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企业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
2018-05-14候小川
候小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将提高质量上升到了战略思想的高度。对于企业来说,要在发展中增强控制力、影响力和活力,就应给予质量更多的关注。
随着质量体系管理的不断深入,许多企业都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质量控制的措施,有效确保了产品的质量。许多以往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产品,现在随着制造精度和质量的提升,变成了现实。这显示了我们在生产制造层面的进步。然而作为企业运行最重要的一环,而如何提升管理层面的质量确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近几年,笔者所在企业开展了管理提升活动,在活动中将如何提升管理工作质量作为一项课题来研究,试图找到一套普适的方法。我们一边实施具体的管理提升工作,一边进行探索思考,经过一年的实践和总结,认为做到“四个掌握”,能有效提升管理工作质量,使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和高效。“四个掌握”即:掌握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政策,掌握基本底数,掌握基本规律。这里所说的“基未”是指根本的、未源的和主要的。
掌握基本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是命题的基本元素。本文所指基本概念,是指事物的定义、属性、分类、范围、结构、原始出处、演化过程等。
基本概念是我们做好任何一项工作的原点。很多时候,我们依样画葫芦,干工作热火朝天,但回到原点上,我们就可能对概念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如果一旦养成琢磨概念的习惯,我们就会找到钻研的感觉、学习的乐趣,就会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比如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提到“问题”,但什么是“问题”?一般人说不出明确的意见,但大部分人给出的答案会是一“出了问题”中的“问题”的意思。词典中对“问题”给出了四种解释,一为需要回答的题目,二为疑难点,三为关键点,四为事故或意外,也就是缺陷点。了解了“问题”的基本概念,我们发现在管理工作中要提升工作效果,不仅要关注缺陷点,同时也要关注需要回答的题目、疑难点和关键点。
对于企业的某一个部门,深入理解自己负责的工作的基本概念,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工作才能做得有思想、有深度,部门工作分会主动、才会少出徧差、才会做到“点儿”上。
企业倡导格物致知、穷究事物本源的工作精神和理念,掌握概念并从基本概念入手,各项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就有了坚实基础。
掌握基本政策
政策是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对于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会涉及到外部和上级的法规,做好自身工作又要有相应的制度办法。本文所指政策是就是指上级法规和本级制度,基本政策是指这些法规、制度的基本精神、基本導向、历史背景等内容。
管理拆分开来就是“管”和“理”,“管”和“理”的基本要件就是要有“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政策就做不到“一碗水端平”。政策是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依据。掌握了基本政策,在工作中就能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既能执行到位又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会有“法律、政策没有禁止的就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勇气、“只要不违法违纪、公开公平公正、讲得清道理就可以干”的底气。
质量、安全等管理工作是开展好其它管理工作的基础。检验这些管理工作的水平,需要接受相应资质认定和审查。如果死“卡”验收标准来开展工作,很多时候就会受到标准的羁绊,为了标准而标准,就会弄出很多繁琐的流程,使许多工作的开展降速减效。实际上验收标准并不像我们看到的只有僵化的条款,它们也是有其管理思想的,更有一些标准只是提供了方法,而不是强制性的要求。如果学习“表皮”条款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标准提倡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我们就可以结合企业实际与认证部门进行深度沟通,在不违背标准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在操作层面做一些创造性的调整,从而既满足验收要求,又能确保工作质量,甚至还能创造出一些好的经验。
企业倡导深入研究政策、准确领会政策的工作精神和理念,掌握并合理运用政策,各项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就能做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掌握基本底数
底数是指管理对象的各类信息。在时间上底数包括当时的政策和数据,需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在空间上包括同行业的现状,同类型工作的对比对标。掌握底数是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底数不清,工作就分析不清、不透,甚至分析产生偏差,交换、比较就会受到掣肘,极易造成决策失误。掌握底数,才能分析到位,围绕目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统筹各项资源,从而扬长避短,做好决策。
合理的制度是企业有序高效运转的前提,制度的更新和完善是一个循环提高的过程。要建立健全企业的制度体系,就要对其底数有全面掌握,比如制度总数有多少,顶层制度、第二层次、第三层次制度有多少,哪些地方有空白、哪些地方有交叉,同类型企业一般的制度体系框架是什么样,有了这些底数,企业的制度体系要达到什么目标、存在哪些问题就逐渐明朗了,这时候制定的制度更新计划就自然会符合时间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出台的制度就能够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再如做好人力资源工作,在空间上,要掌握各部门各班组的人员状况、设备与人员的对应关系、薪酬状况、绩效考评体系、企业重要指标等;在时间上,还要了解机构、政策的历史沿革情况、工厂及人力资源的例行工作等。掌握了这些底数,出台的政策就会有更强的针对性,既兼顾历史,又满足现状,还能预期将来,从而更好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激发职工的创造性。
企业倡导摸清底数、分析底数的工作精神和理念,掌握底数并将底数贯穿到各项管理活动中,各项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就能做到持续开展。
掌握基本规律
规律是指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是可以被了解和掌握的。规律的掌握可从书本上得来,也可从实践中得来,通过归纳、演绎,对标等方法获得。
规律也是普遍存在的。每个部门、每项业务,每个岗位、每项具体工作都有规律可循。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以萃智理论为工具,就能有效提高效率,较快找到方法。以田口方法为准则,就能有效提高设计的稳定性和协调性。萃智理论和田口方法就是前人总结提炼出的规律。在人力资源工作中,人才成长、岗位峰值绩效、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每增加一名合格的体力劳动者、合格的技术人员、有效的管理者分别给企业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等,都有其规律。掌握基本规律,是提升管理工作质量更高层次上的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留意学习中碰到的规律,有意识地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总结实际工作中的心得、方法,将其升华为规律,然后再应用到同类工作中去。这样我们各项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就会从自发状态进入自觉状态。
企业倡导研究规律、应用规律的工作精神和理念,学习规律并用规律指导管理实践活动,各项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就会从自发状态进入自觉状态。
掌握基本概念是从源头上对管理工作进行研究,掌握基本政策是规范性并创造性地开展管理工作的前提,掌握基本底数是做好分析、持续改进、完善管理的基础。做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政策、基本底数,我们就可以将工作做到位,确保管理工作质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到掌握基本规律,就能使管理工作质量更上一个层次,自觉进入“PDCA”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坚持应用“四个掌握”,能够有效提升管理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