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2018-05-14龚乐
龚乐
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特殊公司,因此其风险管理较之其他企业更为复杂。同时伴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出现、保费收入逐年提升,保险密度深度越来越大,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必要性逐步显现。
本文将以2004年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为基础,结合保险公司风险的特殊性,帮助保险公司建立满足“偿二代”要求的风险管理体系。笔者采用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法搭建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再以人保财险为例,阐述该体系在实际中的应用。研究发现,在风险管理中,需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来监控风险,采用内部管理与市场约束相配合的方式管理,这不但利于公司发展,更帮助整个行业快速平稳进步。
风险管理 COSO 偿二代
选题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保险业也实现了腾飞,2014年营业收入已突破千亿。据?计2015年原保险保费收入达24283亿元,同比增长20%。并且,在政策的驱动及互联网影响下,保险公司在规模、展业方式、经营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发展。
然而,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作为经营风险的保险公司不可避免的将自身置于更复杂、多变的风险中。根据保监会2015年开出的22张罚单显示,有19张涉及保险公司风险管理问题,其中包括承保、代理、资金运用中的多种问题。并且2015年保险公司出现涉及董事长、总经理变更的公司竟高达73家。可见目前保险市场还存在着动荡和混乱,亟待规范。伴随着“新国十条”的落地,我国开始向保险强国迈进,保险行业也迎来了更多的机会与挑战。同时2015年2月,保监会正式印发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17项监管规则,标志着我国保险业监管又迈向新高度。因此,本文希望在COSO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下,结合“偿二代”监管要求,对保险公司风险管理进行研究与讨论,帮助企业搭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文献综述
(1)企业风险管理理论
至今,风险管理理论已有几千年历史,内部控制理论与安全管理理论经过发展與应用,进一步形成了企业风险管理理论。1992年COSO发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将内部控制提上新高度。框架提出内部控制五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以实现报告可靠性、运营有效性及企业合规性。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内部控制在部门之间较为独立,且不能够从战略层次统筹企业的经营与风险。因此基于内控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塞班尼斯奥克斯法案》,COSO于2004年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搭建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ERM)框架。
(2)C0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C0S0企业风险框架是基于1985年的内控框架搭建出来的,框架目标由原来的三个变为四个,引入战略目标。风险管理要素也由五个变为八个,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新的框架也引入了风险整体观与风险组合观,公司应根据风险容忍度、风险偏好等在整体上统筹风险,注意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各个部门形成协作,以实现不确定性管理、减少损失、绩效最优化的目标。
(3)我国保险业的风险管理研究状况
1.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
2001年4月6日保监会印发《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该指引从组织架构、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监管角度规范了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原则、方法、过程等。
2010年11月3日,保监会印发《人身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实施指引》要求寿险公司建立风险偏好体系、风险预警等,在公司实行全面风险管理。
2015年2月13日,保监会发布了中国风险导向偿付能力体系(以下简称偿二代)的17项监管规则,建立以风险为导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体系。
2.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学者研究
张琴(2009)《全面风险管理——保险公司的“护身符”“》一文在美国次贷危机多家保险巨头重创之后,提出保险公司应实现全面风险管理,最小化危机损失。
刘乐平(2011)《保险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基于风险偏好视角》从风险偏好的角度对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进行分析,并通过GARCH模型对市场风险进行度量,以针对2010年保监会出台的《人身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实施指引》
陈文辉(2015)《中国偿二代的制度框架和实施路径》一文中探讨中国偿二代建设路径,影响及实施安排,为向偿二代过度提供指导意见。
综合已有研究,COSO框架已成为企业实行风险管理的国际通用框架,但在保险公司实际操作中,它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缺乏细节、代理问题、针对性不强等。因此本文将以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为基础,结合中国保险公司目前的市场情况、政策指引、发展阶段等,运用定量与定性综合运用的手段,为保险公司搭建具体可行的风险管理框架。并且该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偿二代”的思想引进,并结合实例,解决保险公司的实际风险管理问题。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不是独立于各个环节、部门的,而是贯穿于企业实际操作中,需要部门间互相沟通与配合的活动。主要流程如下:
(1)内部环境与目标设定。企业内部环境有可控与不可控的,但不可控环境也会对保险公司整体风险产生影响。在设立战略目标,并且需建立风险偏好传到机制,将风险的概念流动到公司的经营实践中。
(2)事项识别
在事项识别时,应当从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共同入手分析。目前,主要应用于国内保险公司识别事项的技术与方法主要有:清单法、改良讨论会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流程分析法、基于过去损失事项的数据分析法等。这些方法通常搭配使用。
(3)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发现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并进行分析、识别。对于可量化风险应通过技术分析资本是否满足监管要求及公司实际经营需求。主要包括:衡量保险公司资本金,明确三大类风险的最低资本要求、控制风险资本要求与附加资本;通过资产负债表分析资本金、承保能力比、偿付能力充足率等;衡量保险公司资本质量,将资本进行分级,探寻各种资本对损失的吸收能力;压力测试。
对于不可量化风险应采用定性分析法。通过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依据风险的重要性、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的广泛性等进行评级以来衡量风险大小。
(4)风险应对与控制活动
风险应对是指在识别风险后形成管理办法,有效的控制、转移、避免风险。控制活动即将制定的风险应对办法像公司各个部门、人员传递。上至董事会、管理层,下至员工、部门都应知晓并明确自己在风险应对办法中的作用。
(5)监控
保险公司需要对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监控,确保整体层面与个人层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随时应对风险的变化及满足监管要求。
以上5个部分在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综合运用以上5个步骤,构建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体系。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体系——以人保财险为例
(1)人保财险风险管理现状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成立于2003年,是中国七大保险集团之一。2014年保费收入2539.37亿元,增长13.2%,但赔款也有所增加,共产生1328亿元,其中车险917亿元,占赔款总额的70%。并且车险的综合成本率高达100.12%,这使得行业承保利润急剧下降,这将使人保财险在未来发展中面临较大挑战。
公司实行稳健经营原则,但在全面风险管理的实行中,我们发现存在待改善之处。2015年保监会开出的22张罚单中,共涉及11家保险公司,其中有6张对人保财险的处罚,占到27%。
其中人保财险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
1.虚挂代理问题:利用保险代理人虚构保险中介套取费用。有些保险公司为了套取费用,将公司直营记为个人销售,与代理人合伙套现。
2.内管理不合规:公司在年度审计中未上报不合格的业务,并且没有对可疑的数据、材料进行审查。
3.违反监管要求:在售卖保险产品时,私自修改保险单使其与向保监会报备材料不符。
但是我们不能只关注已发生的问题,因此也需要对其他公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避免重蹈覆辙。
1.保险销售过程中存在保险产品与贷款等捆绑售卖的现象,欺骗投保人。
2.会计处理中出现虚列费用、财务数据不真实的问题。
3.销售:存在保险代理人未尽说明义务、违反保险合同约定给予投保人额外的礼品(如车险送加油卡等)的问题。
4.挪用保险费:保险公司挪用客户账户资金进行投资的状况。
5.聘用不具有任职资格的人员:有些保险公司内部存在未进行正式聘用,该职员却履行其职能的情况。
6.违规运用保险资金:公司通过设备预付款、投资项目等多种名义变相对外拆借资金;违规开展不动产投资、股权投资、金融产品投资。
因此,本文将基于第四部分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理论,为人保财险搭建风险管理体系。
(2)完善人保财险风险管理体系建议
1.健全风险管理目标
设立目标:在“偿二代”期间,公司需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从业务线出发全面涵盖各个业务单元与职能部门,建立反应企业真实状况的风险偏好。
2.事项识别与风险评估
在风险识别是,要注重内部外部综合识别。采用以下方式:
保险风险评估:根据以往赔付率、费用率、退保率等进行压力测试,然后计量风险资本,来覆盖准备金、承保、管理、赔付、坏账风险。
市场风险评估:传统的市场风险模型包括方差与协方差、历史模型、压力测试等,可根据这些手段来对市场风险进行评估。
流动性评估: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保险公司资金流动性是很重要的方面,因此应当进行压力测试,在不同的情况下衡量公司流动性风险的大小。
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于应收账款中,公司应当控制应收账款比例,及时催缴。同时由于车险的比例较大,若大面积未及时付款,催款成本较高,故应采用“见费出单”的方式。对于再保险业务中存在的信用问题,人保财险应当及时关注再保险的评级。
操作风险评估:操作风险是由于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在实际经营管理中应当记录操作造成的损失与频率,寻找避免方式。
3.风险应对及控制活动
针对保险风险,公司应当优化产品开发、运营、管理机制,在创新的同时兼顾精算定价。并且利用大数据对经营进行分析,探明公司优质保险与大风险保单,选择性承保。并且对于市场折扣严格控制。
针对市场风险,应当建立压力测试与情景测试,模拟不利因素对保险公司的影响。调整投资结构,以充足资本金来应对风险。
针对操作风险,应当强化公司内部治理,明确各部门职责,并且制定奖惩制度。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各部门的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监测与评估。
建立风险绩效考核机制:运用信息化管理,比较各个部门的资本成本,动态反应部门、产品等的绩效,并且将EVA、RAROC等量化技术综合运用,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全面风险管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结论
本文在学习COSO框架与C-ross的基础上,建立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由于COSO框架在保险公司应用中存在缺乏细节、代理问题、针对性不强的局限性,故本文力图探讨适合中国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框架。首先,通过对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及其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偿二代”要求,从定量与定性角度为保险公司提供风险管理办法。理论上,经过分析提炼将风险管理分为5个步骤,分别为:内部环境与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与控制活动、监控。再结合中国保险市场实际情况,分析問题成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以人保财险为例,将上述理论框架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并“自下而上”确立风险偏好体系,再别人保财险在经营管理中的风险,并进行风险评估与控制。
本文的保險公司风险管理框架是适合中国市场和制度等实际情况的,但限于笔者的研究能力与实践经验,大多内容停留在理论层面且存在片面性。但结合“偿二代”的主要思想建立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中文部分
[1]张吉光:《神形兼具构建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框架》,中国金融.,2007第17期。
[2]王稳,施敏:《COSO框架对我国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启示》,保险研究,2007第1期。
[3]施敏:《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在我国保险企业中的应用研究》,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张健:《基于制度设计与措施选择论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保险研究,2008第4期。
[4]展凯:《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金融经济,2008第8期。
[5]张琴:《基于价值创造的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研究》,天津,南开大学,2009年。
[6]张琴《全面风险管理——保险公司的“护身符”》,中国保险报,2009第8期。
[7]刘乐平《保险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基于风险偏好视角》,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2011年。
[8]邢婷婷.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研究》,天津,南开大学,2013年。
[9]赵玉涛:《基于权变理论的中国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10]段纯锴:《偿二代”的国际经验与路径选择》,银行家,2014第7期。
[11]陈文辉(2015)《中国偿二代的制度框架和实施路径》,中国金融,2015第5期。
英文部分
[1]Beaver W, Parker G, “Risk Management-Problem and Solutions”,1995
[2]Tillinghast-Towers Perrin ,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 An analytic Approach.”,2000
[3]COSO ,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 2004
[4] Neil A.Doherty, “Risk Management, Risk Capital, and the Cost of Capital.”, 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2005
[5]Michael Power. , "The risk management of nothing”,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 2009 (6)
[6]David Mayers , Clifford W.Smith ,
“Compensation and Board Structure :Evidence From the Insurance Industry” ,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2010 (2)
[7] C Ducu M Maracine, “Risk Management In Business”, 2011
[8] Philippe Artzner Ph.D, “Application Of Coherent Risk Measures To Capital Requirements In Insurance”, 2012
[9]Otero. L, P Duran, S.Fernandez, "Estimating Insurers Capital Requirements through Markov Switching Models in the Solvency n Framework” , Intern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