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喜过望的陷阱
2018-05-14阿哲
阿哲
高先生在一家国营企业从事管理工作。两年前,因工作出色升迁到了一个新的部门。虽说是好事,但他却感到工作压力大。部门里的几个老同志对他这个新领导也不太当回事,召集开会时常常迟到,让他觉得人际关系也不太好相处。一想到领导对他的期望很高,他就开始担心工作做不好,为此晚上常常睡不着,睡着了做梦也是工作上的事情。没多久,心情变得低落,总是提不起精神,每天都是逼着自己起床,又硬着头皮上班,进了单位也是低着头,然后就躲在办公室能不出来就不出来。工作时,感觉脑子像生了锈,注意力也无法集中,工作效率很低;以前喜欢的钓鱼也变得索然无味,不上班就一个人躲在屋子里不出来,甚至,他想到了结束生命。
幸好,当医生的妻子觉察到了高先生的变化,就连拖带拽地把高先生带到了精神科门诊。经过详细的问诊,高先生被医生诊断为“抑郁症”,并给他开了抗抑郁药和安眠药。高先生也觉得吃药可能是改变自己状态的救命稻草了,于是就按照医生交待的开始规律地服用抗抑郁药和安眠药。
随着睡眠的好转,一周后,高先生就觉得心情似乎没那么糟糕了;一个月后他觉得病好了一大半了。高先生不由得暗自庆幸当初接受了药物治疗。随着状态的恢复,高先生也能继续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中。因为当初看病时,医生跟他说过药要持续吃一段时间,他就让妻子继续帮他取药,坚持服用。
第二个月起,高先生觉得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好,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越来越自信,感到事业一片光明,每天都有很多特别好的想法,脑子反应也快,工作效率高;身体状态也比以前要好得多,睡眠缩短到每天四五个小时就精力充沛了,白天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就像打了鸡血似的。以前,高先生因为性格偏内向,不苟言笑,除了工作上的事情,也不怎么跟人聊天,当众发言时他会脸红、手心出汗,紧张不安,现在完全是另一种情况了,高先生越来越喜欢聊天,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他成了主聊者,总能侃侃而谈,旁征博引,有时还讲个小笑话,逗得大家也很开心;需要发言时也思路清晰,不但不紧张,还觉得特别畅快。周围的人都觉得高先生性格变了,变得乐观开朗了。高先生也对自己的状态特别满意。
又过了一个星期,高先生外出办事,路过医院时,想起自己是吃了医生给开的药,才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恢复得这么好,要谢谢医生。于是,就绕道找了家店给医生做了个锦旗,还买了一大束鲜花,给医生送了过去。
开始,医生看到神采奕奕的高先生,听着他的讲述,也为他感到高兴。但听着听着,医生觉得有点不对劲儿。于是,就追问了一些情况。最后,医生给高先生更改了诊断:高先生得的不是抑郁症,而是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轻躁狂,并给高先生调整了药物治疗方案。
那么,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呢?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是什么关系呢?
双相情感障碍一般是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精神障碍。(轻)躁狂发作时,当事人感到非常开心,几乎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觉得亢奋,或易激惹、脾气大,一点点小事不顺心就大发雷霆,表现比平时活跃得多,整个人更有能量,更加自信,需要更少的睡眠,比平时话多,想法多,一次采取很多行动等。而当抑郁发作时,当事人出现情绪低落,乐趣丧失,睡眠障碍,感到没有价值,甚至悲观厌世。
由于处于(轻)躁狂状态时,当事人自我感觉良好,不会认为自己是一种疾病状态,往往出现抑郁发作时痛苦不堪甚至悲观厌世时才会想到“抑郁症”前去就诊,而处于抑郁状态时,患者又往往记不得曾经的感觉良好,进而导致漏诊。许多研究也发现,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常见临床表现为患者首先出现一次或多次抑郁发作,在随后使用抗抑郁药或其他具有心境提升作用的药物后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因此极易误诊为抑郁症,就像前文中高先生的情况一样。
尽管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症都属于情感障碍,但二者的治疗却有着本质不同。而这种由抑郁向躁狂或轻躁狂的转变既可能与抗抑郁药物使用相关,同时也可能是未被诊断出的双相情感障碍的自然病程。
也许有人会问,轻躁狂不是挺好的吗?心情好,脑子反应快,工作效率高,人际关系融洽……為什么调整治疗方案呢?的确,很多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都喜欢处于轻躁狂的状态,也有些从事艺术类职业的患者因创造力非凡而创作出了优秀的作品。但是,从疾病的特点和临床发现,绝大多数轻躁狂的患者要么会很快进展为躁狂,使自己和周围的人陷入麻烦甚至做出伤人自伤或违法的事情,要么情绪又会跌入低谷,陷入抑郁的泥淖。因此,如果在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出现了无缘无故地持续心境高涨、精力充沛等情况,就需要及时到精神科复诊,警惕病情出现了转变。如果因情绪低落怀疑自己是抑郁症而就诊时,也应尽可能客观地回顾一下自己以往是否无缘无故出现过“打鸡血”的情况。