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商真的这么可怕吗?
2018-05-14杨雪
杨雪
战略 销售
由于之前发生的一些违规操作,集团上下草木皆兵,公司下达了对于贸易商实行一刀切的政策,要求所有采购员杜绝和贸易商的合作,均采取源头交易的模式展开采购业务,以确保公司的利益不受损失,最大限度的做到节约成本和提质增效。可是贸易商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贸易商在我们的眼中,又被叫做中介、经销商、代理商、中间商、二道贩子,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和他们打交道,实际上他们对自己的定位也认知不清,即使业绩做得再大,仍感觉自己要有个实体店才能算上企业家,否则就成了别人口中的投机倒把、倒买倒卖、做买卖的生意人等,总感觉底气不足。
实际上他们的确很可怕。以一瓶普通的矿泉水为例,假设超市售价为1.5元。水的成本为1分钱,瓶盖喷码胶带为0.17元,运营和广告费为0.22元,经销商以0.6元的价格向工厂拿货,再以平均1元的价格售出给超市,超市再以1.5元的价格卖给消费者。再以2013年一瓶售价为1219元的53度飞天茅台酒为例,原料及生产成为为40元,管理费用63元,销售费用38元,经销商费用402元,税78元,利润598元。
这样算起来,处在末端环节的经销商似乎都在赚大钱。经销商没工厂没设备,租个仓库就能营业,轻松赚利润,貌似是台压榨机,凡是出厂的产品都在这里被中转,最终到购买者手中的时候,就会发现价格比我们预想的生产价格要高很多。于是我们一边唏嘘一边想,真黑啊,如果能绕过他,买家卖家直接交易,卖方既能提高产品售价买方又能降低采购成本,省去弯弯绕绕,岂不皆大欢喜?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甲方要规避一些贸易商和中间商,去直接和厂方交易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人们可以承认一种物料的生产成本,却不承认它的渠道成本、陈列成本、品牌成本、风险成本。分销商经济效果图显示,在关联交易中,利用排列组合的原理,通过分销商的桥梁,交易成本可以节省三分之一,所要发生的工作量减少了。例如3个生产者,去对接3个客户,最多的交易可能会发生9次,而通过中间商这座桥梁,3个生产者对一个中间商,3个客户也对接一个中间商,最多只能发生6次交易。越是消耗性大的物资,购买客户越多,贸易商和中间商的价值就越大。比如我们常喝的饮料,购买时只能从经销商处拿货。比如工厂通用的恩斯凯轴承,都有指定区域的分销商。即便自身消耗量再大,工厂本身也不会直接进行终端销售。通过中间商,交易成本降低了,交易环节减少了,最终受益的是终端客户。如果剥离掉合理的中间环节,那么我们拿到手的商品的价格只会更高而不会降低。
这些逻辑听起来有点反常识,但这是营销的基础知识。许多人还在把中间商和贸易商视为死敌,实在是杞人担天。企业的目标就是盈利,不可能允许不产生利益的环节存在。如果有,只能是在垄断行业的垄断环节。对于这些我们的确无计可施。
在我们老家河南,原阳大米黄金晴以米质晶莹透亮,软筋香甜,香味纯正,蛋白质、淀粉以及富含铜、铁、钙等微量元素享誉中原,这么好的大米卖到北京上海,少说也得十元以上一斤,可农民的田地里收米的价格可能只有1元。听起来很有赚头是不是,可是如果你让农民自己拉着大米跑到北京上海去卖,说不定卖上50元一斤还是亏本的。这里就显示了渠道和贸易商的魅力。贸易商的作用不仅仅是衔接终端客户和生产者,减少交易环节这么简单,他们还要负责提供信息汇集整理,促销宣传,谈判交易,订货存货,移库和承担资金风险等等。这么多价值的体现,却被很多人视之为无用的吸血鬼,着实令人惋惜。
最近,公司要买两台电动托盘车,为响应公司的要求,我们踢掉经销商,直接和厂家联系了起来。厂家的回应是,价格方面比经销商低了15%,但需要全款发货,既不负责售后,也不負责维保,如果有质量问题,厂家会将配件寄出但不含运费,由客户自行安装修理,而且货期要根据厂方的安排进行整批出货时间不能确保。经销商的回复是,质量问题包换,售后服务24小时内到达现场,现货,账期为30天。如果我们单纯用价格衡量,可能是厂方胜出,如果我们用综合性价比衡量,厂方的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如果一定要遵循源头交易的原则,那么事后的维修保养所造成的生产停滞,能不能和公司所要求的提质增效相匹配呢?
那如果我们回归线上平台呢?是不是就能省去中间环节了?这个想法只是看上去很美丽罢了。前些年饱受诟病的超市入场费、陈列费、条码费、DM费栉比鳞次逐年攀升,这几年的声音小了点,是因为出现了比超市更强大的势力,就是电商。电商的功能和贸易商一样,四处拿货,放在平台上卖,自己卖,也让商户卖。那为什么电商就能号称零利润不赚差价呢?因为电商根本看不上那些销售产品的差价,他要是的是你的入场费,推广费,广告费,支付管控费等,而这些费用足以让他旱涝保收衣食无忧。这种新形势下,中间平台经销商的存在,使得很多企业的销售费用不降反升,而且有些费用根本无法回避。
想要经营好一个品牌,就一定要调动好贸易商的资源和积极性。而不是简单的来个渠道扁平化,貌似一切都很公开透明,如果渠道的信心受到影响,渠道体系出现混乱将很难恢复,最终影响销售市场,影响到厂家的利润和消费者的购买价格。扁平化的操作是个坑,一旦陷入就很难再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