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过程的特征及财政学教学改革浅析

2018-05-14孙昌丽

财讯 2018年14期
关键词:财政学体系理论

孙昌丽

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发展以后,财政学已经出现了诸多的变化,体现在研究的方法以及研究的对象方面上。但是在当前的财政教学期间,往往具有严重的弊端问题,因沿用传统的“定论式”教学方式,所以导致教学的质量不高。这种情况是不能够满足知识演进特征的,所以加强革新认知过程的特征和财政学教学模式至关重要,本文对此问题进行浅析。

认知过程 财政学教学 改革

财政学的相关概念在当前的教材中都具有相对明确的设定,诸如财政学的基本特征以及职能体系、对于财政收支状态怎样正确的认知等等。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是教材的种类并不同,相关的概念并不能确保是对于财政学实施理解的最佳解释。进行财政学教学期间,需要对于认知特征具有良好的适应,并能够满足财政学自身演进路径,最终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起个性化的思维,进而对财政学良好的学习以及应用。

认知过程的特征分析

(1)积累知识时认知主体理性的有限性决定知识体系在不断的完善

在特定时间,特定主体对于相同的研究对象很不容易具有完全相同性的看法或者观点。知识为对事物进行多角度的描述以及认知。通常情况下,人们采取一样的术语对于相似对象展开研究,但是得到的表达效果确实不尽相同的,即意识会完全不一致。这种现象是常常发生在较广泛性流传问题的方面上,例如“个人主义跟整体主义”、“民主”等。实施理论研究时,通常以断然的“二分法”举措界定属于的掌握,尽管可以看作是研究中分歧性观点的认同,但是也能认为成对于“绝对一致”的判断,形成各自不同的或者相互对立的观点以及看法。卢瑟福对于新老制度经济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时提出了,這种思考举措属于应用便利的,在一些理论并不愿意浪费功夫实施大量的研究时,可以指出它属于另一方,所以对自身纲领没用或无益便可。但是,其会阻碍学科体系的发展以及完善。国外分析学科体系以及进行介绍时,会兼顾各派别的理论,尽管行文能够产生倾向性的问题,但是我国通常仅做断言式单维结论。早期理论训练不容易让学生兼收并蓄理论。在不同时间点上面,学科体系也会不断的扩展内涵,并且外延的内容涉及到以前不能包容的内容。于学科体系衍生进程中属于必然的现象同时也属于生命力的所在之处。因此,在特定时间点上是不会完全穷尽一学科的全部知识,同时也不可能提出全部有关术语的相关定论。

(2)对于知识的了解以及描述属于一个过程

知识是在不断的更新中进行发展的。有限理性的个人能够经现有学科基本知识体系对于未来的学科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但是却不可能知晓最终的结论到底是什么。主流经济学中的动态分析方法,其实是于预设理想情况中,对于“唯一准确”的演进路径实施讨论,并且错误和错误的校正属于动态过程中关键的内容。这种理论在知识体系的构成以及衍生期间具有普遍的存在,进行研究学科体系的建设以及理论时通常会认为具有“唯一正确”的界定方式,最终的研究目标即为寻找到这种正确的标准。但是,其会遮盖视野范围,不能秉承着兼收并蓄的态度对待异己的理论。过程分析属于非决定论分析方法,无过程必然趋向的稳定性重点以及需要遵循的路径。也就是过程分析法面对研究的问题存在过程以及演进,无均衡性。所以,知识体系无必然走向结构体系以及内涵外延和奋析的结论。

(3)积累知识期间个人具有决定性的功能

不具有意图性的自发认知过程,能够对于知识演进的方向进行决定,也就是个体的认知通常是不可化约的,个人不能完全采取自身认识将他人的认识进行取代,构建起唯一正确的认识。对知识不能将其产生的主观性特征忽略掉,但是这种主观性是不会把客观存在进行排除掉的,是相对于“形式主义”而言。这种主观性是对于个人理性有限的一种承认。个人有限理性基础上个人自生自发活动于知识演进以及理论体系构建以及完善期间,发挥出重要的功效。自生自发的社会规则系统于知识体系演进期间,个体展现出的并非一元化认识过程,属于学科体系的进步以及完善的基础。多以,单元化的以及不容分歧的理论结构能够阻碍学科的发展路径。

财政学教学改革的探究

(1)财政学科拓展路径

首先,在传统财政时期,财政学的理论演进脉络包括的内容为政府的作用范围,即从守夜人到在经济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经济干预主体,让财政学的界定以及内容出现了改变。另外是研究的基本方法,即从定量一直到定性,发展为成为在凯恩斯理论中的重要问题。其次,在现代财政学时期,更加重视财政行为主体以及行为模式。分析现代财政学的思想源头,理论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描述,但是本质共性即为寻求财政行为的微观基础,更加重视财政行为主体、行为规则、行为特征,并作为主要的研究方面。实施研究时,也引进很多学派思想提出集体行为理论等。并且更新了研究的方法,在研究财政学时,纳入进分析市场和个人行为的理论。

(2)同认知论和财政学科演进路径相洽的财政学教学

首先,需要对于学生的个性思维进行充分的激发,针对财政学基本的术语以及理论需要介绍理论界其他的看法,即被广泛接受的和未被认同的,进行中立态度的分析。进行理论推介期间,需要涵盖衍生路径,推动学生良好的掌握理论脉络,发展理性思维。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扩展知识面,创造个性化理论。其次,理论解释生活。课堂教学期间,需要重视案例的分析,以理论解释生活的示范,提供给学生分析和解释现实世界可循的示范。并且让学生多实践,经济学的要义在于对经济生活的解释,让学生建立起新型思维模式。

结语

进行财政学间,必须要对认知特征具有良好认知,使其可以满足财政学自身演进路径,帮助学生建立起个性化的思维,进而对财政学良好的学习以及应用。

[1]张诗雅,黄甫全.学习的双重认知过程及对教学的启示——基于期望价值理论的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01):64-72.

[2]李兴贵,王新民.数学归纳推理的基本内涵及认知过程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01):89-93.

[3]胡卫平,王博韬,段海军,程丽芳,周寰,李晶晶.情绪影响创造性认知过程的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5,23(11):1869-1878.

[4]魏雪峰,崔光佐,徐连荣.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08):101-107.

[5]何大安.选择偏好、认知过程与效用期望[J].学术月,2014,46(06):49-59.

猜你喜欢

财政学体系理论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现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理论”与“实践”
地方性院校财政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探讨
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2017年年会召开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方法决定成败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