Labs在大中华区的总代理——北京锐波公司,通过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去中心化清算结算协议,撮合不同国别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间的支付信息,实现了任意币种包括比特币之间的便利就近低成本清算。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监管体制,如果按照现有的框架监管互联网金融,可能面临一系列挑战。
如今,以蚂蚁花呗为代表的信贷服务发展如此迅速,民间也兴起了很多小额借贷的APP。不少大学生身陷高利贷、裸贷威胁,同类新闻不断爆出,反映出国家对此类产品的监管力度还不够,缺少相关严厉的法律法规。这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4)放大效应
互联网金融平台兼具媒体属性,对金融风险产生放大效应。以蚂蚁花呗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虽然规模还很小,却在短短两年成为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其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互联网本身就是实时、互动、无边界的媒体,传播方式具有自组织、无中心、多方向等特点,互联网金融的用户大多是80后、90后“数字原住民”,处理和传播的内容又是海量数据。这就使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极易扩散和发酵,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掀起轩然大波,引发群体性恐慌,甚至造成系统性风险。
未来展望
总的看,像蚂蚁花呗这样的新型消费信贷方式正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中,与此同时,这种新型金融方式也成为了我国互联网市场中重要的一部分。当前以蚂蚁花呗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仍处于发育、成长乃至试错的阶段,未来走向还有待观察,但其积极意义已经显现。包括:基于草根特征和缝隙市场,弥补正规金融服务的不足,倒逼金融改革,助推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等等。促进互联网金融这一新生事物健康发展,既要尊重市场选择,鼓励探索创新,又要纳入金融监管,守住风险底线。正如麦子和稗子在抽穗前难以分辨一样,现阶段应给予互联网金融足够的宽容,监管措施宜粗不宜细,看不准的事宁可不为,也不能乱为。为此,应坚持问题导向,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着力破除不必要的障碍,营造良好的环境。
[1]李继尊.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思考[J].管理世界,2015(07):1-7+16.
[2]陈舒琪,李思卉,潘岳,王佳琳,杨兵.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研究——“蚂蚁花呗”的案例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02):305.
[3]鲁梦宇.互联网金融引起的消费信贷潮流——以“蚂蚁花呗”为例[J].中国市场,2016(48):130+149.
[4]赵尔璐.风靡大学生的消费信贷潮流——以“蚂蚁花呗”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7(29):287.
[5]龙思宇.论90后超前消费行为[J].时代金融,2016(35):273+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