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要素增减对借贷方向变化影响的教学探讨

2018-05-14李庭华

财讯 2018年17期
关键词:银行存款记账等式

李庭华

在会计教学中,经济业务发生后,会计要素增减对会计要素的借贷方向变化影响是一个重要的不可避免的内容,它涉及到现代会计的基石,涉及到会计业务的处理,涉及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等问题。在一般的会计教学过程中,对此问题的分绍本人认为过于简单,没有从本质上进行说明,学生仅仅是记住了会计要素的借贷方向变化,而没有理解会计要素借贷方向变化的内在联系。本文从理论上设计了一种教学方法,讲解会计要素增减对会计要素的借贷方向变化是如何影响的,从会计的内在逻辑关系开始,运用会计等式和记账规则以及本文假设进行约束,能够让不懂会计的人理解会计要素的内在联系,自已在一般情况下进行推导。

会计要素 教学会计逻辑 会计等式 记账规则

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也称会计恒等式,或会计方程式,它是对各会计要素的内在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所作的概括表达,即反映各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它提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1)静态等式:资产一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它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具体而言,它从一个方面表明了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资产,从另一方面表明了这些资产的来源,其中,资产是结果,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形成这些资产的原因,会计主体的资产和权益,实际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方面,是从资金的占用形式和来源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的结果。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就有一定数额的资产。资产和权益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了在数量上一个会计主体的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必定相等。

(2)动态等式:收入一费用一利润

这一会计等式,称为财务成果等式,它反映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会計要素的关系,揭示了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是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因此,又称之利润表等式。

3、综合等式:资产+费用一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这一等式综合了会计主体利润分配前财务状况等式和经营成果等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联系。

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1)在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对每项经济业务,既要记录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又必然要记录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即“有借必有贷”;账户借方记录的金额必然等于账户贷方的金额,即“借贷必相等”。

(2)所记录的账户可以是同类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账户,但必须是两个记账方向,既不能都记入借方,也不能都记人贷方;

(3)记人借方的金额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本文的假设:资产增加登记在借方

做出这样的假设,其实是将目前大家都知道的内容使之符合会计整体的逻辑关系,而不是使之不容于当前的会计逻辑。如果做出资产增加登记在贷方,可能在下面的分析中,更加能够体现出本文的意图,但是和当前整体的会计逻辑是刚好相悖的,所以做出了资产增加登记在借方的假设。

会计作为一门学科,其内在的体系是符合逻辑的,而这个逻辑关系整体上在这里不做介绍,但是最重要的应该是记账规则和会计等式,其他的所有规定,必须符合记账规则和会计等式,否则就会从根本上推翻会计的整体逻辑关系,使得会计目前的学科体系崩溃。

经济业务发生之后,会计要素增减对会计要素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应该登记在借方还是登记在贷方如何产生影响,其实是受到三个条件的约束,第一个是必须保持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不变,第二个是必须符合记账规则一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第三个是必须符合本文的假设:资产增加登记在借方。那么所有的会计要素将如何发生变化,我们是可以推断出来的。

以下就经济业务发生之后,结合会计等式,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产生影响,对会计要素所涉及的会计科目产生影响进行分析,使得学习者能够从本质上理解教学内容,理解会计要素之间增减变化对会计科目的登记方向的影响,理解这种影响的内在逻辑,而不是记住它们的登记方向。

经济业务发生之后会计要素借贷方向变化分析

(1) 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1.业务发生之前,资产一负债+所有者权益。

2.业务发生之后,新资产+原资产?新负债+原负债+所有者权益。

从会计的内在逻辑关系看,必须符合会计等式,那么,符合会计等式,就应该变化成新的会计等式,如下所示:

3.新资产+原资产=新负债+原负债+所有者权益。

根据本文的假设,新资产增加登记在借方,结合会计的内在逻辑关系,必须符合记账规则,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新资产增加,已经登记在借方,那么新负债增加,根据有借必有贷,必须登记在贷方。

例如,向银行借人6个月的借款50000兀,存入本公司的工商银行账户,所涉及的就是如此。会计主体的资产增加50000元,涉及会计科目银行存款,根据本文假设,资产增加登记在借方,所以借:银行存款一工商银行50000,根据借必有贷,新资产增加,已经登记在借方,本例中,负债增加必须登记在贷方,根据借贷必相等,金额必须是50000元,所以,贷:短期借款50000,将之写成会计分录的形式如下:

借:银行存款一工商银行50000

贷:短期借款 50000

总结:负债增加登记在贷方。

(2) 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1.业务发生之前,资产一负债+所有者权益。

2.业务发生之后,原资产+新资产一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从会计的内在逻辑关系看,必须符合会计等式,那么,符合会计等式,就应该变化成新的会计等式,如下所示:

3.原资产+新资产一新资产一负债+所有者权益。

根据本文的假设,新资产增加登记在借方,结合会计的内在逻辑关系,必须符合记账规则,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新资产增加,已经登记在借方,那么新资产减少,根据有借必有贷,必须登记在贷方。

例如,用工商银行存款50000元购买原材料钢材50000元,假如不考虑税收因素。会计主体的资产增加50000元,涉及会计科目原材料,根据本文假设,资产增加登记在借方,所以借:原材料一钢材50000,根据借必有贷,新资产增加,已经登记在借方,本例中,资产减少必须登记在贷方,根据借贷必相等,金额必须是50000元,所以,贷:银行存款一工商银行50000,将之写成会计分录的形式如下:

借:原材料一钢材50000

贷:银行存款一工商银行50000

总结:资产减少登记在贷方。

(3)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1.业务发生之前,资产一负债+所有者权益。

2.业务发生之后,原資产+新资产?负债+新所有者权益+原所有者权益。

从会计的内在逻辑关系看,必须符合会计等式,那么,符合会计等式,就应该变化成新的会计等式,如下所示:

3.原资产+新资产一负债+新所有者权益+原所有者权益。

根据本文的假设,新资产增加登记在借方,结合会计的内在逻辑关系,必须符合记账规则,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新资产增加,已经登记在借方,那么新所有者权益增加,根据有借必有贷,必须登记在贷方。

例如,广州鸿利机械有限公司投资本公司50000元存人本公司工商银行账户,假如不考虑税收因素。会计主体的资产增加50000元,涉及会计科目银行存款,根据本文假设,资产增加登记在借方,所以借:银行存款一工商银行50000,根据借必有贷,新资产增加,已经登记在借方,本例中,所有者权益增加必须登记在贷方,根据借贷必相等,金额必须是50000元,所以,贷:实收资本一广州鸿利机械有限公司 50000,将之写成会计分录的形式如下:

借:银行存款一工商银行50000

贷:实收资本一广州鸿利机械有限公司50000

总结:所有者权益增加登记在贷方。

(4) 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1.业务发生之前,资产一负债+所有者权益。

2.业务发生之后,新资产一原资产?新负债塬负债+所有者权益。

从会计的内在逻辑关系看,必须符合会计等式,那么,符合会计等式,就应该变化成新的会计等式,如下所示:

3.新资产一原资产一新负债一原负债+所有者权益。

根据上述第2项,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已经总结出资产减少登记在贷方,结合会计的内在逻辑关系,必须符合记账规则,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资产减少,已经登记在贷方,那么负债减少,根据有借必有贷,必须登记在借方。

例如,利用工商银行存款偿还以前借入6个月的借款50000元,所涉及的就是如此。会计主体的资产减少50000元,涉及会计科目银行存款,根据上述第2项,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推论出资产减少登记在贷方,所以贷:银行存款一工商银行50000,根据借必有贷,资产减少,已经登记在借方,本例中,负债减少必须登记在借方,根据借贷必相等,金额必须是50000元,所以,借:短期借款50000,将之写成会计分录的形式如下:

借:短期借款

50000

贷:银行存款一工商银行50000

总结:负债减少登记在借方。

(5)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1.业务发生之前,资产一负债+所有者权益。

2.业务发生之后,新资产一原资产?新负债+原所有者权益一新所有者权益。

从会计的内在逻辑关系看,必须符合会计等式,那么,符合会计等式,就应该变化成新的会计等式,如下所示:

3.新资产一原资产一新负债+原所有者权益-新所有者权益。

根据上述第2项,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已经总结出资产减少登记在贷方,结合会计的内在逻辑关系,必须符合记账规则,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资产减少,己经登记在贷方,那么所有者权益减少,根据有借必有贷,必须登记在借方。

例如,公司经股东大会决议,用盈余公积分派现金股利50000元,所涉及的就是如此。会计主体的资产减少50000元,涉及会计科目银行存款,根据上述第2项,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推论出资产减少登记在贷方,所以贷:银行存款一工商银行50000,根据借必有贷,资产减少,已经登记在借方,本例中,所有者权益减少必须登记在借方,根据借贷必相等,金额必须是50000元,所以,借:盈余公积一任意盈余公积50000,将之写成会计分录的形式如下:

计提应该分配的股利时:

借:盈余公积一任意盈余公积50000

贷:应付股利50000

支付给投资者股利时:

借:应付股利50000

贷:银行存款一工商银行50000

总结:所有者权益减少登记在借方。

总结

经济业务发生之后,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会计要素所对应的会计科目发生增减变动,变动之后,应该登记在借方还是登记在贷方,目前的很多教学中,介绍方法很多,比如有的直接用口诀背诵,有的直接介绍等式左边增加登记借方,减少登记贷方,等式右边相反,但是在会计学习中,由于课时等问题,训练题目较少,基于背诵基础的内容很容易遗忘,所以本文从会计的整体逻辑上开始,对此内容进行了一种可以自行推导的介绍,即使遗忘,只要弄清楚这种影响的内在逻辑,也没有问题,同时,通过这样的介绍,能够使学习者进一步理解会计的理论基础,能够理清楚会计的大致逻辑脉络,对学习其他内容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基于会计实际工作中业务的一些问题,本文对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会计要素没有进一步进行讨论,仅仅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行了讨论,但是可以循着本文思路进行自行推导。

[1]旦志红《会计恒等式赏析》,《会计之友》2009( 9)

[2](澳)杰恩·戈弗雷,阿伦·霍奇森,斯科特·霍姆斯.会计理论[M]冲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蒋听;谢东闻;单昭祥《论“会计恒等式”的作用》,《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 4)

[4]赵海侠《基础会计借贷记账法应用浅探一一基于会计等式及其变形》,《财会通讯》2014( 16)

[5]熊金粮《我国现行会计要素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探讨一一基于《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角度》,《现代经济信息》2014( 13)

[6]徐塑宇《基础会计教学中理论和实训相融相长》,《知识文库》2016 ( 21)

猜你喜欢

银行存款记账等式
财务自由第1步,从记账开始
记账类APP
记账理财的好处有哪些
一个连等式与两个不等式链
以余额宝为例浅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让手机帮你记账吧!
从丢钱事件看酒鬼公司银行存款信息披露问题
银行存款与其他货币资金管理与核算
智力冲关·奇怪的等式
一个等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